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教授,专注50余年研究《史记》的成果。

2. 张教授的这部《张爷爷讲史记故事》,是一部《史记》入门的普及读物。张大可教授以自身对《史记》的独特理解,从微观的角度将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穿插到内容中,读者通过畅读精彩故事的同时,轻松获得大量的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又从宏观的角度对历史故事进行客观评价,引导青少年朋友拓展视野、开阔胸襟、善恶分明,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人生指导意义的历史读物。

3. 全书精选《史记》中的170个经典故事,上至帝王将相治国理政、励精图治,中有文人志士的纵横时代、奇谋智慧,下至里巷平民的侠肝义胆、行善为乐。

4. 甄选170篇对《史记》故事讲解,故事后附有原文和同步译文。原文部分,通过张大可教授的信、达、雅的注释和译文,将晦涩难懂的上古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学习和掌握。还有针对疑难字、生僻字和通假字的注释。书中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基本涵盖初中、高中有关《史记》的所有知识点。

5. 都说史地不分家,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特定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文中涉及的古代地理名称,均用当今地理名称备注。仅有如此,方能让青少年朋友真正迈入阅读历史的殿堂之门!

6. 四色印刷,200余幅历代名家画作,280多幅当代专业美术插画,加以张大可教授宏观引导和微观解读的方式,才能把《史记》原著中的内涵真正讲明白、理解透!


【内容简介】

学习中国历史,从《史记》入门,就掌握了一把进入中国历史殿堂的钥匙。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艺术价值达到了史学、文学的顶峰。作者张大可先生说:“《史记》是我一生的主要教学和研究的对象,《史记》的最高境界是指导治国和做人,即‘国学之根柢,治国之宝典’。

本套丛书就是循着全面评价《史记》而选取的故事,供初学者阅读的一种普及本。全书有故事讲解,有原文和同步译文,还有针对疑难字、生僻字和通假字的注释。另外,为了点缀故事情节,全书配有大量的历代名家画作和当代专业美术插画,具有经典的价值。

第一辑 励精图治

本辑讲述了二十八个励精图治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中国古代政治上的明君贤臣,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历史有一个优秀传统,即惩恶劝善,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要书写,以使后人劝善而戒恶。但是,历史记载总是以正面和善为主轴,历史的借鉴要总结,而记功劝善应该是主流,给人们留下效法的榜样,更有积极意义。所以本辑集中选择明君贤臣智慧的片段,也正是这个意义。

第二辑 兵家纵横

本辑所选三十四则故事,集中反映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的变革历史。这两个时期,风云突变,为军事和外交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所。兵家军事方面,这两个时期军事理论的繁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兵法家,在当时社会的变革中最为显赫。这些故事的主将都是智勇双全的将军,奇谋善计,均体现智勇相济的特点。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的战例,都说明战争既是斗勇,更是斗智的一门谋略艺术。纵横外交方面,古代外交还不健全,外交人员孤身在外,情况变化,难以预测,轻者受辱,重者身死,执行外交使命,往往不是美差,而是充满了艰辛危险,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此重任。外交行人的机敏言辞,应付险恶环境的灵活手腕,口若悬河的论辩艺术,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欣赏外交故事,将使你置身于智慧的海洋,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三辑 才略志向

本辑讲述了二十八篇才略志向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史记》所载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这两个大变动时代的各色历史人物。时势、社会、人生,这三者是每个人生存于世间的主客观世界,每当社会大变动的时候,就把这三者推向交融的顶端,从而产生了各色英杰人物。春秋战国,秦汉之际,时势风云突变,社会抗争激烈,而动心忍性的风云人物就在这激烈抗争中孕育而出。这些人物的成长故事,都是拼搏精神最耀眼的体现,所提示的哲理,通古贯今。

第四辑 善恶人品

本辑八组故事共四十篇,分为爱国、廉直、恭谨、处世、交谊、趋炎、昏暴、奸佞等类型,虽然不能包容人生百态,但大体概括了人伦品格的几个重要方面。本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基本上再现了《史记》所描写的人生百态,大自帝王将相,小到细民俗子,宏纤爢失,各种类型,各个阶级阶层的典型人物,都是对历史起过作用的人物。水火、冰炭、黑白不可并容,人的善恶也有绝对的界限,本辑所收故事中,爱国、廉直可以说是绝对的善;暴虐、奸佞,可以说是绝对的恶;恭谨、趋炎,介于二者之间。本辑八组故事,如此安排,形成强烈反差。

