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勋章。

2.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3.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内容简介】

《艾青诗精选》共选取了艾青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间
创作的 70 余首诗,分三个阶段,囊括了艾青不同时期、不同风格
的作品。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媒体评论】

1.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铁凝

2.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张同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20世纪30年代作品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1
阳光在远处 ………………………………………………………………………………3
那边 ………………………………………………………………………………………4
大堰河——我的保姆 …………………………………………………………………5
铁窗里 ……………………………………………………………………………………9
画者的行吟 ………………………………………………………………………………11
我的季候 …………………………………………………………………………………14
黎明 ………………………………………………………………………………………16
九百个 ……………………………………………………………………………………17
晨歌 ………………………………………………………………………………………30
小黑手 ………………………………………………………………………………………31
春雨 ………………………………………………………………………………32
太阳 ………………………………………………………………………………………34
煤的对话——A-Y.R………………………………………………………………………35
春 ……………………………………………………………………………………36
生命 ………………………………………………………………………………………37
浪 …………………………………………………………………………………………39
黎明 ………………………………………………………………………………………40
死地——为川灾而作 …………………………………………………………………………43
复活的土地 ……………………………………………………………………………47
他起来了 …………………………………………………………………………………49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0
手推车 ……………………………………………………………………………………54
风陵渡 ……………………………………………………………………………………55
北方 ………………………………………………………………………………………56
乞丐 ………………………………………………………………………………………60
向太阳 ……………………………………………………………………………………61
黄昏 ………………………………………………………………………………………76
秋日游 …………………………………………………………………………………77
斜坡 ………………………………………………………………………………79
我爱这土地 ………………………………………………………………………………80
吊楼 ………………………………………………………………………………………81
冬日的林子 ………………………………………………………………………………84
街 ……………………………………………………………………………………85
我们的田地 ………………………………………………………………………………87
桥 ……………………………………………………………………………………89
秋 …………………………………………………………………………………………90
秋晨 ………………………………………………………………………………………91
低洼地 ……………………………………………………………………………………92

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作品
旷野 ………………………………………………………………………………………95
树 …………………………………………………………………………………101
解冻 ……………………………………………………………………………………102
愿春天早点来 …………………………………………………………………………104
岩壁 ……………………………………………………………………………………106
山城 ……………………………………………………………………………………108
山毛榉 …………………………………………………………………………………110
鹑 ………………………………………………………………………………………111
农夫 ……………………………………………………………………………………112
土地 ………………………………………………………………………………113
太阳 ……………………………………………………………………………………115
月光 ……………………………………………………………………………………116
灌木林 …………………………………………………………………………………117
初夏 ……………………………………………………………………………………119
鞍鞯店 …………………………………………………………………………………121
旷野(又一章 )……………………………………………………………………123
公路 ……………………………………………………………………………………127
刈草的孩子 ……………………………………………………………………………131
篝火 ……………………………………………………………………………………132
古松 ……………………………………………………………………………………133
黎明的通知 ……………………………………………………………………………135
我的父亲 ………………………………………………………………………………139
秋天的早展 ……………………………………………………………………………148
时代 ……………………………………………………………………………………150
太阳的话 ………………………………………………………………………………152
给太阳 …………………………………………………………………………………153
河边诗草(五首)…………………………………………………………………155
献给乡村的诗 ………………………………………………………………………159
第三章 20世纪50、70年代作品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 …………………………………………………………………164
礁石 ……………………………………………………………………………166
启明星 …………………………………………………………………………………167
鸽哨 ……………………………………………………………………………………168
下雪的早晨 …………………………………………………………………………169
帐篷 …………………………………………………………………………………171
鱼化石 …………………………………………………………………………………172
伞 ………………………………………………………………………………174
镜子 …………………………………………………………………………………175
光的赞歌 ……………………………………………………………………………176


【前言】

前言

2022 年 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对初中语文学习提出了提纲挈领的意见。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种学习任务群。其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提出了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阅读心得,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源头活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切实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素养,我们组织了几十位语文教育专家和名师,精心打造了这套丛书。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全力服务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中提出,七到九年级应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统编版语文教材每册各安排两次名著导读,每次主推一部名著,推荐课外自主阅读两部。选入本丛书的均为统编版教材指定阅读作品。丛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与教材同步,提供《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精选》《西游记》《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的导读,与教材无缝衔接,服务于语文教学,也力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精心打造助读系统,让名著阅读零障碍
文学名著往往是学生阅读体验中“可爱的陌生人”,因为文学名著一般有 一定的阅读门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帮助,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西游记》,现在的孩子也未必能够读完全篇。有鉴于此,我们在丛书中提供了一整套助读系统,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提供各种贴心的帮助。篇前的作品导读,介绍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文学特色;精心设计的阅读计划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科学安排阅读时间,提纲挈领,理顺文本脉络或人物关系;简明的注释和精要的旁批,进一步扫清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障碍;每一个阶段小结,我们会让学生盘点一下收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导读手册促能力,牢牢抓住“牛鼻子”
作为本丛书特色之一,我们特意在每一本名著后附赠一本《导读手册》,这一部分内容重在阅读实践的训练。有道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理论再通透,方法再高明,如果不以实践来进行巩固和磨砺,无异于“临渊羡鱼”。而《导读手册》正是为“退而结网”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大量选文的阅读和练习,将阅读能力之“网”织得又结实又漂亮。我们在《导读手册》里安排了“情节概括”“常考题型和高频考点归 纳”“阶段测评”等环节,对名著涉及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情节脉络、理解难点做了全面梳理。作为《导读手册》的重点,我们精心编制了“阶段测评”,让学生在每个阅读阶段通过做题的方式,迅速检测阅读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中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愿我们这套丛书,能够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获得语文综合素养及身心的成长。


【书摘与插画】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
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
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1]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
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2]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