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

★一本*爽翻的女性史诗传记。
3篇看哭;9篇看乐;
12篇看完拍案;17篇看完沉思。
修心、治愈,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与活法。
作者笔触轻快而风趣,文字优美而雅致,故事传奇而富有深意。

★39位传奇人物告诉你,女子成功的39种智慧。
看懂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本书39个故事,全是精选。
39种人生,全是智慧。
值得你我参考,值得你我借鉴。多点人生智慧,少走人生弯路。
不被情伤,不为钱困。
不畏将来,不负余生。

★国内一线插画师Mandarava为本书特意绘制了“历代仕女画像”。
图片非常之精美,值得珍藏。


【内容简介】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

她是胡适盛赞的人;
她是吕思勉钦佩的人;
她是朱光潜研究的人;
她是高晓松推崇的人。
……
全书讲述了39位传奇女子的人生历程,39种值得参鉴的人生智慧。
里面既有独孤伽罗这样的皇权名媛,也有甄宓这样的后宫佳丽,还有李清照这样的惊世才女……她们的人生,命运,爱情和理想,都在全书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让读者在看明白她们一生的同时,也懂得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以此为鉴。

《李清照传: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这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称。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作者简介】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张蔚然,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爱读书,爱写作。遣有生之年,行有趣之事。

《李清照传:半生烟雨,半世落花》——随园散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曾出版《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等书。

【媒体评论】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

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
——胡适
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
——吕思勉
读李长吉的“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几句诗,觉得它是多么幽美的一幅画!
——朱光潜
曹植写一篇流传至今的名作《洛神赋》,就是为了写甄宓的。
——高晓松


【目录】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

1.妇好:完美的婚姻,是相互成就 / 001
2.薄姬:到了高处才知道孤独 / 005
3.卓文君:既然选了,就义无反顾 / 010
4.栗姬:有情商的女人才好命 / 016
5.许平君:男人*感激的,是陪他吃过苦的女人 / 023
6.阴丽华:所谓相夫教子,其实就是做好自己 / 030
7.郭圣通:当男人不爱你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 / 035
8.丁夫人:生活哪有什么假如 / 041
9.甄宓:不必讨好善妒的人 / 047
10.郭槐:你的气场,来自你的修养 / 054
11.杨艳:爱他,何不放了他 / 059
12.贾南风:想知道婚后她会变成什么样?请看丈母娘 / 064
13.羊献容:世间*珍贵的,是那个能给你安全感的人 / 070
14.李贵人:一个不能保护你的男人,怎能托付终身? / 075
15.冯太后:内心强大,方得天下 / 082
16.冯润:如果岁月可回头 / 089
17.赵充华:假如有一个人认真了 / 101
18.高照容:父母相爱,是孩子*幸福的事 / 106
19.吴景晖:你怎么可能从孩子那里找到幸福? / 112
20.娄昭君:孩子都教不好,还说什么成功 / 118
21.李祖娥:只有漂亮是不够的 / 125
22.阿史那: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幸福 / 132
23.徐昭佩:用爱的方式去表达爱,是必须修炼的能力 / 138
24.独孤伽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148
25.云昭训:得不到对方父母认可的婚姻,很难幸福 / 153
26.吴夫人:每一段关系,都需要用心经营 / 159
27.大周后:人生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 / 164
28.刘娥:不断提升自己,是你*好的利器 / 170
29.李宸妃: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 176
30.李清照:给女子*好的礼物,是心灵的富养 / 182
31.曹皇后:太过完美的女人,不一定招人爱 / 188
32.没藏黑云:当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算计你 / 193
33.梁太后:别为了名利,迷失自己 / 199
34.万贞儿:不要小看那一段童年阴影 / 204
35.张皇后: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宽厚的自己 / 214
36.李太后:对孩子的管教,应该张弛有度 / 221
37.郑贵妃:如果你能让他感到不孤独 / 226
38.刘太后:每个孩子,都曾无条件地爱过父母 / 234
39.周皇后:珍惜现在,珍惜时光 / 238

