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曾国藩写给年轻人的忠告

曾国藩一生总结的人生经验精选成书,每一条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书中内容适合在社会闯荡和职场打拼的年轻人。

☆蕴含了人生逆袭的哲学和方法

要逆风翻盘的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如果不想碌碌无为,成就一番事业,不妨在本书中寻找理论和方法。

☆学会本书中做人做事的智慧,就能够通达人生

曾国藩的人生智慧和经验,对每一个想要修炼内心、增进智慧的人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读完以后,人生所遇到的问题都会想得通。

☆书中充满了名言警句,能够引人入胜

书中有曾国藩箴言警句、历史故事等,说理性充分,可读性强,引人入胜的同时,能让读者受益匪浅。

☆涉及面广,知识丰富

本书涉及成长、处事、职场、教育等方面,从各方面取经把如何变厉害的心得和方法教给读者。


【内容简介】

焦虑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上的难题,带来的迷茫和困惑,让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本书以曾国藩的人生经验为核心内容,把年轻人关注的问题一一解惑,专注于用传统哲学和成功人士的经验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帮助年轻人提升能力,提高魅力,充实心灵,快速成长,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简介】

亭后西栗,本名冷愿,辽宁省作家协会成员,鲁迅文学院第九期网络作家培训班学员。擅长撰写传记类与社科类图书,已出版作品《缘来都是爱:那些盛开在青春的缱绻故事》《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你和别人拼的不是时间,而是时间管理》《杨绛传: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他们俩:杨绛与钱钟书的一生爱情》等。


【媒体评论】

非常适合中国年轻人读的励志书,看完让人受益匪浅。

——东方巨名总经理 王继雄

年轻人喜欢听的是别人的经历,而不是某个人的经验,本书罗列了大量的实例,把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经验一一讲解,堪称给现代人写的《论语》。

