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法国“育儿教母”基于30多年儿科实践经验,为养育提供视角——父母与孩子的超强共情是儿童智力和社交能力实现飞跃的关键。

会给父母扫盲的儿科医生,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释放

孩子大脑的成长潜力!

小红书博主“清华妈妈的美育课”、《艺术的觉醒》作者李晶,小红书博主“清华奶爸Kent叔叔”索成涛倾情力荐。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你常常认为孩子是乱发脾气、任性妄为、故意捣蛋吗?
你认为孩子应该为此受到批评、责备、恐吓、惩罚吗?
别再做“情绪文/盲”型的父母了!别再让陈旧痛苦的养育关系在你身上重复下去!别再

让“暴力养育”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神经科学专家在儿童情感大脑领域的研究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共情

的、善解人意的、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是让儿童大脑以更优方式进化的关键。神经元的发育、迁移、分化在子/宫内就已开始,而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亲子关系更是会对大脑回路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并奠定儿童大脑未来发展的整体走向。

鉴于这些革/命性的科学结论,法国“育儿教母”卡特琳娜·盖冈呼吁我们反思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并彻底重塑它。在《非暴力养育》一书中,卡特琳娜基于大量临床案例,探讨了儿童大脑的工作原理、儿童早期经历对大脑发育和情感发展的深远影响、为什么妈妈与孩子建立共情、亲密、温情的关系会对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产生关键影响,并为父母实施共情养育提供了实践建议和指导。同时,书中展示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内容讲解通俗易懂、方法简单易操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简介】

【法】卡特琳娜·盖冈Catherine Gueguen

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的法国知名儿科医生。自1987年以来,她一直在勒瓦卢瓦(IHFB) 的

法英医院(Institut hospitalier Franco-Britannique)担任儿科医生。

当今世界低幼儿童教育领域专家,专注于儿童心理学和亲子关系的研究,被誉为法国“育儿

教母”。她是法国“共情养育”理念的发起者之一,在触摸疗法和非暴力沟通领域造诣颇深。


【目录】

推荐序 一场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前言 为父母打开洞察孩子世界的大门

第1章 新手父母的恐慌与桎梏

产后不良情绪

在“想陪孩子”和“工作”之间左右为难

缺乏交流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铺天盖地的养育建议

尊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吃饭和睡觉

独处变得难如登天

父母面临的养育孤独

童年经历被复制在养育行为中

第2章 融合爱与沟通技巧的共情养育

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

在人际关系中,共情很罕见

共情沟通是能够习得的

人际关系中的错觉引发大量误解

孩子天生具备且擅长共情

当孩子没有被倾听和尊重时

共情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加速器

权威养育可能会作茧自缚

第3章 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情感发展

三位一体的大脑

童年期的大脑

青春期的大脑

第 4 章 抓住儿童大脑发育黄金期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当成年人被强烈的情绪所笼罩时

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引发的暴力倾向

眶额区在情绪感知及共情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

前扣带皮质是情感和认知的连接点

前额叶是共情和社交能力的关键

杏仁核是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关键枢纽

海马旁回是学习记忆、情绪记忆和长期

记忆的中枢

其他大脑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第5章 权威养育对儿童大脑的永久损伤

应激反应的两大调节系统

压力:神经元受损的重要原因

压力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生命初年:塑造大脑的关键时期

压力影响:改变儿童的性格

紧张日常:孩子每天面临各种“小压力”

恐惧教育:儿童大脑成熟的绊脚石

共情与温柔:有效划定孩子的行为界限

压力与染色体:童年经历的深远影响

母性关爱: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器

第6章 让儿童智力和社交能力实现飞跃发展

在儿童大脑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神经元

“第六感”是最原始的共情

孩子擅于独立学习,且无师自通

孩子擅长在模仿中学习

我们希望向孩子传递什么?

