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理想国外文纪实001·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时代

《纽约时报》年度选书,美国名记丽贝卡·特雷斯特直击单身女性群体。

一部单身的通俗史,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单身并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发明”。特雷斯特将单身女性纳入美国近代史的脉络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们投身医疗救护、工业生产,女权运动浪潮中她们积极争取投票权、堕胎权益。长久以来,单身女性的故事就是这个国家的故事。

“勾搭”文化、“波士顿婚姻”、冻卵……时代变迁,(单身)女性“见招拆招”,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什么在十九世纪的美国会有大量女性之间缔结伴侣关系的现象?现代女性为何选择情爱上的“小打小闹”,而拖延/拒绝进入婚姻?单身女性又要在何时生育、如何生育?她们的快乐烦恼,她们的生活经历,都在这本书里。

不是“独身宣言”,也不为向传统婚姻“抖机灵”——特雷斯特提醒我们:女性命运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不结婚就养猫),在她们面前会有更多的选项、更出彩的人生。结不结婚,女性都需要一种保持单身的能力,在思想上自主、经济上独立。由此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迎来一个单身时代。

理想国外文纪实002·扫地出门

普利策奖非虚构类获奖图书,牛津大学项飙教授专文导读,理解贫穷、住房问题的之作。

《扫地出门》聚焦愈演愈烈的住房危机。来自美国底层的真实故事,也是我们亲历的现实——社会学人沉寂数年卧底贫困社区,用掷地有声的访谈资料和田野笔记,掀开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有一方屋檐能遮风避雨已不再是天经地义;一旦被扫地出门,许多家庭的下一站就是收容所、废弃的空屋,甚至有人流落街头。

直击被驱逐者的生存状态,为一瓦栖身,在苦与乐中斗争——不找有钱的亲友帮忙(保留这些人脉以备不时之需),却常常与陌生人互通有无;拿一个月的食品券换吃一顿龙虾大餐,剩余时日要饿肚子也在所不惜——精打细算的理性于他们毫无意义,被驱逐者自有统筹安排的策略,为下一个随时会出现的危机留一口气。

对驱逐现象的系统性反思,向贫穷、住房问题发起终极拷问——因为驱逐,房客的生存底线不断被突破,为房东的“烂房”带去了数额不菲的租金收入;因为驱逐,一些人的困顿贫穷,转眼成了另一些人暴利的源泉——在房东、房客、国家政策、私人住房市场的关系蛛网中,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

打破学术著作的金科玉律,以非虚构的面貌走向更广大的读者群——这里没有理论假设、没有结构框架,甚至鲜有概念;学术作品中常见的内容,比如文献回顾和数据陈列,也都隐身于脚注间——相反,这是一部深度的纪录片,从一个场景推移至另一个场景,将人物的表情语气、所感所思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



理想国外文纪实003·永生的海拉

★ 海瑞塔·拉克斯因这些细胞而死,这些细胞却获得永生,并改变了人类医学史。这是一个关于永生细胞的科学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伦理和尊严的动人故事。作者耗时十年挖掘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精彩历史,揭开人体实验的黑暗过去,探讨医学伦理和身体组织的所有权问题,以及其中的文化和信仰问题。

★ 白岩松、姚晨、罗振宇、姬十三、果壳网、丁香医生诚挚推荐,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专文导读。

★ 《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现象级畅销书,入选美国亚马逊编辑共同推荐的“一生要读的100本书”,席卷《纽约客》《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等全球60多家*媒体“年度好书”,《自然》《科学》《柳叶刀》、爱德华·威尔逊等联合推荐。

★ 美国HBO改编电影,奥普拉·温弗瑞倾情主演,获艾美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多项提名;豆瓣口碑科幻电影《湮灭》,主演娜塔莉·波特曼阅读本书出镜。



理想国外文纪实004·打开一颗心

【巡回全球的惊险手术故事】

入行五十余年的杰出心外科医生,从英国到南非,再到沙特和澳洲,切开心脏,撩起肺部,剖开气管,植入电器……只为救活一个个生命!神乎其技,超乎想象。人类的心脏竟可以这样!