第五辑 侠义礼节

本辑编选四十则故事,分为货殖、治生、节俭、侠义、报恩、淑女、才女、滑稽等八组,展现古代社会各色人物的活动,反映人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间社会有许多温暖,许多情趣,许多智慧。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晏子节俭的故事,萧何治家的态度,渔夫不图报的侠义,贯高的忠义,食马人与从史的报恩,淑女才女的故事,滑稽幽默的侏儒,这些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构成了古代的多彩世界,连接起来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主要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史记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文献研究》《史记全本新注》《资治通鉴全本新注》《中国文献学》等。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为高校教材。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作者有六种学术论著获得省部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于2008年获教育bu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目录】

第一辑 励精图治

卷首语 明君贤臣的智谋  

创业故事(九则)

人文始祖黄帝 

尧、舜、禹禅让 

大禹巧治黄河水 

商汤王德及鸟兽 

周武王灭殷建周 

周公辅政兴礼乐 

秦襄公始封诸侯 

秦王除奸亲政 

汉高祖入关 

任贤故事(七则)

殷武丁托梦得傅说 

周公捉发吐哺待贤士 

文王渭滨遇吕尚 

齐桓公捐嫌任管仲 

秦穆公任贤霸西戎 

燕昭王求士师郭隗 

汉高祖任贤取天下 

纳谏故事(四则)

李斯上书秦王止逐客 

刘敬进言高祖迁都 

季布强谏吕太后罢战 

冯唐论将、文帝赦魏尚 

爱民故事(五则)

齐顷公赈孤问疾 

子产已死民安归 

汉文帝约法除肉刑 

汉文帝节俭不烦民 

汲黯矫诏赈灾民 

革新故事(三则)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商鞅变法立木取信 

秦并天下建号始皇 

第二辑 兵家纵横

卷首语(上) 善战将帅的智谋  

治军故事(四则)

田穰苴严法斩监军 

孙武演兵试宫女 

吴起与卒同甘苦 

周亚夫拜将细柳营 

斗勇故事(四则)

两强相遇勇者胜 

纸上谈兵赵括丧师 

王翦益兵灭楚 

破釜沉舟项羽建奇功 

斗智故事(七则)

退避三舍晋克楚师 

围魏救赵孙膑用智 

减灶诱敌庞涓丧命 

甘茂攻韩取宜阳 

韩信拜将对策汉中 

乘势传檄不战降燕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诈计故事(四则)

郑武公设局袭胡 

商鞅计赚公子 

李牧投饲破匈奴 

冒顿单于计灭东胡 

奇谋故事(五则)

晋献公假途伐虢 

布火牛阵田单破燕 

迂回突袭项羽逞威 

背水列阵韩信斩陈馀 

囊沙断水破灭楚师 

卷首语(下) 外交行人的智谋  

纵横故事(四则)

子贡救鲁不费兵卒 

苏秦合纵拜相六国 

张仪连横秦国称霸 

虞卿以合纵说赵王 

行人故事(六则)

陈轸善对秦惠王 

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 

斗智斗勇渑池折秦王 

毛遂自荐天下扬名 

随何说降黥布 

刘敬和亲安汉边 

第三辑 才略志向

第四辑 善恶人品

第五辑 侠义礼节


【免费在线读】

晋献公假途伐虢

假途伐虢说的是春秋时晋献公灭虞,借道攻打虢国的故事。晋国在今山西曲沃一带,春秋初逐渐强大起来,到晋献公时,已经是一个较强大的国家。虢国,在山西平陆县西,位置在晋国的南边,是一个小国。在虢国的东北有一个小国叫虞国。虞国、虢国两国紧邻,一向关系很好。虞国夹在晋国和虢国的中间。晋献公想灭掉这两个国家,担心两国联合起来作战,晋国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取胜把握。为此,晋献公愁眉不展,一连几天,上朝时无精打采。

晋献公的亲密大臣荀息,了解晋献公的心事。他对晋献公说:“君上连日来愁眉不展,怕不是为虞国和虢国的事吧?”

晋献公说:“荀大夫所说正是,有什么办法离间这两个国家,晋军才好各个击破啊?”

荀息说:“只要您舍得花本钱,这有何难!”