催产素给孩子带来的幸福感

母爱让女性成为更好的母亲

被遗弃的孩子遭受的创伤难以弥合

第7章 带给孩子幸福感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催产素对父亲与孩子的关系的影响尚待探究

父亲与母亲在爱护孩子的能力上是相同的

家庭同步性带来的良性循环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内啡肽让孩子产生弥漫全身的幸福感

生命最初阶段的母子分离对孩子是一种巨大压力

第8章 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渴望

动机-奖励系统

让孩子每天都有玩耍的机会

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

和孩子分享我们感兴趣的事物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第9章 让孩子远离日常教育暴力

你可能在无意识地使用日常教育暴力

打孩子屁股引发的严重恶果

为什么父母无力摆脱教育暴力

伤人和侮辱人的话语会对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从“道德制高点”引发的道德规则混乱

第10章 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非“领导者”

孩子的成长,不能太孤单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与信任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权

理解和安抚并不意味着让步和放纵

做清晰的榜样,让孩子安心

父母是园丁

后记 关注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致谢


【前言】

为父母打开洞察孩子世界的大门

我受够了,马克西姆和尼娜真让我头疼。他 们整天捣蛋、任性、不听话, 这真的让我很担心。 他们已经三四岁了, 还是这样, 我感觉很不对劲。 如果他们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我已经尽力按照为人父母的一贯做法去做 了,态度坚决且严厉,我会惩罚他们,让他们知 道什么是规矩。有时候,我甚至还会打他们一巴 掌。但是,他们好像根本不在乎,这让我一筹莫 展。虽然我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这种教育方式 对我很有效,但是对我的孩子们却完全无效,他 们似乎一点长进都没有。我非常担心,所以我想 听听您的意见。

在我的儿科门诊中,我不断遇到父母咨询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这些问题反映出他们在孩子问题上的茫然和忧虑。他们淹没在大量相互矛盾的信息中,不知所措。他们缺乏关于孩子成长的基本知识,并且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这种需求表明,父母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是如何成长的,能够做到和理解什么。

近年来,情感神经科学的巨大进步为解决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答案。这些进步有助于父母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根本需求,也利于消除阻碍孩子健康发展的因素。例如,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年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的,这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往往变得紧张。这是父母在子女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当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某些行为是由于大脑的一部分发育不成熟造成的,他们就会明白“孩子不是故意的”,从而对孩子这种“正常”的状态放下心来。这样, 他们就可以采取更包容的态度,来适应孩子当前年龄段的状态。

引入神经科学来讨论情感和人际关系,可能会让某些人担心这一话题从“人”降至“生物”层面。但是,了解人类存在方式中的生物学因素,了解人类与他人交往时的心理和情感反应,了解当人感知到情感时身体会发生的变化,并不会削弱人际关系的魅力和神秘性。相反,这些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有效地与他人共情,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并接受一个事实:人类的存在状态与我们的身体、情感、思想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就像天文学家试图了解宇宙,观察星云、星系和黑洞,对宇宙的魅力和神秘感到惊讶一样,我们也可以探索人类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背后的奥秘。

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一 直在探索这些问题,包括加州大学洛杉 矶分校精神病学系主任、情感神经科学研究员艾伦·斯科尔(Allan Schore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负责人理查 德·戴维森( Richard Davidson ),俄亥俄州立大学情感神经科学研究 室主任雅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以及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 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卡乔波(John Cacioppo)等先驱。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改善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视角。

孩子的情感发展以及对交流的渴望,从他们生命之初就开始了。当 他们还在母亲的子宫里时,他们就对周围的人十分敏感。当某个人声音 柔和或某个人触碰母亲肚子的动作温柔并且充满尊重时,他们就会活跃 起来,积极接触那个令他们感到亲切的人。相反,他们会躲避那些令他 们感到不愉快的声音以及不恰当、笨拙、粗鲁的触碰。因此,孩子从小 就知道什么行为是友好的,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信号,去奔向那两个给 予他们生命的人。当父母温柔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时,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种子就会在他们心里发芽。

