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魔球》

◎布拉德·皮特非演不可得的真实故事,好莱坞口碑力作《点球成金》原著

◎《说谎者的扑克牌》《大空头》作者迈克尔·刘易斯又一经典力作

◎一位“水货”球星出身的球队经理和一个另类的哈佛毕业生,带领一支鱼腩球队,以极低的预算,颠覆了美职棒大联盟的传统理念,在前大数据时代,掀起了数据分析的革命

◎大数据时代,一个团队管理的经典案例

《大概率思维》

◎华裔赌圣横扫拉斯维加斯,狂赢数百万美元,秘密就是抓住了概率的漏洞!

◎好莱坞大片《决胜21点》主角原型深度讲述工作和生活中的概率思维,全面升级你的人生算法!

◎深度理解数据的意义,规避伪统计量,为你做出正确决策保驾护航!

◎信仰统计学、信仰概率,在短期波动中持之以恒,世界就会给你应得的回报。

◎巴菲特、查理·芒格一直在坚持的核心算法,懂得加减乘除就能学会!

◎《福布斯》杂志、《信号与噪声》作者特纳·西尔弗、《无价》作者威廉·庞德斯通、传奇教练比利·比恩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魔球》

一个曾被誉为“天才”却泯然众人的球员出身的球队经理,一个坚信统计数据能选出卓越球员的哈佛毕业生,这个看起来毫无胜算的组合,竟然让一支预算只有豪门1/3的鱼腩球队打出破历史纪录连胜场次的优异战绩。

一时之间,全美一片哗然,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个疑问,财经写作天王级人物迈克尔·刘易斯来到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选秀现场,深入球员更衣室,与球队总经理促膝长谈,复盘球队一路过关斩将的整个历程。并把这系列深度调查用12个精彩的故事详细讲述出来。

组建一个卓越的团队,可以用金钱招揽大量精英,也可以用统计数据发掘特长人员并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而后者足以逆袭前者。这一理念不仅彻底颠覆了棒球文化,也引起了管理大师的广泛关注。本书书名“魔球”(moneyball)甚至和“Google”一样成为英语中的专有词汇。

本书绝不只关于体育,在大数据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更是团队管理的神奇预言。

《大概率思维》

本书作者马恺文被称为“华裔赌圣”,而他却自认为是统计学的坚定信徒。风靡全球的吃鸡游戏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即来自以他为原型的好莱坞大片《决胜21点》中的台词。

马恺文把“21点游戏”视作纯粹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创的数牌系统分析获胜的概率。只要能深刻理解波动性并重视和保持长期视角,便一定会赢得概率红利。因此,他虽然在赌场上赚取了数百万美元,却从没有赌博。

人生比赌局复杂得多,若想不沦为人生的赌徒,你需要构建自己的“数牌系统”,坚定地站在大概率的一边。马恺文离开赌场以后,致力于把价值百万的统计思想广泛地应用于投资理财、商业决策、人生规划等领域,在本书中详尽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方法、统计基本原理和常见的陷阱、做出正确决策的技术以及具体形同策略。

翻开本书,理解概率的力量,已统计学的基本原则构建自己的人生算法。


【作者简介】

《魔球》

迈克尔·刘易斯,先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是三十年来全球广受欢迎的财经作家之一。曾出版《说谎者的扑克牌》等多部经典力作。

本书被公认为是改变职业体育文化与团队管理理念的革命性作品,至今仍被各行各业的读者热烈讨论。

译者简介

小草,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国际商务。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CFA)3个级别考试,曾在媒体业、金融业实习和工作。

《大概率思维》

著者简介

马恺文,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高材生,是计量分析的奇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加入“麻省理工21点小组”,此后每逢周末,这个小组便携带10万美元本金辗转于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赌城,大玩“21点”游戏。用时不久,这个小组凭借精准的数牌体系,竟然在赌桌上赢取了超过600万美元的巨款,以至于被全美各大赌场拉进黑名单。他的这段经历被改编为好莱坞大片《决胜21点》风靡全球。离开赌场以后,他把这套数牌体系广泛应用于投资理财、商业决策、人生规划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功。

译者简介

刘清山,清华大学毕业,译有《横向领导力》《女士品茶》《简单统计学》等作品。


【媒体评论】

《魔球》

刘易斯发现了一系列引入入胜的故事,并且他完美地兑现了天赋,将其叙述得精彩纷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理查德·泰勒 Richard Thaler

《助推》合著者 卡斯·桑斯坦 Cass Sunstein

媒体推荐

本书作者拥有五种工具:他能思考,能开玩笑,能刻画角色,能同时为普通读者和手握生杀大权的决策者写作。

——《旧金山纪事报》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大概率思维》


【目录】

《魔球》

前 言 

*章 人才之诅咒 

第二章 如何找到球员 

第三章 启迪 

第四章 无知的职棒大联盟 

第五章 杰里米·布朗的特色菜 

第六章 赢得不公平比赛的科学 

第七章 吉昂比的空洞 

第八章 斯科特·哈特伯格,选球机器 

第九章 交易球员 

第十章 解析被低估的投手 

第十一章 人为因素 

第十二章 思想的速度 

后 记:毛袋熊 

后 记:棒球的宗教战争 


【前言】

《魔球》

我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特别喜欢以下这个故事:一群被低估的职业棒球手和球队经理,曾被大联盟认为实力不够而拒之门外,*后却在大联盟成功逆袭。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我就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作为财务极度窘迫的球队之一,为什么奥克兰运动家队能够赢得那么多比赛?