【饱含性格的纪实文学】

是作者一生的传记,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人生百态,更是世界各地风土景色的万花筒。作者果敢骄傲乐观热情的性格,病患或从容或苦楚的人生经历、焦灼而又顽强的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反思医疗,反思人生】

当医务制度和救人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决定?技术通神的医生也有做不成的手术?医疗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处?英国医生的经历、态度和思考,也必定引发中国医生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理想国外文纪实005·出身


★ 出身不一定决定命运,但决定了改变命运的难度。名校毕业、成绩优异,就能顺利获得高薪offer、进入精英阶层吗?这可能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名企选拔的标准对家境优渥的学生更有利,招聘官眼中的“优秀”特质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熏陶和培养。看似公平的竞争,实则成为精英自我复制的助推,以及其他群体向上流动的壁垒。

★ 深入精英群体内部,揭开名企精英选拔的逻辑。以美国三个高起薪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为例,详细分析了*企业挑选新人的过程。招聘官更看重契合、光鲜、驱动力等主观因素,本质上是在挑选与自己合得来的“同类人”。

★ 详细呈现普通人跨越阶层要了解的内部知识。《出身》细致考察了宣讲会、内部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的各个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披露了大量招聘的内部知识,为普通人打破文化壁垒、突破阶层天花板提供了可能。

★ 荣获美国社会学会马克斯·韦伯奖、玛丽·道格拉斯奖、法律社会学优秀图书奖、Axiom商业图书奖,《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大西洋月刊》《泰晤士高等教育研究》等媒体齐声推荐。

【内容简介】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是一部关于21世纪美国单身女性议题的纪实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这一群体,从近百个原始访谈中选取了约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当中有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有兼两份零工的单亲妈妈,有敢爱敢恨的女大学生。尽管她们的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单身女性积极争取自身权益(选举权、堕胎权益),影响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是时候开启一个“单身时代”了。 ?明”。特雷斯特将单身女性纳入美国近代史的脉络中: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们投身医疗救护、工业生产,女权运动浪潮中她们积极争取投票权、堕胎权益。长久以来,单身女性的故事就是这个国家的故事。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

2008年5月,德斯蒙德住进了密尔沃基南部的一个拖车营。同年9月,他搬至北部旧城区的一处出租房。当时还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的德斯蒙德笔耕不辍,记录濒临被驱逐群体的日常生活:他们与蛇虫鼠蚁比邻,家中的水槽长年堵塞,暖气电力说停就停。房客们使尽浑身解数、把绝大部分收入用于交租,却依旧阻止不了跌至绝境的命运。

在这本精彩却令人心碎的作品中,德斯蒙德带领读者走访了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娓娓道来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阿琳是一位单身妈妈,在为一间破败公寓缴纳房租后,每个月只剩二十美元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拉马尔是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肩负照顾整个社区的男孩的任务同时,还要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司科特则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护士,药物成瘾让他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栖身之所……

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永恒的海拉》她叫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但科学家们只知道“海拉”(HeLa)。她是美国南方的贫穷烟农,在她的黑奴祖先世代耕种的土地上生活。她患宫颈癌后,肿瘤细胞被医生取走,并成为医学史上首例经体外培养而“永生不死”的细胞,解开了癌症、病毒、核辐射如何影响人体的奥秘,促成了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基因图谱等无数医学突破,涉及几乎所有医学研究领域,并贡献多个诺贝尔奖。她的细胞是无价之宝,但是她的家人却毫不知情地生活在贫困中,海瑞塔·拉克斯的名字也无人知晓。当二十年后她的女儿惊闻她还“活着”时,惊恐万状、哀痛欲绝:几十年来科学家都把她关在地下室做实验吗?像《侏罗纪公园》里那样把她克隆了吗?她的细胞在核实验中被炸碎她会感到痛吗?