《李清照传: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序言:与时光对饮
*卷:婉约才女初长成
零落人间
云去云来
京城繁华如梦
刹那尘缘起
寂静里绽放
生命皆如尘
第二卷:锦瑟年华谁与度
相逢如谜
两处相思无言
才女心事
春风十里不如你
简单幸福
浅相遇深相知
第三卷:红尘世事皆如梦
突然西风萧瑟
人生如修行
离情别恨难穷
为君倾尽温柔
孤独不可言说
远离尘嚣
第四卷:清欢岁月两相知
赌书消得泼茶香
疏影尚风流
人比黄花瘦
独抱浓愁无好梦
庭院深深
风过无痕
第五卷:刹那沧海已桑田
江山摇落
岁月风雨飘摇
踏雪没心情
可怜春似人将老
生当作人杰
故乡何处是
第六卷:风雨乱世自飘零
来日并不方长
千山暮雪
天涯漂泊
风定落花深
梦远不成归
与岁月同行
第七卷:安得情怀似旧时
彩凤随鸦
琴心剑胆
欲将血泪寄山河
往事已成空
莫负东篱菊
避难金华
第八卷:烟月无边人已去
物是人非事事休
青山有幸埋忠骨
草木春秋
回忆若可久居
半亩心田
归去无痕迹


【免费在线读】

《你有风情,亦有风骨》

冯润:如果岁月可回头
(冯润,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二任皇后,太师冯熙庶出的女儿,姿色妩媚。)
冯润在历史上名声很差,都说她不知足,老公那么好还养情人。可是,哪个女人不羡慕她?那个*高富帅,偏偏只喜欢她,能给的,都给了,不能给的,也变着花样给了,只要她要,只要他有。
拓跋宏是北魏第六位皇帝,鲜卑族人,不过,统一北方后,他完全主动地放弃鲜卑旧俗,带头穿汉服、说汉话、死后不归葬......30岁那年,他下诏改汉姓,“王者,万物之元,改姓元。” 所以,也叫元宏。
元宏3岁时,母亲被处死,因为他被立为太子。
老祖宗有家法:子贵母死,为防止子弱母壮,女人乱政。 其实,没有生母,还有乳母、嫡母,白便宜了某些没生孩子的女人。
冯太后就靠钻了这政策漏洞,才事业登顶。小皇子出生后,立为储君,一来可以名正言顺逼死生母,二则,把他抱过来,从小培养感情,这可是张王牌。所以,她迫不及待杀了元宏生母李夫人,以及太子生母林贵人。为永保冯家富贵,她又把侄女们送进宫,皇上也到了该立皇后的年龄。
冯润作为买赠,被打包给了元宏。太后看重的是另一个侄女冯昭仪,大房生的,一进宫就封了昭仪,只等时机一到,便正位中宫。
可是,冯昭仪命薄,很快去世,冯润却牢牢抓住了男人,元宏眼里心里,全是她。

冯润入宫时正值豆蔻年华,元宏大几岁,那个年代,这样的年龄刚刚好,所以,他们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的......不算正确的人。
但冯太后真的看不上这个侄女,咋咋呼呼,没个女儿家的样子,就那素质,自己的富贵都不一定保得住,还冯家呢?
冯太后这种女强人,执行力都特别强,碍眼的东西,出现的机会都不给。
冯润被逐出宫,太医说她咯血,要回家养病,十年八载也不见得好,所以,出去就别指望回来了。
皇上竟然无动于衷,那么多甜言蜜语,只是床上随便说说的吗?林贵人被赐死时,他苦苦哀求,轮到她,元宏连挣扎都省了。
还能相信谁?

那些年,元宏班俸禄,立三长,纳嫔妃,生孩子,一切有条不紊,风生水起,一点不像冯润,天都塌下来了。
又过了几年,冯润听说太后死了,再没什么障碍,皇上终于君临天下。可是,元宏没有找她,他在给太后披麻戴孝,守丧三年呢,不止顾不上她,后宫的女人都不碰。后来,他说自己要做天大的事,必须在太后丧事上大做文章。可是,这些鸿鹄大志,冯润不懂,懂不了。
元宏就是这样,冯润看透了,为了江山,什么都可以让步,女人又算什么。之前,太后逼她出宫,他一点表示都没有,就是怕激化与太后的矛盾,即使一点点,也不要。
其实,冯润过得也没那么惨,她身边有个姓高的男人,江湖游医,伺候的还算到位,呃,其实她不介意这样,没名没分,享下等情欲。
则为你如花美眷,都付与断井残垣。

