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畅销30年、被译成17种语言的教养经典。

高需求孩子的父母看这一本就够了!由早期教育专家总结30年经验实证设计的高需求孩子养育方案。

一本全是方法的教养书,书中方法对普通孩子也适用!从孩子成长的5大问题着手:情绪控制╳睡眠╳饮食╳社交能力╳生活纪律,通过丰富案例 实用方法,教父母不用改变孩子,也能解决令父母头疼的10类养育难题:难题1,孩子的情绪风暴说来就来,几分钟就爆炸;难题2,孩子固执己见,总是不配合大人;难题3,孩子早上穿衣总会变成一场混战,常常因此迟到;难题4:孩子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总是听不到指令;难题5,当临时取消或改变计划时,孩子会大发雷霆;难题6,孩子无法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难题7,哄睡困难,频繁夜醒;难题8,该吃饭的时候不饿,不能老实地坐在餐桌前吃饭,不喜欢的东西一口不吃;难题9,内向的孩子不爱交朋友,还会在学校推人、打人;难题10,一到节假日,孩子就容易崩溃。


【内容简介】

高需求孩子总被人们看成是“难带”“费妈”“麻烦”的孩子,其实他们身上那些挑战养育的特质,比如“意志坚强”“精力充沛”“目标明确”“洞察力强”恰恰是可以助力他们成功的宝贵品质。本书作者玛丽就育有一对高需求儿女,也辅导过上很多高需求孩子的父母如何养育孩子,她深知养育高需求小孩有多么困难——高需求孩子天生就比普通孩子的情感更强烈、精力更旺盛、更执着、更敏感。但玛丽通过跟踪调研发现,高需求孩子长大后普遍很杰出。她总结了养育高需求孩子要坚持的重要理念:“追求进步,而非追求完/美”。本书用生动的养育案例,讲解了循序渐进养育高需求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高需求孩子家庭减少亲子冲突,让高需求孩子的父母通过一些养育技巧,将孩子身上那些令人抓狂的特质都转化为孩子的优势,让父母们能享受高需求孩子带来的丰富体验。

这本书可以帮父母:


【作者简介】

玛丽·希迪·柯琴卡(Mary Sheedy Kurcinka)

拥有30年高需求孩子教育经验的专家、国际知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儿童行为及睡眠咨询师,致力于为父母、医生、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高需求儿童早期教育培训课程。

曾获得爱荷华大学早期教育学士学位、明尼苏达大学家庭与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养育了两个高需求孩子,并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过上百万父母养育高需求孩子。

畅销书作家,著作已被译为17种语言出版。本书是她的代表著作,出版后获得了《纽约时报》《早安美国》《父母》等媒体的盛赞和推荐。

[译者简介]

吴红进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取得英语专业八级、BEC高/级证书,在部队十余年工作期间从事外事、翻译工作,转业到地方大学后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一位6岁高需求男孩的妈妈,育儿期间深受西尔斯亲密育儿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多年的翻译工作实践和宝妈的双重身份,翻译本书时享受了与作者隔空共鸣的快乐。


【媒体评论】

养育是一段充满欢乐和艰辛的旅程,特别是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固执”“费妈”和“敏感”时,这给养育带来了更多挑战。本书作者就养育了两个这样高需求的孩子,她在书中分享了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崩溃,如何化解亲子对抗的艰难时刻,如何通过理解与合作逐步将孩子身上“令人抓狂”的特质转化为孩子的优势……一旦父母开始正向应对孩子的特质,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改变。重新认识高需求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自信、坚定、热情风趣、喜欢探究问题,这就是你梦寐以求的孩子。

李燕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领域专家

假如我在10年前知道这本书会帮我省下多少麻烦,我愿意为这本书支付1000美元。

德布拉·奥康纳(Debra O’Connor)

《圣保罗先驱报》记者

本书为那些在抚养孩子中感受到压力的父母提供了可贵的洞察力。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拥有活泼天性的高需求孩子们。现在,玛丽博士新的研究和策略将使我能为高需求孩子的父母提供更清晰、有用的指导。

玛乔丽·霍根(Marjorie Hogan)