美国作家丽贝卡•思科鲁特耗时十年挖掘这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精彩历史,记述拉克斯一家如何用一生的时间来接受海拉细胞的存在,以及这些细胞永生的科学原理,揭开人体实验的黑暗过去,探讨医学伦理和身体组织所有权的法律问题,以及其中的种族和信仰问题。本书细腻地捕捉了科学发现中的动人故事,及其对个体的深远影响。本书出版之后,在外界的捐赠下,家人终于为海瑞塔树立了墓碑,碑上镌刻着“永生的海拉细胞,将永远造福人类”,对海拉细胞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完美注解。

本书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美国HBO公司改编为电影,奥普拉·温弗瑞倾情主演,获艾美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等多项提名。



《打开一颗心》“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出身》为什么在今天的美国社会中,获得高薪职位的往往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是什么让他们顺利通过选拔?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劳伦·A.里韦拉深入美国起薪蕞高的行业——投行、咨询和律所,详细考察了宣讲会、推荐、简历投递、面试和评议等招聘环节,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了看似能力取向的选拔标准如何帮助精英阶层完成了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除对选拔机制的分析外,书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内部知识,亦可作为普通人突破阶层天花板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丽贝卡·特雷斯特(Rebecca Traister),新闻记者,时尚杂志ELLE特约编辑,擅长分析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Vogue等多家杂志撰稿,著有《女孩别哭》(Big Girls Don’t Cry),即将出版《重塑美国的女性愤怒》(Good and Mad: How Women’s Anger is Reshaping America)。

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曾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作为一名民族志学者,德斯蒙德关注居住正义、城市生活、底层剥削等议题。已出版作品五种。他的研究曾获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他的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

2015年,德斯蒙德凭借对驱逐议题和住房政策的出色研究,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2016年,他被评为“影响全美政治议题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胡?谆

台湾中正大学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翻译硕士,专事翻译。译有《香吉士一家人》《嘉年华的诞生》《漫游欧洲一千年》《心碎史》等书。

郑焕升

教育界的逃兵,翻译的志愿役,喜欢看书、堆书的译者。译有《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来》《是设计,让城市更快乐》《全面失控》《普罗旺斯1970》等书。



丽贝卡·思科鲁特(Rebecca Skloot),美国科学作家,曾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电台实验室》节目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科学新星》节目记者,《大众科学》杂志特约编辑。她先后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和非虚构创造性写作硕士学位,曾任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协会(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副主席,在孟菲斯大学、匹兹堡大学、纽约大学等校教授写作课程。《永生的海拉》是她的处女作,出版后旋即登上《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畅销榜*名。

在本书出版之前,丽贝卡·思科鲁特建立了海瑞塔·拉克斯基金会,以帮助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而未获得补偿的人,特别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用于科研的个人。作者将把从本书中获得的部分收入捐献给该基金会。

作者网站:RebeccaSkloot.com

海瑞塔·拉克斯基金会网站:HenriettaLacksFoundation.org

译者简介:
刘旸(桔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分子、遗传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科学写作者、记者,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COO助理。与他人合著出版《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等作品,另有译作《共情时代》等。




斯蒂芬·韦斯塔比(Stephen Westaby,1948—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主任医生及教授,世界一流的心外科手术专家和人工心脏专家。一生参与过1万多台心外科手术,其中多有极为精彩、惊险甚至开创性的术式。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有《遥远地球之歌》《鱼为什么放屁》《世界为何存在》《恶的科学》《神经的逻辑》等二十余本。

张思宇(审读),北京大学*医院心外科医师。


劳伦·A. 里韦拉(Lauren A. Rivera),美国西北大学管理学副教授,其研究曾得到 《大西洋月刊》《经济学人》《财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媒体的报道。里韦拉曾被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 50提名管理学新星,并曾获美国社会学学会威廉·威尔逊早期职业奖等荣誉。

