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根据近年来各地红火蚁疫情防控实践,总结分析红火蚁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出红火蚁防控新技术,通过科普图片、文字等形式,让民众知晓受到红火蚁蜇伤后的处理方式,以便为精准防控解除后顾之忧。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这导致了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出现了新变化。广西红火蚁疫情发生区域从农区和荒地转变为城镇绿化区域,其主要传播方式从转运废旧物品、包装材料等转变为转运绿化草皮、绿化树木。
本书主要从红火蚁疫情的发生特点及危害、红火蚁的识别、红火蚁疫情调查监测、红火蚁的防控及基本救护方法等四个部分,宣传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疫情监测方法、防控和救护办法,让民众学会认识、辨别红火蚁,掌握其防控知识,从而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

莫星煜,女,农业经济师,现供职于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为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工作8年。先后多次主持或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桂林市科技项目并获奖;主持和参与研发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篇。


【目录】

第一章 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及危害

第二章 红火蚁的识别

第三章 红火蚁的调查监测

第四章 红火蚁的防控和基本救护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

随着我国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物流渠道的多样化,外来生物入侵事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部分外来生物已在我国相关领域造成了环境安全、人民健康等方面的多重危害。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作为一种危险性极高、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生物,已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年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其已对当地人
畜健康、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南方温湿气候条件,红火蚁适生性、竞争力和繁殖力强大,在多地呈现扩散速度加快、疫情形势加重的趋势。因此,科学分析研判红火蚁危害现状,提出防控策略,普及防控知识,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意识到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努力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物安全防控。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全区各地市红火蚁防控工作,支持红火蚁防控技术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为红火蚁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
2020年,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专门组织科研人员,在广西区域内开展对红火蚁疫情的考察调研。在摸清各地红火蚁的相关情况并初步研讨防控策略的基础上,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申报的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红火蚁防控新技术科普小读物的研发及应用》(项目编号:2020AC25001), 在桂林市科学技术局的推荐下,于2021年3月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的正式批复立项,为后续深入调查研究红火蚁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红火蚁的识别及防控》作为一本科普读物,语言精练,体系完整,既阐明了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和危害,又介绍了监测红火蚁灾情发生、发展的方法,同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群众普及了红火蚁的识别、防控知识和基本救
护方法,以期举全社会之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危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本项目在前期开展红火蚁调研、防控、药剂筛选试验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周善义、广西桂林农业学校高级讲师蒙华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水元、桂林市植物保护站推广研究员袁辉等专家的现场指导。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桂林旅游学院教授王熙兰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红火蚁灾情蔓延迅速,种群繁殖的环境多样又复杂,而课题组实地调研人力有限,科研创新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书所涉及的科普知识难免缺漏,故我们期盼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指点和赐教,以促使本书能在再版时得以充实和完善,从而为国家生态安全和百姓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书摘与插画】

红火蚁喜欢有阳光照射、开阔的空间,并且离不开水。因此,红火蚁筑巢的场所多选在池塘、河流、沟渠旁,长满杂草的田埂,以及农地、荒地、草坪、蔬菜园、苗圃等地;在农村、城市生活区,红火蚁攻击人、畜、禽,被其螫伤、咬伤事件时有发生。在个别农村地区还会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如某村民躺在床上被红火蚁叮咬;被红火蚁攻击后, 有如烧伤般疼痛感,8~24小时后多会出现水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