冯润本来以为生活就这样了,可是,元宏忽然出现了,就像多年前忽然消失一样。
也许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大片迎春花正开得妖娆,冯润推开院门,心里咯噔一下,屋内站了一个人。
元宏笑意盈盈站在面前,说要接她回宫,他甚至都不问,她愿不愿意。
还用问吗?
人人都说她应该欢天喜地,被弃多年的旧妃,皇上还惦记着,多么深的荣耀。
冯润入宫后,“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别的女人连面都见不着,更不要说,皇上还像以前那样,轮流临幸嫔妃了。
大臣说他,那人答非所问,“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庶乎?”女人爱妒忌,朕也没办法,更不要说你们了哈哈哈......
都是被逐出宫,武则天是蛟龙在渊,刘娥用来韬光养晦,冯润呢,被刺激、被伤害,没有变勇敢,却不会爱了,她就是这样没用的小女人,元宏知道。
冯润回来,就是要、要、要,要多少,都填不满心里的空洞。她不让他碰别的女人,他照办。
她虽是昭仪,可是,看皇后就来气。于是,冯润“谮构百端”。
496年7月,元宏下诏,废皇后冯氏,出家瑶光寺。
497年7月,元宏下诏,立昭仪冯氏为皇后。
她要当皇后,他......也给了。没有一个女人能与她较量了。从此,母仪天下,傲视群雌。还是不快乐。她已经站到*处,等等,瑰丽的风景呢?为什么只有山风呼啸而过。
一个月后,元宏再次御驾亲征。
其实,又是迁都,又是南征,元宏在宫里的时间很少,他工作很拼,亲政的那些年,始终保持百米冲刺的速度,做了那么多事,简直不可思议。
临终前,他跟六弟说自己“形疲稚年,心劳长岁”,所以,做他的女人,很辛苦。 冯润更空虚、更迷茫了,得到的,也不怎么样,得不到的呢?其实,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没错,姓高的,她那情人,不及元宏千万分之一,但是,解救寂寞,他是一剂猛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她有那么彪悍的小姑子。
彭城公主守寡在家,冯润想把她嫁给哥哥,跟皇上说了,他也同意,就差订婚期,可是,公主不愿意,冯润于是硬来,单方面对外宣布,某月某日将迎娶公主。
婚期在即,公主却失踪了。
“公主密与侍婢及僮从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 奉谒孝文,自陈本意。”公主秘密与家仆十几人,冒雨奔赴悬瓠,当面告诉皇兄,不想嫁给那人。
既然告状,就告到底,反正撕破脸了,公主顺便“言后与菩萨乱状”,顺便把皇后偷人的事捅出来。
元宏的反应,《魏书》写道,“帝闻而骇愕”,怒、骇、 惊、痛,真是生动,不过,他一向沉稳克制,很快恢复理智,把 这事暂时盖了下来,除了彭城王,谁都不知道。
可是,他的病情忽然加重,史载,十来天不见大臣。
冯润害怕极了,那些事,小姑子告诉了吗,他会怎样发落? 和妹妹一样,瑶光寺出家?垃圾一样被扫进冷宫,枯寂等死?还是,为雪耻辱,处死她和情夫?
哪一种,都生不如死。
可是,她实在找不出,元宏能原谅她的理由。
冯润事情越做越绝,着急忙慌寄托于巫蛊之术,期望元宏快快死去,“求托女巫,祷厌无所不至,愿高祖疾不起”。
她那地方多少双眼睛盯着呢,能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听说皇上正在赶回,已经到了邺城,冯润吓得不行,赏衣服赏银子,派一堆太监连番去关心,顺便打探那人到底知道多少。 像做了坏事的小女孩,仓皇地不打自招,她就是这样,一生都没有长大,都在他的掌控中,连做错事的反应,元宏都预料得到。
这就是她做坏事的证明,错不了,她用行动证明了,别人说的,都是真的。
心痛死了,痛得无法呼吸,痛得恨不能一刀一刀剜掉,先前,小心翼翼保存的一丝侥幸,终于,一点一点熄灭了。