从出生到终老,他们都将寻求与朋友和伴侣之间的情感关系。这些关系有时是愉快的,满足了他们对爱、对和谐与被认可的渴望;有时是不愉快的,让他们陷入深深的空虚和沮丧之中。

人类的心理和情感结构是通过维持人际关系的经验以及与他人产生的冲突逐步形成的。我们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质,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建立各种联系,尽量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生活在一种充满爱的情感关系中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最大的幸福之一。

当人与人相遇时,会发生什么?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富有同情心,以及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在大脑中,与情绪、情感相关的分子、细胞和神经回路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人具有社会属性,我们的生存状态与他人密切相关,只有在社会环境中不断交流才能生存下去。 一个与他人相隔绝的大脑是没有意义的。生物学现象会影响人的社会关系,而社会事件又会刺激大脑的发展。

孩子所处的环境、周围人的行为和态度,将共同决定他们未来的生活。从胚胎期到六七岁,这段时期是为将来的生存行为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孩子在最初几年人际关系中获得的经验对他们而言将是决定性的。在这段时期,他们的大脑发育非常不成熟,正处于可以被全面塑造的阶段。因此,孩子在幼儿阶段是脆弱且可塑的,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可以在新的神经回路中“刻录”所有的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如果成年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什么对他们的和谐成长有益, 那么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创造和搭建“好的神经回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会与父母继续保持这种令人满意的关系。

本书写给所有与儿童长期接触的成年人,包括孩子的父母、其他家 庭成员和教育工作者。同时, 关心人类发展的人士也可能会对此感兴趣,因为本书涉及大量有关儿童大脑发育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内容。

我们在短短几年内就学会了如何使用电脑和网络,为什么不能去探 索和了解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大脑是如 何运作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我希望本书能触发你们探索这片迷人新大陆的兴趣。

本书内容涉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被打上“无法理解”标签的亲子 关系,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在工作、家庭和日常生活中所有会接触孩 子的成年人。养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并充斥着各种争议。我们将反 思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以及当下孩子在家庭和学校所接受的教育。 我们会思考儿童大脑接收的知识是否对增进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 益。我们会尝试寻找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要素,以及任何可能阻碍孩子成 长的因素。我们还将思考人类暴力的起源,并探讨教育暴力仍然如此普遍的原因。

我希望你读完本书后,能够和你的孩子在生活中一起更坚定、更自信、更幸福地前行。


【免费在线读】

第1章 新手父母的恐慌与桎梏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

—— [ 法 ] 圣·埃克苏佩里(Saint-Exupéry)

《人类的大地》( Terre deshommes

产后不良情绪

在孕期,准父母们常常会畅想与即将出生的孩子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而当孩子降生之后,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这种理想关系的建立并非自己可以决定的。

尽管新生儿的到来让他们欣喜万分,但这种欣喜很快就会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以及孩子各种令人抓狂的行为所淹没,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并感叹:“我从来没有想到照顾一个婴儿会如此麻烦,也没有人告诉我会这样。我对此毫无准备,不知该如何应对。”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繁忙的工作、对养育孩子的茫然无措,以及周围人的各种建议和他们自己所受的教育,甚至与社会的脱节等,都会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因素。

年轻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可能会经历一个情绪脆弱的阶段,通常 被称为“产后心绪不良”。这个阶段通常从分娩后第三天开始,持续 时间不会很长, 最多只有几天。新手妈妈的情绪很容易崩溃, 她会哭泣, 感到迷惘,对这个对她予取予求的小家伙感到无力应付,精疲力尽。她 会想:“我永远当不了一个好妈妈。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搞不懂他(她)。我受不了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还爱这个孩子,这让我感到恐慌。”不过,很快她就可以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照顾孩子。

造成这种产后心绪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感上的波动、对孩子 的担忧、初为人母的沉重责任,再加上分娩的劳累、睡眠不足和激素水 平的骤降。然而,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很快得到改善而是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需要尽快就医。

