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旅行文学经典

※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纪实”

——美苏冷战较量、核战争的阴影与民众对肯尼迪和尼克松竞选的冷漠态度

——沿途遇见的形形色色的美国人,他们的所作作为、所思所想体现的地区差异和时代的变迁

——美国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与城市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美国人眼中的美国,对美国历史、文化、社会问题和种族冲突的深刻洞察,对生态环境、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命运的思考

经历了多年的纠结之后,我们才明白,并不是我们规划旅行,而是旅行主导我们。

——约翰·斯坦贝克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重寻美国之旅。倾听真实的美国的声音,细嗅草木的芳香,感受斑斓的色彩和光——这些是58岁的约翰·斯坦贝克出发时的目标,即重新发现这个他书写了许多年但已经不了解的国家。带着贵宾犬查理,开着定制的露营车,斯坦贝克从纽约出发,开始了环游美国的旅行。东北部的缅因州,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南方的得克萨斯州……行程一万多公里、跨越三十四个州的旅行见证了变化中的美国。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得主。他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代表作有《人鼠之间》(1937)、《愤怒的葡萄》(1939)、《伊甸之东》(1952)、《带上查理去旅行:重寻美国》(1962)等。

译者简介:

栾奇,博士,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曾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任职于复旦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兼任上海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专职从事翻译。

主编简介: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2022),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月亮照在阿姆河上》(2022)和学术随笔集《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2019)。


【媒体评论】

非常好看,汇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穿插着苦乐参半的叙述,娓娓道出他对变老的纠结情绪、加州红杉何以令人敬畏等问题的思索。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绝佳的斯坦贝克之作,一部震撼人心的探寻之旅记录。

——《星期六评论》

他生动地捕捉到了这个国家被连根拔起的躁动、风景的戏剧性对比、日趋成熟的标准化、巨大的浪费以及紧张的种族关系带来的恐惧。

——《每月一书俱乐部新闻》


【目录】

推荐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附录一 途经的三十四个州及图示

附录二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

译后记


【免费在线读】

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冲动,到别的什么地方去。那个时候,成熟的大人用不置可否的口吻让我相信,等我长大成人,这种热望就会消遁。当岁月的流逝让我看起来像个成熟的大人时,我得到的答案是,中年是治愈这种激情的良方。我人到中年,又有人信誓旦旦地告诉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狂热就会冷却下来。而现在,我已经五十八岁了,看来,只有老迈才会终止那强烈的欲望。于我而言,所有的建议都是无济于事的。轮船发出四声嘶哑的汽笛声,仍然会让我脖子上的汗毛竖起来,会令我的双脚情不自禁地踢踏地面。喷气式飞机的轰鸣声,发动机预热的声音,甚至打了铁掌的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哒哒”声,都会激起我那自打儿时起就有的欲望,令我口干舌燥,两眼茫然,手心发热,肋骨下的胃向上翻腾。换句话说,我的病症不仅没有见好,反倒愈加严重;完全可以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恐怕,这个毛病是沉疴难愈了。我把这件事写下来,并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些什么,而是为了让我对自己的过去有个更好的了解。

当躁动的病毒开始攻占一位任性者的心,而从这里走出去的道路似乎宽阔、笔直且充满奇妙的时候,病毒受害者的当务之急就是为自己走出去找一个有说服力的、充分的理由。对于经验老到的浪迹天涯者来说,这并不难。他的天性中就有足够的理由任他选择。接下来,他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计划他的旅行,选择出行的方向和目的地。最后,他必须将这次旅行付诸实践。出行的方式、携带什么、在外面停留多久,这一部分是旅行一成不变的、永恒的内容。我之所以对此赘述,只是想告诉那些天性渴望到处游荡的新手们,比如那些刚刚染上这种病毒的青少年们,别以为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发明创造。

行程一旦设计完毕,装备齐全,着手实施,一个新的因素就会介入并占据主导地位。一次旅行是一次冒险之旅、一次探索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同于任何其他意义上的旅程。旅行具有自己的特征、气质、个性和独特性。就旅行本身而言,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而为旅行所做的周密计划、防护措施、安全保障以及硬性规定,这些最终都会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经历了多年的纠结之后,我们才明白,并不是我们规划旅行,而是旅行主导我们。在旅行过程中,导游、行程安排、各种预订,所有这些绕不开的、不可避免的条条框框相互冲撞,使得旅行个性几近零落殆尽,搞得每次旅行都大同小异。只有悟出这个道理,天生喜欢浪迹天涯的人才能够释怀,令自己在旅行中顺其自然。只有顺其自然,旅行者才能够消弭挫败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旅行犹如婚姻。注定会出错的,就是你认为你能够掌控它。把这些想法都说了出来,此时的我感觉好多了。只不过,唯有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我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