皇上回宫,好些天了,还是没来,听说都宿在罗夫人那里。
应该知道了吧,以前,他绝不会这样。 得宠时,总是有恃无恐,冯润几乎忘了,如果愿意,他不缺女人。
谁不可以被替代?
他的世界精彩得眼花缭乱,三千里江山如画,后宫成群,寂寞花开花落,江山如手足,美人如......且不说女人,恐怕他自己,也未必重要。
做个聪明女人,隐忍地站在他身后那片阴影里。你来,我欢天喜地;你走,我不过多挽留;你忘了,我痛了,便沉默地整理好心情。
在深宫,想全身而退,这是*的路,早就注定了。

元宏见冯润*后一面,是在深夜。
我总是想象,那个冬夜雪花漫天,纠缠着发梢轻舞飞扬,在 冯润眼前上下翻飞,直到迷糊了双眼,再也认不清来时的路。
今夜,她行色匆匆,只为奔赴一场离别,终结一段过去,完成一场永诀,今夜,没有夜归人。
蠢女人,为什么去挑战他的底线?
他一定伤透心,不会再接受她了。
含温室外,跪着一排人,她的情夫低垂着头,半夜三更,到底,还算给她留了几分薄面,或者说,互相留了几分情面。
侍卫挡在面前。
“搜身,如见寸铁,斩。”这是元宏的命令,真是情意绵绵,那种又爱又痛,明明被伤害,还不死心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赌一把,再赌一把,你不是真的要我死,对我,你还是有真心的,只是太害怕了,所以不知所措。
冯润“顿首泣谢”,元宏于是赐座东厅,去“御筵二丈余”,两丈以外,遥遥相对,现在,他们的距离只能这么远。
“说吧,你们那些妖术。”他没有半句废话。
难堪的沉默,冯润请求屏退左右,元宏只留下长秋卿一人,冯润脸红一阵白一阵,还是不说,元宏便让长秋卿用棉花塞住耳朵,叫了他几次,都没反应。那一晚的谈话,于是“人莫知之”。 元宏让北海王、彭城王进去,说昔是汝嫂,今是路人,不用回避,元宏告诉二王这女人拿刀子扎我心,却不让废了她,因为冯家女子不能废了一个,再废一个,所以,你们不要认为我对她还有什么情分。
真是此地无银。
冯润这时候一定很想很想跑过去,抱着他痛哭,低声下气哀求,厚着脸皮告诉他,我错了,真的错了,不会再有下一次,原谅我吧,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就像以前,撒娇耍赖,他便无奈地笑着答应。

他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元宏再也不去见她,他真的说到做到,那天晚上说死别,是认真的,生离就是死别,他有事问她,竟然通过太监传话,她气得大骂:“天子妇,亲面对,岂令汝传也?”我是皇上的女人,他有事,为什么不和我当面讲,让你们传话,岂有此理......
元宏还是没来,他宣她娘家母亲进宫,告诉种种,冯润被母亲打了百来下。
元宏的事,冯润已经无权知道,就连又南征,也是拐弯抹角才听到,冯润并不知道元宏已经病得很沉,这一出去,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前方战事紧张,南齐派了太尉陈显达,他是个狠角色,元宏再次亲征。
499年4月1日,元宏驾崩于谷塘原行宫,时年三十三,上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以汉化改革彪炳史册。冯润什么都不知道,只等来一纸诏令,赐她自尽。 她死得很没有风度,大喊大叫,不肯喝药,“官岂有此也,是诸王辈杀我耳!”他不会这样,一定是诸王要杀我。