明尼苏达大学儿科学教授

如果你有一个敏感、警觉和充满激情的孩子,本书会为你解开一些养育困惑。玛丽博士会以自己养育高需求孩子的经验为基础,帮助你理解和安抚你的高需求孩子。她将提供给你已经过很多父母验证的养育策略,帮你的孩子睡得更好,发展出更平静、更灵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我向所有新父母推荐这本书。

劳拉·马卡姆(Laura Markham)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在这本书中,玛丽博士会逐步引导你观察、倾听、理解和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因为你与孩子的互动、你对孩子的反馈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气质、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和成功与否产生重大影响。

塔尼娅·奥尔特曼(Tanya Altmann)

知名儿科医生,三个孩子的母亲


【目录】

序 言 高需求孩子是花园里的玫瑰

第一部分 认识高需求孩子

第1章 为什么高需求孩子难带

第2章 高需求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3章 他是高需求孩子吗

第4章 你是高需求父母吗

第二部分 不再让高需求孩子失控

第5章 找准孩子的能量来源

第6章 孩子的情绪风暴说来就来,怎么办

第7章 面对情绪风暴,你该如何保持冷静

第8章 如何让固执的孩子自愿合作

第9章 如何纾解孩子的极度敏感

第 10 章 总是听不到指令,是因为注意力不足吗

第 11 章 如何帮孩子适应变化

第 12 章 养育高需求孩子,不能忽视的附加特质

第 13 章 高需求孩子的愤怒需要被特殊对待

第三部分 如何与高需求孩子共同生活

第 14 章 4 步安排成功的日常行程

第 15 章 解决睡眠问题

第 16 章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第 17 章 如何让孩子好好穿衣

第四部分 如何帮助高需求孩子社交

第 18 章 与其他孩子和睦相处

第 19 章 顺利度过节假日中的“高危”时段

第 20 章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免费在线读】

如何让固执的孩子自愿合作

我女儿去上大学时,选择了一所坐落在山谷中的大学。一年秋日,她和友人决定去钓鳟鱼。这原本是山谷里美丽又温暖的季节,所以她们完全忽略了应该为“高山”出行做些准备。可以想象当她们把车开到几百米高的山上,又徒步了一段山路,结果发现自己被困在 60 多厘米厚的雪里时,该有多惊讶。可她们没有带雪铲,没有厚外套,也没人知道她们在哪里,手机也完全没有信号。

我问她:“你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嗯,妈妈,”她平淡地回答,“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害怕,我朋友也很焦虑。但我深吸了一口气,告诉她,‘贝卡,我可是来自善于解决问题的家庭!’这句话把她逗得大笑,我俩也都冷静下来。然后我们往外走,开始在后备箱里找有什么能用的东西。我们找到一个咖啡罐,于是就用那个罐子在雪地里开道。”

我在工作机构分享这个故事时,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但“我可是来自善于解决问题的家庭”这句话听起来确实很有力。这句话立即将我们的家庭环境勾勒出来了,我们彼此倾听,互相配合。与他人合作这项技能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与像原石般不肯罢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实属不易。对这些孩子说“不”、阻挠他们的努力,都很有可能激怒他们。甚至早在婴儿时期,他们就表现得非常坚定和顽强。他们会推倒东西,其他孩子则不会。他们的要求也比其他孩子更高,而且从不放弃。这让你几乎无法忽视他们或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与我们正面交锋,时刻准备战斗。

不肯罢休是在权力斗争中起主要作用的气质特征。高需求孩子需要、渴望并且追求权力。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聪明地选择在哪些地方和他们进行斗争。

我们不需要寸土必争、时时开战。通过认识到孩子的源动力和目标导向,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引导自己不肯罢休的气质,把它视作财富而不是武器。我们可以创建善于解决问题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不肯罢休和执着于自己的目标都是值得被赞扬的,而与他人合作是一种需要磨练的技能。

教会孩子找到促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不肯罢休实际上是一种令人钦佩的品质。马丁·路德·金和莱特兄弟就是非常执着的人。高需求孩子需要听到我们的赞扬,知道我们很珍视这种品质。莉塔在一次访问中告诉我:

我以前都快要疯了,每次我让女儿做什么事的时候,她都会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直到后来我仔细审视了自己才意识到,其实我也很执着。的确,我的执着有时会让我深陷麻烦,但在大多数时候,这种特质确实是一笔财富。现在,每当她说想要尝试另一种方式时,至少我可以静下心来倾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疯狂阻止。我不会再打消她的决心了。

下面请你观察一下你是怎么来描述“不肯罢休”这件事的,你都用了哪些标签?这些标签是否有助于孩子理解并接纳这种气质?你的用语和我从其他父母那里征集来的一致吗?