一些男性也会因孩子的出生而变得脆弱,混杂着无力、无助、愤怒和焦虑等情绪,但这种情况较女性少见。

一般来说,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情绪波动尤为突出,特别 是在周围没有其他孩子的养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照顾一个看上去 十分脆弱的小生命,这种沉重的责任会让新手父母感到焦虑。好在,只需花上一点时间去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就会很快找回自信。

即便父母乐于养育一个孩子,疲倦感和情绪上的波动也无法避免。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节奏被打乱,第一个孩子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个婴儿在生活中占据了一个过于重要的位置。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要为一个完全依赖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生命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情感、关注和时间。有些父母甚至会感到恼怒,会朝着这个剥夺了他们自由的孩子发火:“我受不了了, 脑子里的弦要绷断了……”

他们并没有预料到一个孩子需要自己付出如此多的时间、精力和感情。他们会怨恨这个孩子让自己再也找不回曾经的美好生活。如果孩子经常哭闹,那么他们忍耐的底线很快会被打破。

至于夫妻关系,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孩子的到来并没有让他们变得更为亲密。妻子的生活重心从此彻底转向孩子,对孩子投入了自己大部分感情、关注和精力,丈夫有时会感觉被忽视、被抛弃、被排斥。夫妻关系日渐紧张。尤其对那些关系本来就不太融洽的夫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甚至会导致感情破裂。但如果双方能互相体谅,这个阶段就会比较平稳地度过,只不过在此期间孩子成了夫妻生活的重心。当夫妻双方一起克服了孩子出生最初几个月带来的不适之后,生活就会逐渐恢复平静。

在“想陪孩子”和“工作”之间左右为难

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照顾和养育孩子,夫妻应该共同承担。带薪产假期通常十分短暂。在法国,生育第一胎和第二胎的产假只有 16 周,并不能满足照顾新生婴儿的需求。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父母提供个性化的照顾、足够的热情和特别的关注。 这一点我会在后面的章节展开来讲。

尽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了育儿中并乐在其中,但抚养孩 子的重任仍然主要由女性承担。在法国,享受育儿假的 53.6万人中,97%是女性。

养育的洞察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父母只有共享一个足够长的带薪育儿假,才能够真正满足这个小生命的基本需求。对于孩子本身和整个社会的未来而言,这都是一笔真正的投资。一个得到良好照顾的孩子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发育得更和谐,多半会成长为一个快乐的成年人。

如果能够像北欧一些国家那样,夫妻共同分担养育压力,他们就能 更容易实现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成为父母后,如何平衡工作和养育 就成了一个难题,有时会因此产生困扰和压力,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大 部分女性都希望继续工作,同时也想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也有一部分男性持有相同的观点。

孩子出生后,通常是由女性选择是否继续工作或者调整工作时间。无论是留在家里还是出去工作,她们都会心生负罪感。一些女性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必须尽快恢复工作;另一些女性虽然有选择的余地,但孩子的出生完全改变了她们对生活的态度。在和孩子一起度过几个星期后,她们对孩子的依恋和爱逐渐加深。与孩子分离,不能和他们朝夕相伴让她们感到心痛。这些母亲们面临着一场痛苦的抉择,她们在“陪孩子”和“去工作”之间左右为难,需要重新找到平衡点。

经典案例

安东尼2个月大了,他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而这位妈妈焦虑地告诉我:“我不想回去上班。我曾经是一个在职场上追逐成功的女性,非常看重自己的事业。但是现在,我不想回去上班了。我心乱如麻,睡不好觉,常常做噩梦,梦见我离开了安东尼,然后他孤苦伶仃地死去。我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爱他。对我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我想陪伴他,照顾他,保护他,让他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如果我不回去上班,我会受到很多非议,还担心失去现在的职位,担心将来失业。但如果我回去上班,我会因为不能同时照顾孩子而感到愧疚。这真的是一种折磨!”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女性是否该继续工作的问题上,妈妈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有些人选择停止工作几年,或是请几个月的育儿假,专心照顾孩子。 一些人则兴高采烈地辞职,但照顾孩子逐渐让她们感到疲惫不堪,又想重返职场。还有一小部分人,因为和孩子待在家里过久而抑郁。也有人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在家陪孩子一天或半天,或者提前下班回家陪孩子。