关于她,元宏遗诏,赐死,合葬长陵。
你,生生世世,不准离开。
男女之间,*是冷暖自知。
冯润一定深深地温暖过元宏,所以,男人一见钟情,然后, 用16年——他余下的所有日子,一往情深。
有些话不能告诉别人,有些话不必告诉别人,有些话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
元宏不需要外人明白,那些话只关乎他们,只需说给她听, 只要向她讨一个说法。
这份遗诏,还有后半句:三夫人及以下,皆遣还家,可再嫁。三夫人及以下,其实是,除了冯润,元宏后宫的所有女人。
史书上看到这一段,我心目中的元宏,顿时光芒万丈,决定遣散后妃时,他一定原谅了,并对不能爱的女人,送上君子的祝福。 能给的——情意,权力,他真的都给了。冯润终于知道,自己拥有过一切,在即将失去的时候。
可是,没有岁月可回头了。
他的七个儿子,都出生在她不在宫里时。
有些困境,因着元宏的身份,其实在所难免。
元宏的人生理想,冯润理解不了,海绵里挤出来的闲暇时间都给了她,终究少得可怜。
可是,孤独的深夜,再刻骨铭心的思念,也不及拥着吻着, 看雪花盛大绽放,缠绵着家长里短,来得动人。
情感这场双人舞,冯润跟不上元宏的脚步,被拖拽得好辛苦。她那令人生厌、甚至有些不堪的面具后,躲着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元宏看得到,所以,他原谅了,一边滴血,一边原谅。
谈到去世,元宏用了个字——灭,“困穷早灭”,人死如灯灭,风一吹,烟消云散,什么也留不下。
他一直是克制、内敛的男人。

譬如,写到志向,秦始皇放话,老子是始皇帝,二世是我儿,三世是我孙,四世是我孙的儿,五世是我孙的孙,N世是我孙子的孙子的重重重孙子,老子家世世代代当皇帝,千秋万代称王称霸。这份霸气铺天盖地,席卷过来。
同样的意思,元宏是这么说的,“我迁都洛阳,南荡吴越,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这么多年,殚精竭虑,一时一刻不敢歇息,为了什么,就是想成就一番古代圣贤那样的光辉事业。诸位爱卿,好好辅佐我儿子,继续我未竟的事业吧。”
秦始皇一切向后看,极具攻击性,元宏则——朕这是向先贤看齐啊。温润多了。
这么正点的男人,冯润,你怎么可以那样作贱,坏女人!
可是,真羡慕呵,那么好的男人爱她,爱到骨子里,爱得低到尘埃,恨不得把心掏给她。

很久很久以后,西方出现一本教人谈恋爱的神书——《爱的艺术》。字数不多,很经典,心理学家弗洛姆努力说服渴望爱情的人:“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你在爱情生活里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煮字为药:
男女的情感,除去*初的激情,再往后的维系,莫过于珍惜。、
《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后,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老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他说三个字:‘我爱你!’”
这也是冯润的心里话吧,如果岁月可回头......

《李清照传:半生烟雨,半世落花》

序言:与时光对饮

过客来来去去,故事分分合合。
时光陈旧后,满眼皆是荒烟漫草。却还有人,于风前月下,说着岁月窈窕。
经过风雨飘零,仍能与时光对饮,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印象中的诗人是这样,悲伤过,落寞过,惆怅过,说着世事无常,笔下仍是岁月无恙。回望千古岁月,有许多身影,在山间湖畔,在古道天涯,满心凄凉,落笔时却总怀着几分念念不忘。或许,这便是诗人对尘世的长情。
蓦然间,想起那个与风花雪月有关的年代。杨柳岸,断桥边,春花秋月,芳草斜阳,那里有过太多悲喜交织的情节。宋词,欢喜与悲伤,相聚与别离,都美得让人绝望。
那女子就在那里,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
李清照,似乎只需浅浅回首,就能遇见她的美丽与哀愁。
她是风姿绰约的,亦是多愁善感的。
记忆中的她,还是个明媚的少女,溪亭日暮,乘舟误入藕花深处,说不出的意兴盎然;记忆中的她,在驿动的季节,蹴罢秋千,遇见可心之人,羞怯而去,却忍不住倚门回首,把那青梅浅嗅。
她有过如诗的爱情,有过许多赌书泼茶羡煞世人的日子。可以说,她的爱情美到了极致。然而,后来的故事却急转直下。江山破碎,世事飘摇,深爱之人不幸离世。两个人的花前月下,变成了独自的地老天荒。
世事就是如此,不经意间,月缺了,花落了,故事黯淡了。
聚散离合,悲欢起落,都只在刹那。
于是,后来的李清照,更多的是萧索与凄凉。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这是她的无奈。疏雨黄昏,落红满地,飘零辗转中,世界早已不是从前的模样。甚至江南,也不能给她的荒年冷月,些许温暖。
就像张爱玲说的,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
那样的年月,三杯两盏淡酒,泡着满心寂寞;
卷上珠帘,却卷不上哀愁,着实是难言的况味。
荒凉人世,无枝可依,她选择了坚强地活着。她的性情里,除了感伤,还有倔强。她敢于以女子之身,端立于众文人之间,不扭捏,不畏惧,所倚仗的,除了惊世的才华,便是倔强的性情。
她是婉约至极的女子,却又不失豪气。曾经,她写过这样的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写过这样的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许多日子,沉默不语。她的酒杯里,盛满了孤独。青丝成了白发,烟雨湿了流年。她不哭,亦不笑。所有的颠沛流离,所有的形单影只,都仿佛变得遥远。
认出了生活的模样,就会与时光握手言和。
终于,陌上时光,成了小酌浅醉时的月色迷离。
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老去的,是起承转合的世事。
月满西楼的时候,她还在那里,与时光对饮。
偶尔,想着前尘往事,说起花自飘零水自流。