【目录】

《单身女性时代》

001 · 前言

003 · 序

015 · *章 小心那个女人:一个未婚国度的政治与社会权力

044 · 第二章 创造历史的单身女性:美国的未婚女性

079 · 第三章 都市诱惑:城市生活与女性独立

109 · 第四章 危险关系:女性之间的友谊

137 · 第五章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靠自己的单身女性

167 · 第六章 致富有者:工作、金钱与独立

200 · 第七章 贫困人群:单身女性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贫困

229 · 第八章 性与单身女孩:贞操、滥交及其他

259 · 第九章 单身时代的婚与不婚

290 · 第十章 未来怎么办:从单身独居到为人父母

320 · 结论

323 · 附录

326 · 她们近况如何?

《扫地出门》

家:占有与驱逐 项飙
作者笔记
主要人物关系表
序曲:冷冽之城
*部分房租
*章 房东这一行
第二章 凑房租
第三章 热水澡
第四章 大丰收
第五章 第十三街
第六章 鼠窝
第七章 病号
第八章 400室的圣诞节
第二部分驱逐


《永生的海拉》

前言 照片中的女人

黛博拉的话

【*部 生命】

01 检查(1951)

02 克洛弗(1920—1942)

03 诊断和治疗(1951)

04 海拉细胞的诞生(1951)

05 “黑色已经在我身体里扩散得到处都是了”(1951)

06 “有个女的来电话了”(1999)

07 细胞培养的生与死(1951)

08 “痛苦的病人”(1951)

09 特纳车站(1999)

10 铁道的另一侧(1999)

11 “疼痛之魔”(1951)

【第二部 死亡】

12 暴风雨(1951)

13 海拉工厂(1951—1953)

14 海伦·拉恩(1953—1954)

15 “她在你不记事的时候就死了”(1951—1965)

16 “永远待在一起”(1999)

17 违背法理,违背伦理,可悲可叹(1954—1966)

18 “诡异的杂交”(1960—1966)

19 “现在就是地球上*关键的时刻”(1966—1973)

20 海拉炸弹(1966)

21 暗夜医生(2000)

22 “她应得的名誉”(1970—1973)

【第三部 永生不死】

23 “它还活着”(1973—1974)

24 “至少他们该承认她的功劳”(1975)

25 “谁允许你卖我的脾脏?”(1976—1988)

26 侵犯隐私(1980—1985)

27 永生不死的秘密(1984—1995)

28 伦敦之后(1996—1999)

29 海瑞塔村(2000)

30 扎卡里亚(2000)

31 海拉,死亡女神(2000—2001)

32 “那全是我妈妈”(2001)

33 黑人疯人院(2001)

34 病历(2001)

35 灵魂净化(2001)

36 天上的形体(2001)

37 “没什么好怕的”(2001)

38 通往克洛弗的漫漫长路(2009)

他们如今身在何处

关于海瑞塔·拉克斯基金会

人物表

时间线

后记

致谢

注释


《打开一颗心》

前言 1

*章乙醚厅 5

第二章卑微的开始 17

第三章布罗克勋爵的靴子 29

第四章贫民窟男孩 41

第五章无名女子 55

第六章两颗心的男人 81

第七章起死回生的朱莉 105

第八章再生的心 125

第九章多米诺心脏 147

第十章电池维系的生命 167

第十一章安娜的故事 189

第十二章电子人克拉克 211

第十三章肾上腺素飙升 221

第十四章致爱丽丝 239

第十五章双重危险 253

第十六章你的生命在他们手中 271

后记 287

致谢 295

术语表301

译名对照表 307


《出身》
*章 进入精英阶层
第二章 竞技场
第三章 游说
第四章 简历纸
第五章 为面试做准备
第六章 开始面试:找到合适的人
第七章 继续面试:求职者的故事
第八章 结束面试:*后两幕
第九章 畅所欲言:评议优点
第十章 社会重建
第十一章结论

后记
附录一 谁是精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