晋献公说:“大夫有何妙计,不妨说出来试试看,只要晋军取胜,我是不惜代价的。”

荀息说:“虞国国君目光短浅,贪心爱财。如果用晋国屈地出产的马匹和垂棘出产的宝玉献给虞公,请求借路攻打虢国,两国不就分开了吗?”

晋献公说:“这是晋国的宝贝啊!”

荀息说:“只要向虞国借了路,灭了虢国,虞国就陷在包围之中,晋国的宝贝存放在那里,好比是换了一个仓库。”

晋献公说:“虞国大夫宫之奇聪明能干,他会出来阻止的。”

荀息说:“宫之奇肯定会劝阻虞公,但他性格懦弱,不能坚持自己意见。虞公见利忘义,只要晋国礼物丰厚,他不会听从宫之奇的。”

晋献公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荀息带着晋国的宝马、珠玉献给虞公,要求借路讨伐虢国。宫之奇出来劝阻,虞公果然不听,还主动承担做先锋。晋国、虞国联兵攻打虢国,夺取了下阳这块地方。晋兵回国休整。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58年,孔子写《春秋》,记载这件事写成“虞师、晋师灭下阳”,把战争的祸首写成虞师。虞公只不过贪小利做了晋献公的帮凶,但虞师打头阵,把它写成祸首,表示对虞公不明事理的谴责。

过了三年,公元前655年,晋师第二次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这次坚决劝阻虞公。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也保不住,晋国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虞国不能引狼入室。借了一次路已经过分了,不能再借第二次。俗话说‘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啊。”

虞公说:“虞国和晋国同姓,晋国不会害我的。”

宫之奇说:“现在诸侯互相攻伐,一点同姓的关系,哪里靠得住?”

虞公说:“我祭祀祖先神灵,祭品很丰盛,神灵会保佑虞国的。”

宫之奇说:“我听说,神灵是公正的,它只保佑有道德的人。说起祭品,晋国占领虞国,可以用更丰盛的祭品,难道神灵还会吐出来吗?”

古人十分迷信,宫之奇不相信鬼神,他非常巧妙地说明神灵不可靠,不能保卫国家。但是虞公听不进去,仍然借路给晋师。宫之奇仰天长叹说:“虞国没救了,我不能做亡国奴啊。”于是他带着家人逃到别的国家避难去了。

八月,晋师浩浩荡荡通过虞国攻打虢国,虞国还向晋师提供后勤。虢国坚决抵抗,战斗异常激烈。虢国都城上阳被晋围困近四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在十二月一日城破灭亡。晋师回军住在虞国,虞公不加提防,晋师乘机偷袭,不费吹灰之力,灭了虞国,虞公成了俘虏。虢公抗击晋师,城破时杀开一条血路,逃到京师周天子那里得到保护。虞公的下场比虢公更惨。孔子在《春秋》中又记载说:“晋人执虞公。”讽刺虞公罪有应得,而且不堪一击。贪心的人,下场竟是这样的可悲。

晋师灭了虞国,收回宝马、珠玉,上呈晋献公。晋献公对荀息开玩笑说:“晋国的宝物从外面仓库又回到了内库。宝玉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只是宝马长了岁数。”说毕,君臣大笑起来。

说起假途伐虢,并不是怎么高明的诈计,也不难识破,虞国宫之奇把道理说得十分深透。但是虞公还是甘愿上当,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利令智昏,贪小便宜,上大当。

张仪游楚枉受笞

张仪是战国中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入仕秦国,用连横政策打破了苏秦的合纵政策,瓦解了东方六国的联盟,为秦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与张仪同时有一个叫公孙衍的人,两人齐名,互相拆台,并相继为秦相,同时又都做过魏相,在外交上翻云覆雨,是当时的显赫人物。楚国人景春曾说:“公孙衍、张仪,两人真是了不起的大丈夫。他俩一发脾气,诸侯便都害怕;他俩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张仪入秦后叱咤风云,可他未发迹前,却受尽百般侮辱。

张仪原是魏国人,与苏秦同在鬼谷子门下学纵横之术。张仪学成后游说诸侯,到楚国做了楚相的门客。不久,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楚相左右的人都认为是张仪偷的,因为他家贫。他们把张仪抓起来拷打逼问,张仪挨了几百下板子,被打得遍体鳞伤,仍不招供。楚相查无实据,只好把张仪放了。

