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20年经验之作,杰弗里·杨图式疗法的全新进展,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告别情绪和思维陷阱,拥抱更好的自己!

通往心理成熟的旅程并不是一条宽阔大路,
而是暗藏陷阱的羊肠小道,
走这样的路很不容易,
你非常需要一支探路的手杖,
而这正是本书希望成为的角色。
本书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身的情绪和感受,尤其认清那些通往你内心真正向往之路上的心理陷阱———固有情绪模式。为了 “另辟蹊径”,不再陷入这些陷阱中,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之前惯常走过的“老路”:它们的起源,这一路走来的心理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我们脑中逐渐根深蒂固的。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对于这些模式的分析介绍;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如何改变这些固有情绪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所应用的图式—模式疗法是图式疗法的最新发展。图式疗法最早见于美国纽约的心理学家杰弗里·杨(Jeffrey Young)及其同事于2006年和2008年发表的著作中,一经提出便迅速在德语区得到广泛借鉴和应用。由于图式—模式疗法清晰明了地概括了来自各种治疗方向的重要发现和手段,因而受到了许多治疗师的推崇。这种疗法兼顾患者的所思所想以及患者自身的情绪感受,不仅关注患者当下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也专注于探究其童年经历中的成因。通常患者都很喜欢这种治疗方式,这让他们感觉正在与触及自身“核心”问题的根源作战,而且这种形式和方法极易被理解,也容易实现。在进行图式—模式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治疗师站在同一高度,共同寻找那些更利于体会患者的感受、改变其固有的应对方式的办法,即那些更能顾及患者自身需求的“出路”。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
吉塔·雅各布,德国著名心理学家,2002年博士毕业后一直担任心理临床医师,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认知行为疗法和图式疗法、门诊研究、临床心理学和心理疗法。她的著作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帮助建立和推广图式疗法。

关于译者
顾煜斐,德国弗莱堡大学德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言文化与媒体,布莱希特戏剧等,专业研究之外从事德语口译及书籍译介。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章 儿童模式
第一节 脆弱型儿童模式
第二节 愤怒型/冲动型儿童模式
第三节 幸福型儿童模式
第三章 机能不全家长模式
第一节 苛求型家长模式
第二节 情感索求型家长模式
第三节 惩罚型家长模式
第四章 应激模式
第一节 屈从
第二节 回避
第三节 过度补偿
第五章 健康成人模式

第二部分 改变自我,从“心”出发
第六章 脆弱型儿童模式的自我治愈
第一节 与脆弱的自己对话
第二节 多加关心脆弱的自己
第七章 愤怒型/冲动型儿童模式的自我控制
第一节 深入了解愤怒型/冲动型儿童模式
第二节 约束及控制自己的恼怒和冲动
第八章 幸福型儿童模式的自我强化
第一节 与幸福型儿童模式建立联系
第二节 强化幸福型儿童模式的练习方法
第九章 机能不全家长模式的自我约束
第一节 与机能不全家长模式建立联系
第二节 少当自己的“教育家”
第十章 弱化消极的应激模式
第一节 正确认识应激模式
第二节 要如何弱化应激模式呢?
第十一章 健康成人模式的自我强化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1 模式一览表
附录2 术语表
参考文献


【前言】

推荐序——诚实地面对自己
李 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副教授

拿到这本书稿,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足见其简明扼要又引人入胜。无论是作者的阐释还是译者的表达,都在降低读者认知负荷的同时又触发情绪体验。三言两语间,你会感觉被深深地看见、理解并共情到,而且,还有出路的指点。
本书应用图式疗法的最新发展“图式-模式疗法”,类化出四种我们内心的典型模式,并条分缕析地描绘了各个模式的概貌图谱和来龙去脉,基本能涵盖我们日常关系中的大部分心理体验和行为模式,相信读来会时不时心有戚戚,套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说:“你在我家装了摄像头吗?!”而且,想到如是感受和境遇,并非独我一人,是不是也会得到些许安慰呢?当然,也可能更绝望——人/人生怎么会这样!好在作者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出路:我们可以觉察、了解、理解、重新选择……
说来有趣,就在这篇序言诞生的过程中,我自己内心就发生了一系列同频反应,我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把从模式觉察,到模式分析,再到模式调整这一图式-模式疗法的心路历程和神奇效用,分享给大家,算是现身说法。收到艺捷编辑的邀约,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受宠若惊。感谢信任的同时,我对她说:一篇好的序言,需要吃透书的内容,还需要去了解书和作者的相关背景,才不会成为想当然的妄言,也不会误导读者。显然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但如此想来,它就变成一个庞大而沉重的工程,足以让人退缩、拖延甚至想放弃——可不就是下意识地想婉拒——我惯用的“回避”的应对模式!这时候就启动了一个“苛求型的家长模式”;希望尽善尽美,而且把书对读者的可能影响都揽责到自己身上。这的确是严谨和负责的体现,应该也算美德,是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的保障(不简单地以一种否定替代另一种否定,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真诚地欣赏,这也是真正理解的开始)。但,过度了就可能变成限制甚至压迫,让人束手束脚。认真的同时还可以更轻松些啊,就像这本书,它再好,也只是一家之言,我的推荐序同样也只是一家之言,读者自然是带着自己的头脑、身体、感受和经验来的,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当然可能有曲解可能会偏差,但这不是必然的吗?犯错是人类的天性,试错是成功之道。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承认和包容可能的不足,然后再慢慢在实践中去纠偏、完善。所以,此刻,我只是也只能分享我初读下来的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的体悟也会常读常新呢),也许和有些读者有共鸣,那就是它的价值;也许另外一些读者会读出很不一样的感触,那不更加多元丰富了吗?如此想来,我就可以更
愉快地迎接这个挑战、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然,让我完全举重若轻也绝非易事,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冰融化岂能指望一蹴而就(小步渐进地改变也是作者的提示)。但当我带入觉察,我的既有模式就可能会松动一点,
我习惯性的反应就可能暂停一下,我就可以腾出点心力稍微回望一下自己,安抚一下因不确定而生出的忐忑;我就可以往外多看一点,就会升腾起更多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
我的感受就会开阔和平和一点,我也可以更加笃定和相信我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我可以有自己的贡献——我就往“健康成人模式”迈进了一步!而且,我也相信,当我放松了,我也可以把这份轻松传递出去,“幸福型儿童”的模式就活跃起来,那是比较吸引人也更易打动人的状态。当然也要谢谢艺捷对我的信任并给了我犹豫和盘整的时间与空间,她说不急让我先看看,这是一种抱持和支持的力量,这种力量对于我们走出消极模式至关重要!此外,我想,除了对我,艺捷的坚定,大概也源自于她对这本精心挑选的小书的信心,也是她喜欢这本小书的原因。谢谢她推荐给我,我也真诚地想推荐给你。
这本书你也可以倒着读,先挑故事看,去翻一下书中最后一个莫娜的案例,那般有序且从容,是不是真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呢?现在看来,她、你、我,都可以有。而往前翻,我们会知道莫娜曾经的不易与混乱,一如我曾体验到的慌张,可谁又能一直做顺风顺水的幸运儿呢?更重要的是,书中具体呈现了理解和安顿的过程,我也身体力行,果然,莫娜可以,我们也可以。
来,开始你的实验,我也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