——知致文化 主编 木桐


【目录】

目录

修身篇

志不立,无可成之事 003

做人的第一件事是立志 004

立志重在充分了解自己 006

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008

自大让人深陷井底 009

认清自己才能减少失败 010

无知者的无畏,是勇敢也是灾难 012

遇牢骚欲发之时,当反躬自省 014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015

与其抱怨,不如做更好的自己 017

优秀的人懂得用结果说话 018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020

成年人没有任性的权利 021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023

人言比想象中更可怕 024

收敛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026

凡事皆贵专 029

专心做事才可能成功 030

凡事都要经历“专、熟、精” 032

专一是需要培养的习惯 034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036

格局注定了“天花板”的高度 037

想要走得远,眼光也要放远 038

一个人的格局里藏着气度和宽容 040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 043

强毅是对勇气的加持 044

坚决与果断更容易让人信赖 045

想挑战新事物,先学会挑战自己 046

自修处渴望强,胜人处莫求强 048

真正的自强总是伴随着自律 049

与他人比,输赢都是错 050

明智的人往往把努力藏在暗处 052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054

最高处的风景未必最美 055

骄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056

心怀谦逊,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058

处事篇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063

白玉有瑕才是真实 064

意见不合,不代表水火不容 065

明辨是非的人才懂得权衡 067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069

人后批评体现的是尊重 070

善于沟通的人懂得因人而异 071

夸奖是激发动力最简单的方式 073

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075

内心强大,方能临危不乱 076

欲成事者,要学会自渡 077

面对纷乱,守得住原则 079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

毋与天地斗巧 081

君子可交不可比 082

与小人斗,不如远离小人 083

依赖侥幸的人往往会踏入绝境 085

择交须择志趣远大者 087

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088

交友如择爱,宁缺毋滥 090

选择朋友也是选择命运 092

抱残守缺,不求完美 094

不求完美才是真正的知足 095

凡事追求完美,才是烦恼的根源 097

不苛求完美的人,才真正受欢迎 098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101

适时进退才是人间至理 102

温和是底线和原则之上的修养 104

深谙世故的人懂得两手准备,灵活协调 106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108

保持“静气”是成事的关键 109

瞻前顾后是人性的弱点 110

心无旁骛是成功的铺路石 112

将目标化为行动,才是成功之道 114

职场篇

凡事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 119

有些改变只能靠自己 120

一己之力虽小,却能影响大局 121

律人的第一秘诀是律己 123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25

一定之规能胜千条妙计 126

踏实做事胜过一切机巧 128

谦逊远比聪明重要 129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132

做事有始有终是成年人的责任 133

半途而废最伤人志气 134

不积跬步,还谈什么远方 137

恪守名分,不越雷池半步 139

人贵有自知之明 140

学会和诱惑保持安全距离 141

有些名分不争才是智慧 143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146

“面缓”是一个人的修养 147

人与人的差别,在一个“耐”字 149

烦是本能,耐烦才是本事 151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53

凡事学会留有余地 154

再强的弩也有到不了的远方 155

藏住锋芒才可明哲保身 157

“以迂为直”更容易成功 159

最长的路不是弯路,而是捷径 160

迂回而行,才能游刃有余 162

心怀一“敬”,赢得上进空间 164

敬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165

放低自己,才有提升的空间 167

人少敬则不重,不重则不威 169

治家篇

孝而不愚乃德之本 173

孝是家庭安定的保障 174

事有黑白,孝分愚智 176

和睦的根源是爱 178

勤为兴家第一要义 181

勤奋创造更多时间 182

懒散的人禁不住诱惑 184

勤奋是种自律,要对自己负责 186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189

乐道者往往安贫 190

用减法守住本心 192

真正的俭,是懂得收敛 194

半耕半读,慎无存半点官气 197

妄自清高是读书人的大忌 198

“富不过三代”绝非虚言 199

君子务本,智者务实 201

人之气质,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203

读书的人烦恼更少 204

读书的目的决定未来 206

与众不同的“笨人”读书法 208

给孩子留财,不如教孩子谋财 211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12

父母最深的爱是放手 214

子女联姻,以品德为上 217

品德是一个人的“底色” 218

为求良媒不怕选 219

过而不改是最大的恶 220


【免费在线读】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

世间万物,得失有序,起落无常,没有谁的人生能一直顺心如意,就像辛弃 疾词中写的那样:“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遇到不如意的事,人很容易产生抱怨。

有些人认为,抱怨与否是一种习惯,但不抱怨其实是一种修养。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戒除牢骚和抱怨。

咸丰元年(公元1851),为了庆祝皇帝登基,增开了科举考试。曾国藩的 六弟和九弟参加乡试落榜,其中,九弟因为生病落下了功课,在考场上又眼疾发作,九弟对这个结果很坦然,但六弟心高气傲,自觉无颜见父母,牢骚和抱怨随

之而来。

曾国藩得知此事,专门写信劝导弟弟们,先是安慰他们如今正当盛年,就算晚一年考也不算迟,接着,曾国藩话锋一转说到六弟,说他虽然天分高,但性情懒散,牢骚太多,落榜后自暴自弃,将责任全推给命运捉弄,这是不对的。

在古代官场中,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很多,曾国藩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他们总爱发牢骚,最终也是遍尝坎坷,一生挫折不断。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无缘无故怨天尤人,天蒙冤人不服,又怎么可能如意顺遂呢?

在曾国藩看来,曾家家底殷实,不必寒门苦读,已经是读书人中最顺之境,发牢骚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差,导致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016 / 做个真正厉害的人患。”这是他给弟弟们的劝诫。想发牢骚时要是先好好反思,就能平心静气,把精力用在需要的地方。

遇到不如意的事,先反省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却想得太好,做得不够想要得到的却太多。

将责任推给外界,只会发牢骚和抱怨是弱者的体现。这些人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放弃了改变自己,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荀子》中有“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的

说法。

从根本上说,抱怨的初衷就是推卸责任。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抱怨换不来想要的东西,反而会让自己在面对考验时越来越无力。屡试屡败,生出更多牢骚和不满。

想要改变就要付诸行动,与其抱怨不如反省自己。找到不足,努力改善,做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梦想,人生才能更加如意顺遂。

那些看似春风得意的人,很多都有不被人认可的经历。

明智的人不抱怨,因为他们不愿浪费才华和时间,更不愿成为一个行走的负能量炸弹,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件事,也许有些不够优秀的人侥幸成功,但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被埋没。

一个人,无论学识和能力多高都可能有无法施展的时候,与其花费时间自怨自艾,愤愤不平,觉得全世界都亏欠自己,所有人都针对自己,不如埋头去做正确的事,跳出当下的圈子和阶层,进入更适合自己的环境,找到更适合的

位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