张仪回到家,妻子心痛地说:“唉,先生不要再去读书游说了,哪能受此横祸。”张仪诙谐地对老婆说:“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说着伸出了舌头,还苦笑着做了一个鬼脸。妻子也被逗笑了,说:“舌头当然在,舌头都没了,还有命吗?”张仪说:“这就够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舌头就是张仪的青山,只要舌头在,靠它游说诸侯,总有一天要发迹。这表明了张仪的决心和信心,他养好伤还要游说。“三寸不烂之舌”这个典故就从这里来的。

不久,苏秦挂了六国相印,声势显赫。苏秦在赵国停留,张仪赶到赵国,他去投靠老同学,心想谋个一官半职没有问题。哪里想到苏秦对待这位老同学十分冷淡,见面时就在厅堂下,不让张仪到堂上,怠慢得让人难以容忍。苏秦说:“凭你的才学,弄得如此狼狈,太不争气了。我说一句话就能让你富贵,但你这样不成才,辱没师门,我不能收留你,快些走吧。”张仪真被激怒了,他要报复苏秦,心想东方六国没有他的地位了,只有西到秦国,游说秦王,破坏苏秦的合纵。主意打定,向秦国进发。

话说苏秦打发张仪走后,找来一个亲信,对他密语说:“我的才学赶不上张仪,我只是侥幸先发迹,只有张仪有能力游说秦王执掌秦国政权。我故意侮辱他,目的是想让他到秦国去,掌握秦国政权,不要破坏我的合纵。你打扮成商人,暗中保护张仪入秦,打点秦王左右,事成后转告张仪,并回来报告。”这个亲信依计而行。

张仪得到豪商资助,游说秦惠王,被用为客卿。张仪正要报答这个豪商,没想到豪商向他辞行,说出原委。张仪恍然大悟,对这位假扮豪商的苏秦舍人说:“我被装在苏秦的圈套里还不知,说明苏秦比我能干。你回去替我感谢他,他在世时,我不和他作对。”

张仪信守诺言,苏秦在世时,张仪佐秦王谋取巴蜀,攻韩、伐楚,对燕、赵、齐、魏几个支持苏秦得力的国家基本和平共处。等到苏秦一死,张仪大肆活动起来,不但瓦解了苏秦的合纵,还制造许多舆论,给苏秦泼脏水,把天下的所有过错都归到苏秦的身上。

张仪对楚国毫不客气。他公开向楚国发出国书,警告楚相说:“我曾经投在你的门下,一同吃饭,我没偷你的宝玉,为何鞭打我!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我回头要盗你的城池。”张仪用种种办法破坏齐楚联盟,欺骗楚怀王入秦,伐楚割地,致使楚国元气大伤。

厉王监谤失君位

厉王名胡,是西周后期一个荒暴之君,他有两大特点,第一贪财好利,第二死要面子怕人揭短。他用了两个小人执掌政权,一个叫荣夷公,放手让他主持专利,征收赋税;一个叫卫巫,由他主持特务机构,专门打探消息,捉拿批评朝政的人。

西周是封国制度,土地山川分封给大大小小的诸侯,但大部分名山大川大泽都归周王室所有,百姓原可以樵采刍牧。荣夷公为卿士,成立专利局,不准百姓樵采刍牧,进入王室领地必须先交税。国人纷纷议论,提出批评,卫巫就放出犬牙,四处打听,见到交头接耳、口出怨言的百姓,抓去拷打、杀害。国人都不敢讲话,行走路上,互相以目示意,全国一片沉寂,噤若寒蝉。周厉王很高兴,他对召公说:“我有办法对付诽谤朝政的人,小民都不敢讲话了。”召公说:“王啊,小民不敢讲话,不等于没有话。堵塞百姓的口就好比堵塞河川。河流湖泊涨水了,要疏导,而不是筑堤堵塞。一旦河水冲破堤坝,那就是一场大灾难。”周厉王不听。

周公、召公是西周两位执政的世卿,百官和国人的行政长官。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和卫巫,架空了周、召二公。两公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发现怨声沸腾。这样过了三年,国人发动起义,驱逐了周厉王。周厉王逃奔到彘地。西周由周、召二公执政,史称共和。十四年后,周厉王太子姬静长大,二公立为周王,这就是周宣王。宣王执政后,革除弊政,周朝一度中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