十多年来,与其说棒球是运动的竞技,不如说是金钱的竞技。棒球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远超其他运动。2002 年赛季伊始,*富有的纽约洋基队工资总额高达 1.26 亿美元。而*寒酸的两支球队——奥克兰运动家队和坦帕湾魔鬼鱼队的工资总额还不到洋基队的 1/3,只有约 4000 万美元。在 10 年前,工资总额*的纽约大都会队,支付给球员的工资是 4400万美元,而*寒酸的克里夫兰印第安人队只能提供 800 多万美元。赤裸裸的贫富差距意味着只有*富有的球队才能雇得起*好的球员。财务捉襟见肘的球队只能用有伤病的或缺乏天赋的球员,几乎注定会失败。这几乎就是职业棒球圈内的共识。

我曾经也认同这种说法,有钱的人总是能赢。但当你审视近几年发生的事情,你就会大惑不解了。每个分区里*差的球队——游骑队、金莺队、道奇队、大都会队——都是投入重金的球队,但战绩却惨不忍睹。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克兰队。在过去几年里,依靠*球员工资(或稍稍高于此标准的可怜薪水),奥克兰运动家队在常规赛的赢球场次仅次于亚特兰大勇士队,他们连续三年闯入季后赛,在前两年几乎将*为财大气粗的纽约洋基棒球队淘汰出局。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要知道洋基队几乎是用金钱堆砌出来的,他们的成功是买来的,但是他们并不在意。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坦然,他们这招也的确用得比其他球队更娴熟。

早在 1999 年,大联盟棒球专员巴德·塞利格就把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成功叫作“反常现象”,但这不是一种解释,更像是回避问题的借口:他们怎么做到的?他们有什么秘密?为什么棒球界第二寒酸的球队,面对坐拥金山的对手,在自己实力孱弱、成功机会渺茫的情况下,常规赛战绩比其他29 支球队中的 28 支都好?这个打破许多富人用钱就能买来胜利的幻想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问题很有趣,让我们在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答案隐藏在一个显而易见的观点里:在职业棒球界,有钱不如会花钱。

当我*次跌跌撞撞闯入奥克兰队总经理办公室时,那个赛季他们只花了3400 万美元就赢得了令人惊讶的 102 场比赛。一年之前的 2000 年,他们花了 2600 万美元赢得了 91 场比赛。曼哈顿律师道格·帕帕斯是棒球界著名的财务专家,他指出奥克兰运动家队比起其他队伍,有一个可量化的不同点。一支由 25 名球员组成的球队*少也要花 500 万美元,还要为伤病球员和 40 人花名册上的其余人员支付 200 万美元。由于棒球比赛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大联盟球员与拿着*薪水的新手球员之间实力差距并不大,所以,一支给球员*薪水的球队在一个赛季的 162 场比赛里,至少会赢大概 49 场。于是,帕帕斯衡量财务效率的办法是:超出*的 700 万支出的部分,能为球队带来多少场额外的赢球(赢球场次减去 49 场)?每额外赢得一次比赛,球队所花费的边际成本是多少钱?

在过去三年里,奥克兰运动家队额外花上大约 50 万美元就能多赢一场球。另外花费在百万元以下的只有一只球队,明尼苏达双城队,大约一场球花 67.5 万美元。*挥霍的球队——巴尔的摩金莺队或德州游骑队,几乎要花 300 万才能多赢一场,是奥克兰队花费的六倍还多。与其他球队比,奥克兰队就像在打完全不同的棒球。如果这是其他的行业,奥克兰运动家早就可以收购其他的队伍,缔造一个帝国。但这是棒球,所以他们能做的只有让对手,就是让那些富有的队伍,难堪且持续难堪下去。

在奥克兰队实验的背后是对棒球的重新思考:如何管理,如何打球,应该招募谁,以及为什么?知道自己不可能拥有洋基队那样的支票簿,奥克兰运动家队总经理比利·比恩就要着手找出棒球界缺乏效率的东西,找到棒球真谛,几乎相当于推倒重来,等同于对棒球运动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调查,奥克兰队运营团队对一切司空见惯的事情重新审视,从奔跑速度的市场价格,到大联盟普通球手与 3A 小联盟超级球星之间的固有差距,这是他们淘到廉价球员的高超技艺。许多被奥克兰队通过选秀签下的球员以及购买的球员,都曾经是植根于棒球传统思维中的偏见的受害者。奥克兰队的研发部门将这些球员从偏见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证明了自身的真正价值。

棒球,就是不科学的传统与科学的方法之间的碰撞。

我前面说过,我特别喜欢的故事的中心是一个生活被职业棒球搅得天翻地覆的男人,*后又奇迹般地找到了办法以牙还牙。我希望更了解那个男人,以及他所带动的革新,我花了几天时间与多伦多蓝鸟队总经理里恰尔迪共处。里恰尔迪曾经与比利·比恩在奥克兰队共事,里恰尔迪现在要把他的蓝鸟队大卸八块,再以和奥克兰队同样激进的手法重建一支新队。

开始时他备受嘲笑,而当我遇见里恰尔迪时,他已经赢得了甚至是*苛刻的棒球记者的尊敬。在 2002 年赛季末,多伦多蓝鸟队唯恐他会挂冠而去转投波士顿红袜队,因为那支球队也希望他来重塑队伍。

正是在他的球队与波士顿红袜队对垒时,我与里恰尔迪开始了对话。在本次对话的几个月前,他就宣称比利·比恩与其他球队总经理之间有着惊人的差异。他把一只手举到*点,另一只手放到*点,然后说:“比利高高在上,其他人都在*底下。”现在,当我们坐着观看波士顿红袜队输给里恰尔迪面目一新的蓝鸟队时,我问里恰尔迪,你赶上奥克兰队的那位总经理的概率是多少,他对我笑了。毫无疑问,比利是棒球界*好的。问题在于,为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