当我们欣赏孩子的不肯罢休并且帮助他们珍惜这一特质时,他们会很有安全感。当他们感到安全时,就会平静下来,也更愿意与我们合作。父母的任务是鼓励孩子坚持不懈,与此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尊重父母、他人和周围的世界。对父母来说,这意味着他们要学习应该在什么时候清楚地说“不行”,又在什么时候以能够接受的方式、恰当地表达“行”。

高明的父母会说“行”

避免和高需求孩子发生冲突的关键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下意识地说“不,不可以”,而要想办法说“行,你可以”。每次父母说“不”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一场战斗。而这一仗父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一旦父母树立起全家合作的心态,说“行”就会变得更容易一些。这样一来,父母也培养了孩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种品质将守护他们一生。

寻找说“行”的机会

当高需求孩子感到沮丧、愤怒,或者被某个问题困扰时,别人经常建议我们不要管或者分散一下他们的注意力。这些方法对普通孩子管用,但对不肯罢休的孩子是没用的,他们不会让你忽略他们的,而只会越叫越大声,越叫越久,直到你忍无可忍。他们也不容易转移注意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没有达到目的或者找到更好的东西之前,他们是不会放弃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知道你在倾听,并且会尽最大努力理解什么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

下次孩子发脾气、情绪失控时,你可以对他说:“我在听你说呢,我也在尽力理解你说的这件事。”这句简单的“我在听”,可以帮他敞开心扉,让他有可能接受其他选择。这还可以改变你与孩子之间根深蒂固的斗争模式,因为你表现出了很愿意配合的态度。

为了理解去倾听,这一点非常重要。哈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在《如何与孩子谈判》(How to Negotiate with Kids)一书中写道:“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你才有更好的机会去改变他的想法,并且避免争吵。”

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倾听是为了发现对方的弱点,然后利用这个弱点把对方治服。为了理解对方而去倾听时,我们需要停下手里的事,认真思考孩子在说什么。停下来不是让你寻找机会攻破对方,也不是让你思考接下来自己要说什么。如果当下,你自己也感到心烦意乱,你可以回顾第 7 章提到的“保持冷静”的技巧,对孩子说:“等等,我必须先给自己一分钟时间冷静一下,才能好好听你说话。”然后退后一步,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你平静下来以后,你可以对孩子说:“我正在听你说呢,我也在努力理解你。”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准备如何回应孩子?是准备妥协还是继续坚持?

幸运的是,还有另外一种回应方式,谈判。

围绕原则的谈判之术

闻名商界的经典之作《谈判力》(Getting to Yes)的作者罗杰·费希尔(Roger Fisher)和威廉·尤里(William Ury)等将谈判定义为:当你和对方存在部分共同利益和部分分歧时,为了达成一致而采取的交替沟通之术。

这个概念非常有意思,但在家庭中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长辈们一直告诉我们,交替沟通意味着和父母顶嘴,这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是不允许发生的。双方达成一致并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如果爸爸要求我们做某件事,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应该去做。因为在过去,我们只知道两种谈判方式:软弱,对方赢;强硬,己方赢。

幸运的是,还有另外一种谈判方式。这种方式不会让我们陷入权力斗争,并非要一决胜负,费希尔和尤里称之为“原则性谈判”。原则性谈判的重点不在于双方承诺将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在于找到彼此的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这让我们能够与孩子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团队精神。两个个体互相配合、相互尊重,找到双方都有尊严和权力感的解决方案。这种关系让我们与高需求孩子能够通力合作,甚至能够让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更容易引导。

当然,费希尔和尤里没有在他们的书中阐述怎样教会高需求孩子谈判技巧,所以我不得不对他们的方法进行改编。改编后的方法叫作“寻找内心的平静”,包括立场、利益、期望、共识和评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