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以孤独孩童“我”的视角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于令人窒息的黑暗虚无中守望光明。

2.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开篇之作。
3.苏联自传小说里程碑,一部鼓舞了无数青少年的励志之作。

4.《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全部创作的注解。

5.高尔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杰出的代表”。

6.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
——鲁迅

7.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罗曼•罗兰

8.采用环保印刷技术,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


【内容简介】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时父亲死于霍乱,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间钩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甚至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外祖父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凶狠地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对阿廖沙非常慈爱,给他讲传说、童话和民间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压力而毫无怨言。母亲被迫改嫁,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后阿廖沙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出身贫穷,11岁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高尔基早年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完美演绎了19 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态。


【媒体评论】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罗曼•罗兰

他是新时代文学的导师。高尔基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鲁迅

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没有艺术,那里有超过崇高艺术的东西:生活;高尔基的作品中没有美学,使纯艺术的崇拜者无法接受,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充满着强劲的美学。
——梅列日科夫斯基


【目录】

目录

一/ 001
二/ 016
三/ 034
四/ 059
五/ 077
六/ 096
七/ 107
八/ 124
九/ 148
十/ 172
十一/ 201
十二/ 228
十三/ 258


【书摘与插画】


这种沉重的、丰富多彩而又极端古怪的生活一旦开始,便以 惊人的速度流动起来。我每每回忆这段生活,都觉得这是一个严 酷无情的童话。我觉得这个童话是由一个善良而又过于诚实的天才讲出来的,并且讲得非常好。时至今日,我回顾往事,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当时的一切居然会是真的,有许多事情我想反驳,加以否认。“一家子蠢货”的生活是阴暗的,充满许多残酷的事实。

然而,事实高于怜悯,因为现在我不是在讲述我自己,而是在讲述那个令人压抑的、充满着阴森可怖的印象的狭小的天地。
普通的俄罗斯人曾在这个小天地里生活,而且至今还在生活着。

外公家里,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这种相互敌视的气氛像炽热的雾气一样弥漫着,毒害着大人,也影响着孩子,连孩子们也热心参与这种敌视。后来,外婆多次讲起这些事,我才知道,我母亲回娘家的时候,正赶上她的兄弟向父亲闹分家,那几天吵得正凶。母亲突然回到娘家,更加剧了他们要分家的愿望。他们害怕我母亲来讨要嫁妆。外公本来为我母亲预备了一份陪嫁,但因她“私自成婚”,违背父命,陪嫁就被外公扣下了。两位舅舅认为,这份陪嫁应该由他们两人平分。其实他们早已结下怨恨,为了谁在城里开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的库纳维诺镇去开染坊吵得不可开交。我们来这里不几天,吃午饭的时候,厨房里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两个舅舅忽然跳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直冲着外公吼叫起来,满腹怨恨地龇着牙,像狗似的浑身直打哆嗦。外公用汤勺砰砰地敲打着桌子,满脸通红,像公鸡似的尖叫起来 :
“我让你们全滚出去讨饭!” 外婆的脸扭歪了,痛心地说 : “全分给他们吧,老头子,分了你也清静一些,给他们吧!”
“呸!你还纵容他们!”外公叫道,眼睛闪着凶光。说来奇怪,外公个子很小,喊叫起来却震耳欲聋。 我母亲从桌旁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窗前,转过身去背对着大家。
这时,米哈伊尔舅舅忽然挥起胳膊朝他弟弟脸上打去,对方吼叫一声,一把揪住米哈伊尔舅舅。于是两人在地板上滚作一团,声音嘶哑,哼哼唧唧地相互辱骂着。
孩子们哭起来,怀着身孕的娜达丽娅舅妈不顾一切地喊叫着,我母亲连忙走过去,抱着她把她拖走了。生性快活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把孩子们从厨房里轰出去。椅子翻倒了。肩膀宽宽的年轻帮工小茨冈骑在米哈伊尔舅舅背上,而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师傅正在心平气和地用毛巾捆住米哈伊尔舅舅的双手。格里戈里·伊凡诺维奇是个秃脑瓜,留着大胡子,戴一副墨镜。
米哈伊尔舅舅的脖子伸得老长,又黑又稀的大胡子在地板上蹭来蹭去,声音嘶哑地喊叫着,怪吓人的。外公围着桌子急急地踱步,一面用抱怨的语气喊叫着 :“亲兄弟,啊!骨肉亲情!唉,你们这些人啊……” 吵架一开始我就吓坏了,连忙爬到炕炉上。我躲在那里观望着,又害怕又惊奇,只见外婆正在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脸。雅科夫舅舅的脸给打破了,满脸是血,一边哭一边跺脚。外婆沉痛地说 :
“这些该死的东西,亡命徒,清醒清醒吧!” 外公把撕破的衬衫往肩膀上拉了拉,冲外婆喊道 : “老妖婆,瞧你生的这些野兽!”
雅科夫舅舅走了,外婆跑到屋角里,激动地大声祷告着 :
“圣母啊,求求你,把理智还给我的孩子们吧!”
外公站在她身旁,侧身望着桌子,桌上杯盘狼藉,汤水流得满地都是。外公轻声说 :
“老婆子,你要留心他俩,当心他们会欺负瓦尔瓦拉……”
“得啦,上帝保佑你!快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上……” 外婆用两手抱着他的头,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他比外婆个 头矮,只好把脸在外婆肩上贴了一下。
“看来,该分家了,老婆子……”
“是得分家啦,老头子,是的!”
他俩谈了好久。起初两人谈得很投机,后来外公开始用脚沙沙地蹭地板,像一只准备斗架的公鸡,伸出指头指着外婆,吓唬她,压低了嗓门大声说 :
“我太了解你啦,你比我心疼他们!可是你的米什卡 a 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而雅什卡 b 是个虚无党!他俩迟早会把我的家产换酒喝光的,迟早会挥霍干净……”
我在炕炉上笨拙地转动一下身子,不小心把熨斗碰翻了。熨斗哗啦哗啦地顺着梯子滚下去,“扑通”一声掉在泔水盆里。外公闻声跳了起来,冲到梯子上,把我从炕炉上揪下来,仔细打量我的脸,仿佛第一次见到我似的。
“是谁把你放在炕炉上的?是你妈?”
“是我自己。”
“你撒谎。”
“不,是我自己。”我当时吓坏了。
他用手掌在我脑门上轻轻拍了一下,放开了我。
“真像你爸爸!快滚蛋吧!”
我跑出厨房,心里乐滋滋的。
我清楚地看出,外公那双绿莹莹的眼睛既聪明又敏锐,一直在注意着我,所以我很怕他。我记得,那时我一直想避开这双灼人的眼睛。我觉得,外公为人凶狠,不论同谁说话,他都带着嘲讽,盛气凌人,故意找碴儿,惹恼了对方他才甘心。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感叹,尾音拖得特别长。每次听见他这样感叹,我都感到心里烦得很,浑身起鸡皮疙瘩。歇工的时候,或者吃晚茶的时候,我外公、两个舅舅和伙计们从作坊来到厨房,一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两手被紫檀染红了,被矾烧得不像样子,头发用带子扎起来,那模样活像厨房角落里那个黑乎乎的圣像。在这一时刻,我总是提心吊胆的,外公就坐在我对面,这使得他的孙子们很羡慕,因为相比之下,外公同我谈话多一些。外公身材匀称,瘦瘦的,看上去很精干。他那件丝线镶边的圆领缎面坎肩已经很旧了,有的地方已经磨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