*卷:婉约才女初长成

陌上青草,帘外芭蕉,沉默的烟雨红尘。
繁华与萧瑟对望,沧海与桑田为邻。整个世界,都在真与幻之间摇摇晃晃。
不变的,是匆匆赶路却又从未走远的时光。


零落人间

宋朝,说来已是千年前的记忆。那里,雪月风花在柴米油盐里长成悠长的叹息;那里,才子佳人在悲欢离合里说着缘起缘灭。那里,人生与世界,仿佛都在酒杯里,婉约着,悲凉着。来往不休的过客行人,在遇见与离别中,让心事流放于文字。于是,有了宋词。
有人徘徊堤岸,看晓风残月;有人独上高楼,看碧树天涯。
有人悠闲自得,看山前星雨;有人凄凄切切,看满地落花。
喜欢宋词,喜欢那种悲凉中的美丽。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短松冈的形单影只,高楼上的浊酒入肠,都让人在叹息中默然追味。可惜,毕竟去远了,风月缠绵的故事,诗酒流连的情怀,已是渐行渐远。
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时常被人们说起。只因,他们在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以素净之心真诚落笔,将欢喜与悲伤留在了诗文之中。这样的诗文,足以灿烂到时光尽头。
李清照便是如此。她留存于世的诗词并不多,但人们从未忘记她笔下的风华。
她被后来的人们称为婉约词宗,并非因为她是女子而承蒙错爱,而是因为,她的确惊才绝艳,落笔之处,悠然也好,萧瑟也好,尽是大家风范。于是,走入诗词的世界,总会与这婉约的女子不期而遇。她就在那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静默着,悲伤着。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值春日,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在济南老城西南角,有著名的趵突泉。趵突泉有三个泉眼,终年喷涌,四周砌石,环以扶拦。泉畔有观澜,可凭栏俯视三泉喷涌的画面。李清照纪念堂就在趵突泉东漱玉泉畔。
草长莺飞的日子,世间万物皆如寻常,清醒中有醉意朦胧,迷茫中有悲喜浮沉。市井中的人们,来的来,去的去,过着平常的日子,说着沉默的对白。
无人知道,李府中的那声啼哭连着怎样的聚散离合。也无人知道,多年以后,李清照会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岁月之上,被人们时常说起。
诗词的世界里,多的是风流恣肆的才子,少的是简淡清婉的才女。那些陈旧的年月里,大多数女子噤若寒蝉,似乎来到人间,从不需要思索,从不需要表达。很庆幸,我们还是看到几个柔弱的身影,倔强而平静地端立在历史的天空下。身为女子,她们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我们有理由为之感动。
蔡文姬、薛涛、李清照、柳如是……这些女子顶着礼教与道德的巨石,在夹缝中生长,长出了属于才女的绝代风华,实在算是奇迹。很庆幸,千年以前,在填词写诗的人里面,有过李清照。宋词里,不能少了她的名字。那抹嫣然巧笑,那份清逸凄美,窈窕了千年。
现在,她来了,零落人间,寂静如尘。
北宋的繁华,日渐枯萎和荒芜。远处近处,清晰可见的是纷乱与挣扎、虚伪与软弱,野心家与阴谋家,让整个大宋王朝狼藉满地。悠扬的笛声不见了,清浅的时光不见了,只剩下苍茫的大地,长满狰狞与凌乱。
