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为什么我没有在回家之前被弹片杀死?我犯了什么罪,被判处活着,做见证。”

2.作者阿提克·拉希米曾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并多次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

3.本书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小说通过阿富汗老人与懵懂孩童的眼睛,将战火之殇真实呈现。在战争面前,人的生命仿若尘埃。人们应当记住,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

4.阿富汗——一方迷雾般充满角力的疆域。作者用诗歌般的语言和戏剧性极强的故事携我们穿过层层迷雾去靠近真实。

5.据此改编电影《土地与尘埃》(又名《阿公带我回家》)荣获第57届戛纳电影节提名,豆瓣8.6高分口碑佳作!

6.佐野洋子在《痛快的日子》里说过,“不知道阿富汗的国民们吃着什么食物,那里吹着什么风,刮着怎样的尘土,这些我通通无从知晓”,那么本书则挖了一个窟窿,让世界得以窥见阿富汗民众的真实生活。

7.《土地与尘埃》开辟了一片从前无人能至的自由领域,在那里,阿富汗是一个传统与情感共生、暴力历史与个人悲剧俱显的存在。——法语版译者萨布里娜·努里

本书金句:
1.致我的父亲,致其他的父亲,战争偷走了他们的眼泪。
2.他的心有多大,悲伤就有多大。
3.悲痛要么化成泪水,从眼睛里流出来;要么化成尖刀,从嘴里吐出来要么变成炸弹埋进心里,总有一天会爆炸,把你也引爆……
4.我犯了什么罪,被判处活着,做见证……
5.这般不幸是每个人的命运,战争没有慈悲心。
6.炸弹太强了。它让所有东西都安静了。坦克车抢走了人的声音,离开了。


【内容简介】

战火连绵的阿富汗,死亡途径了老人的村子。作为幸存者,老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被爆炸震聋的孙子亚辛,踏上了寻找儿子的路。他要去给在矿区工作的儿子报丧。一路上,老人的内心因痛苦而挣扎,幻梦中充斥着逝去的亲人、灰尘和火焰、尖叫和泪水,这是战争给人带来的沉痛的创伤。几经周折与等待,老人终于坐上去往矿区的卡车,到达时竟发现儿子早已知晓家中噩耗,却没有立刻返家……


【作者简介】

阿提克·拉希米,作家、导演。1962年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后逃离至巴基斯坦,一年后移居法国。著有《土地与尘埃》《坚韧之石》《运水工》《梦与恐惧的一千个房间》等。其中《坚韧之石》荣获法国最具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被译作三十多种语言,并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项国际奖项和提名。他致力于书写沉默的大多数,让阿富汗普通民众发出自己的声音,得以被全世界听到。


【媒体评论】

《土地与尘埃》开辟了一片从前无人能至的自由领域,在那里,阿富汗是一个传统与情感共生、暴力历史与个人悲剧俱显的存在。——法语版译者萨布里娜·努里


【目录】

目录
献词页Ⅰ
题词页Ⅲ
法语版译序Ⅴ
土地与尘埃1


【前言】

法语版译序
阿提克·拉希米 1985 年流亡法国,在这位年轻的作家、导演笔下,一种来自阿富汗的、崭新且独立的写作和思考迎来了焕然的新生。他选择用自古以来就在阿富汗使用的达里语进行创作,并靠笔尖证明了这种波斯语言的独特和微妙之处。
《土地与尘埃》开辟了一片从前无人能至的自由领域,在那里,阿富汗是一个传统与情感共生、暴力历史与个人悲剧俱显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土地与尘埃》是一部宣泄性的小说,因为它还应有更多的后来者,以使阿富汗人延续其在本族历史中的存在,但同时,它也是一部人性和普世的小说。
我希望法语文本尽可能地忠实于原作者的精神,忠实于他令人屏息的简短语句,忠实于他不施藻饰的审美,忠实于他文本中的不断重复,因为重复的背后隐藏着意志。我希望我的阿富汗灵魂能引导我的法国手,也引导其他人跟随我踏上这段旅程,进入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隐秘的痛苦、一个民族的痛苦之中。
感谢所有给予我陪伴的人,阿提克·拉希米,一个不吝信任与热情的朋友,克里斯蒂亚娜·蒂奥利耶和皮埃尔·博纳富,两位都是细心而宝贵的读者,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为这本书的面世提供帮助的人。
萨布里娜·努里


【书摘与插画】

1.致我的父亲,致其他的父亲,战争偷走了他们的眼泪。
2.他的心有多大,悲伤就有多大。
3.悲痛要么化成泪水,从眼睛里流出来;要么化成尖刀,从嘴里吐出来要么变成炸弹埋进心里,总有一天会爆炸,把你也引爆……
4.我犯了什么罪,被判处活着,做见证……
5.这般不幸是每个人的命运,战争没有慈悲心。
6.炸弹太强了。它让所有东西都安静了。坦克车抢走了人的声音,离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