一旦女性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生活节奏,她们就能够在工作和家庭之 间应付自如。许多女性渴望通过工作等途径来充实自己,展现自己的天 赋、才华与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她们一方面希望成为完美的母亲,和 孩子建立情感和养育关系, 一方面又希望成为一个好妻子,和伴侣保持亲密关系。

尽管女性追求实现自我的愿望是合理的,但这也给她们带来了很多 困扰和罪恶感。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是个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 的情况各不相同。此外,这种两者的平衡需要根据家庭和社会环境、孩 子的年龄、生活方式的选择、伴侣关系、工作意愿和收入状况等多种因素反复进行权衡。

调整工作时间以适应家庭状况和孩子的年龄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随着孩子的成长,减少下午的工作安排以获取更多的家庭时间。相较 于一生的时间, 孩子留在家里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 待孩子长大后, 女性可以重新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中, 许多人都希望重新开始全职工作。 如前所述,如果孩子的父亲能够分担一部分照顾孩子的工作,母亲会更容易获得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法国“育儿观察站”指出:75%的工薪阶层父母认为,其任职的企 业或组织在平衡事业和家庭方面所提供的支持“不够充分”。具体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时间管理方面的支持:30* 的父母希望“优化日常规章制度, 例如避免把会议安排在早上或晚上”;22%的父母提到了“带薪家庭假期”;18%的父母提到了“产假和育儿假”。

这些措施关系到数百万法国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涉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工作中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女性在企业中的地位、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儿童的教育和对出生率的维持等。

经济方面的压力也会增加我们的困扰,对于成年人和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也是不利的。当父母的工作状况不稳定或工作太繁重时,这种压力会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亲子关系。疲倦、焦虑、烦躁的父母难以随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这会进一步给家庭带来压力。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是压力的来源。

前额叶皮质活动减弱引发的暴力倾向

有些成年人存在暴力倾向,情绪容易失控,会焦躁易怒,这些行为受本能脑和情绪脑本能的控制。

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这些人的前额叶皮质活动非常微弱,与前额叶发育不成熟的儿童相似。由于他们的前额叶活跃度较低,他们无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强烈的情绪和冲动,所以难以保持冷静。前额叶皮质发育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一些人在童年时期曾遭受过暴力。

养育的洞察

在前额叶,有两个脑区——眶额区和前扣带回,它们在我们的情感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眶额区是前额叶的一小块区域, 位于前额部, 眼眶上方(见图 4-3)。

眶额区是大脑中一个重要的区域,它与情绪中枢和其他主要结构相 连,如负责思考的新皮质、负责预警的杏仁核以及负责调节基本生理行为的脑干。

同时,眶额区也与前扣带回相连,这两个区域在我们处理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眶额区还与躯体感觉皮质相连,这个区域负责感知自己身体的感觉信息、运动信息和决策反应信息,与情绪脑密切相关。

眶额区还与颞叶相连,颞叶是感受他人意图和进行环境评估的主要功能区。眶额区还与负责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中枢相连。

眶额区在情绪感知及共情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眶额区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它在情绪感知、共情、情绪调节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的道德感、决策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部分皮质的大小与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呈正相关。

当我们看到至亲的照片, 回忆起爱和温柔时, 眶额区就会被激活。该区域的活跃度与我们的感情强烈程度成正比。这个区域还让我们拥有共情能力、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产生同情。它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语音、语调和身体气味,并对眼神等信号非常敏感,因为通过这些信号可以捕捉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当两个人相互对视时,他们的眶额区“连接”在一起,从而读懂对方脸上的情绪,仿佛那是我们自己的情绪一样。眶额区还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喜欢面前这个人。它会立即告诉我们对此人的感受,以及对方对我们的感受,并向我们发送非语言信息,然后通过解码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应对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