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于1875年创作的一部批判性纲领,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文献,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政治观、国家观、发展观、斗争观,在不同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阶段都展示了其科学性。在当今时代,它为进一步开拓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断开展伟大斗争、为不断开拓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境界提供重要指引。本书对《哥达纲领批判》的创作背景、理论基础、批判路径、后续影响、理论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主题鲜明,框架严整,图文结合,通俗易懂,有助于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把握该著作。

丛书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体现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丛书精心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和报告中提到或引用的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邀请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马哲专家为这些经典著作进行专业导读,形成了这套高质量、普及化的插图版马哲入门指导书,以期为干部群众、青少年读者学习经典、研读经典提供参考和指引。
丛书以写作背景、出版过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等为基础脉络,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和价值,并配以大量历史图片、文献图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生动、权威的解读和剖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核心精髓,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内容简介】

19世纪70年代,欧洲革命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再一次面临严峻考验。为纠正当时的错误思潮,把运动引回正确的道路上来,马克思专门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这部纲领性文本。他通过批判性阐释,全面驳斥了拉萨尔主义对系列关键问题的误解和歪曲,重申了无产阶级斗争原则,具有深远的革命实践意义和理论创新意义,是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要义的重要文本依据。在国际形势风云激荡的今天,《哥达纲领批判》依旧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发掘和体会。


【作者简介】

张晓,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先后入选江苏“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培养对象(社科优青)、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苏州大学校内优秀青年学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等研究。


【目录】

导论 《哥达纲领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批判性纲领
一、《哥达纲领》是一部怎样的纲领?
二、马克思为何要创作《哥达纲领批判》?
三、《哥达纲领批判》有哪些前期理论基础?
四、撰写《哥达纲领批判》前,马克思有怎样的革命经历?
五、《哥达纲领批判》具体包含哪些批判路径?
六、《哥达纲领批判》产生了哪些后续影响?
七、《哥达纲领批判》有何当代价值?


【前言】

导论 《哥达纲领批判》: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批判性纲领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作重要报告,回顾了马克思的一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在提到《哥达纲领批判》时,他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巴黎公社运动之后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爆发了以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阶级革命热潮。三大工人起义同时爆发于法、英、德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有几个重要的象征:一是说明当时欧洲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激烈;二是工人阶级的反抗运动,已经超越了原先的卢德运动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规模的革命运动;三是欧洲主要国家内部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各国境内的工人阶级发展均已达到较为发达的程度;四是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普遍均衡,工人阶级的发展水平较为接近,因此各国的工人阶级运动得以在短时间之内彼此呼应,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并肩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可以看到,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人阶级在短时间内的密集运动,为之后国际共产主义同盟组织的成立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纲领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参照和主观动机。在此背景之下,欧洲的工人阶级政党和运动组织开始不断成熟并愈加协同,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探索工人阶级的整体纲领提供了充实的现实依据。同时,从这一时期开始,马克思的阶级观和政治观亦不断发展,《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一大批重要著作纷纷面世,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斗争理论逐渐达到了高峰。因此,《哥达纲领批判》的撰写,就是马克思基于数十年来欧洲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不断发展,以及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成果。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于1875年创作的一部批判性纲领。这部纲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马克思于1875年5月撰写的《给威廉·白拉克的信》;其二是马克思针对当时德国工人党纲领撰写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这也构成了《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部分;其三是恩格斯于1891年1月为这部作品所撰写的序言。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内容,也清楚地反映了这部作品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事实上,这部作品已经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欧洲工人运动的整体态度,以及在后来几十年的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部重要的工人阶级纲领性作品。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哥达纲领批判》就是马克思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专门撰写的一部具有斗争性的批判大纲。恩格斯于1891年为这本书写的序言中,交代了将《哥达纲领批判》付诸出版的大致原因和时代背景。他指出,在哈雷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哥达纲领》正式纳入会议的主要讨论议程,也使得这一纲领将对之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此时,需要即刻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公之于众,与《哥达纲领》及其支持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恩格斯指出,出版《哥达纲领批判》最直接的目标以及更加广泛的作用,是“第一次明确而有力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开始从事鼓动工作以来所采取的方针的态度,而且既涉及拉萨尔的经济学原则,也涉及他的策略”。那么,为什么当时恩格斯认为要如此批判拉萨尔呢?拉萨尔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相识于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并且长期参加革命活动,于1863年担任全德工人联合会主席。但其间,他为寻求国家的帮助,实现其政治意图,不断与当时的德国领导人俾斯麦联系,造成自身威望逐渐下降。由此,拉萨尔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直接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哥达纲领批判》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文献。《哥达纲领批判》的撰写和出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性特征提供了根本指南。虽然马克思没有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地论述政治经济学,但是也充分表明,政治经济学已是工人阶级开展批判的重要手段。
历史已经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一系列的考验。从无产阶级队伍自身来说,需要解决来自队伍内部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不同角度、不同动机、不同水平的解读差异。从无产阶级外部来说,需要面对来自资产阶级及其他反动阶级的理论攻讦,以及周边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包括因国家、民族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发展道路的差异性,等等。《哥达纲领批判》出版之后,曾招致一些歪曲和抵制。但是,只要是真理,就一定能够经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哥达纲领批判》的创作时期,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危机四伏之际。在面对容克(Junker)阶级统治时,无产阶级要面对异常凶险的斗争环境。在当时,为了镇压各国境内的革命力量,德国政府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形成围剿和扼杀工人阶级运动的同盟。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指出,当时各工人党只简单重视各民族的联合,但是并没有指出真正的国际职责。这种所谓的“国际主义”在面对反动政权的时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因此,马克思认为,德国工人党的这种立场仅仅是从资产阶级那里照搬而来的,“是要用来代替各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各国统治阶级及其政府的共同斗争中的国际兄弟联合的”。在《哥达纲领》中,工人阶级的联合沦为一种口号,极易导致工人阶级丧失斗争主体地位,令工人阶级联盟沦为一个迷失方向的简单的联合体。
历史也已经充分证明,《哥达纲领批判》在不同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阶段,都展示了其科学性。“真理越辩越明”。马克思通过批判《德国工人党纲领》,建构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的政治观和社会观,对之后的无产阶级运动和理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批判过程中,国家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性愈加突显。因为国家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形式,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性质。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尚且稳固,而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形式面临分歧,无产阶级自身的发展尚需进一步积累,于是就容易出现一系列方向性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哥达纲领批判》又可以被视为马克思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错误立场,进一步阐发其理论的作品。《哥达纲领批判》的出版,给当时处于分歧之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震动。当然,这部作品也受到了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抵制。但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等人对《哥达纲领批判》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充分显示了这一著作对工人阶级运动的重大指导价值,以及对发现和纠正错误革命方针、理论立场的重要依据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