生于这样的年代,人生注定充满荆棘。但也没办法,尘缘如谜,何时到来,何时离开,谁都无法掌控。李清照,这多愁善感的才女,必然要在乱世的风雨里寻寻觅觅,苦辣酸甜,唯有自知。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他是苏轼的学生,颇受东坡先生赏识,人们把他与另三位诗人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生平写过许多诗文,可惜大部分未能流传下来。
他不仅对诗词歌赋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于儒家经典亦有专门研究,曾著有数十万字的《礼记说》。同时,他还潜心研究历史,写过《史传辨志》。因为他文笔优美,宋朝人甚至把他与司马迁相比。
李格非为人清正刚直,嫉恶如仇。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很难跻身于尔虞我诈的北宋政坛。他曾在山东郓州任教授,以教书为业。后来到太学任博士,受到苏轼重用。哲宗年间,本有机会受到提拔,却又受到当权者章惇和蔡京的排挤,被贬为通判。
北宋后期,朝廷里政治斗争已近疯狂,浮沉起伏常在旦夕之间,许多人都在惶恐中茫然度日。就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也无法避开宦海浮沉,时常在被贬谪的路上,走得形容憔悴。
幸好,他足够豪迈,在经历起伏的时候,只是举着酒杯淡然而笑。
心中永远是那样,无论晴天雨天,自有风清月白。
大概,看透了,淡然了,红尘万物便只如烟云。
由于与苏轼的关系,李格非后来陷入了朝廷党争的漩涡,李清照的生活也因此很不平静。甚至,她与赵明诚的爱情,也曾风雨飘摇。不过,命运待她还不算太凉薄,给了她若干年的岁月静好。
李清照出生后不久,其生母就去世了,李格非续弦状元王拱辰之孙女。王氏是位知书达理的女性,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视李清照如己出,对其照料得细致入微。
李清照周岁那天,按照习俗进行抓周,面前摆了水果、算盘、针线、毛笔、经卷、脂粉、玉佩、手鼓、绢花等物,李清照若有所思后,抓起了毛笔。人们将她面前的物件调换了位置,她仍旧抓起了毛笔。没想到,这看似随意的选择,却成了人生的伏笔。
文字,是她注定要走入的风景。或者说,她注定要用文字筑造让无数人神往的风景。于是,五岁时的七夕,李清照向王氏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并非女红等事,而是读书写字。因为身在书香世家,这样的心愿倒也不算出格。倘若是寒门,便另当别论。
不管怎样,李清照的读书时光开始了。她聪慧无比,读书几乎过目不忘。在京任职的李格非对此颇为惊喜,特地为女儿开列了许多书目。书房成了李清照*常出入的地方,她只是偶尔走入姐姐们的绣房,不经心地学点刺绣女红。对李清照来说,与书香墨香相比,女红之事很是无味。
当然,她觉得更加无味的,是三从四德。那些陈腐的规矩,她从来都是视如敝履。我们必须庆幸,李清照生于一个开明的家庭,对她的教育也是开放式的。若非如此,她恐怕也会如大多数女子那样,在横七竖八的礼教规则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纵有满腹才情,怕也是少人知晓。
李清照对书有着天生的痴情,只要有书在手,她就可以乐不思蜀。渐渐长大之后,她终于明白,世间之事,真真假假,皆在书中。而此时,她还年幼,岁月还未在她生命里留下什么痕迹,只是给她晴朗与自在,让她盛放少年时光。
她还在寂静里。没有忧愁,没有感伤。
情怀与风姿,都在渐渐长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