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情绪易感性的认知神经科学

情绪易感性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描述了情绪活动对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了解情绪易感性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个体理解自身情绪活动的规律与特征,从而提升个体的情绪调节功能并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本书从情绪易感性的概念分析开始,分别从情绪易感性的个体内差异(如意识、注意与刺激特征的影响)与个体间差异(如性别、年龄与人格的影响)两大方面介绍了情绪易感性研究的前沿动态及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本书章至第六章对人类情绪易感性的研究方法及情绪易感性变化的普遍规律进行系统介绍,第七章至第十一章选取影响情绪易感性的主要个体间差异变量,对情绪易感性的个体间差异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

脑电与认知神经科学

本书从脑电产生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入手,系统阐述了脑电采集方法、主要分析手段,以及在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和运动康复方面的应用。本书详细讨论了脑电应用于注意、情绪以及音乐认知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揭示的神经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临床医疗诊断中的意义,归纳并总结了脑电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并结合不同的方法获取和揭示了人脑认知加工的神经机制。本书主旨明确,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疼痛认知神经科学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也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本书共七章,以国家脑科学研究战略为导向,从认识疼痛、评估疼痛和缓解疼痛三个方面,系统概括并评述了疼痛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动态,涉及多种在体电生理和神经影像技术;从宏观和介观层面探讨了不同类型疼痛从感受器、传导通路到大脑皮层的投射等的认知神经机制;充分考虑动物模型研究和非侵入性人体研究的互补性,整合了跨物种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基因.环境.脑结构/脑功能-行为的多维度疼痛评估方法,并深入探索了各类非药物镇痛方法及其机制。

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

语言理解涉及十分复杂的认知神经机制。探讨和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语言,成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书系统阐述近年来对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十二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概述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第二部分阐述词汇语义加工、句子理解、语篇阅读以及会话交流中的主旨和意图理解的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第三部分阐述记忆、认知控制、推理和心理理论等一般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及其对语言理解的支持和调控功能。第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阐述语言产生与语言理解的关系。

……


【目录】

情绪易感性的认知神经科学

目录  
丛书序(杨玉芳 吴艳红)
前言
章 情绪易感性的定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001
节 情绪易感性的概念001
第二节 情绪易感性的相关理论005
第三节 情绪易感性的研究方法013
第四节 情绪易感性研究的现实意义022
第二章 意识、注意与情绪易感性031
节 意识水平与情绪易感性032
第二节 注意与情绪易感性041
第三节 小结049
第三章 情景状态与情绪易感性051
节 刺激背景与情绪易感性052
第二节 心境状态与情绪易感性067
第四章 人类情绪偏向及实验证据073
节 情绪偏向的理论基础073
第二节 人类情绪负性偏向及其适应意义074
第三节 人类情绪正性偏向及实验证据081
第四节 人类情绪偏向的个体差异084
第五节 小结084
第五章 情绪调节方式与负性情绪易感性087
节 情绪调节的含义和历史沿革088
第二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095
第三节 情绪的社会调节105
第四节 自动化调控111
第五节 应对方式128
第六章 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39
节 情绪对注意功能的影响140
第二节 情绪对知觉功能的影响142
第三节 情绪对决策功能的影响144
第四节 情绪对执行功能的影响145
第五节 情绪对记忆功能的影响147
第六节 小结150
第七章 情绪易感性的性别差异151
节 情绪神经环路:功能与结构的性别差异151
第二节 负性情绪易感性的性别差异:现象与机制153
第三节 性别气质与情绪易感性159
第四节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障碍易感性163
第五节 小结168
第八章 人格与情绪易感性169
节 神经质与情绪易感性170
第二节 外倾性与情绪易感性173
第三节 攻击性与情绪易感性178
第九章 情绪易感性的毕生发展183
节 情绪易感性的早期发展184
第二节 青春期发育与情绪易感性187
第三节 老化与情绪易感性194
第十章 文化与情绪易感性203
节 自我构建方式与情绪表达204
第二节 面部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212
第三节 声音表情识别的文化差异219
第十一章 心身疾病与情绪易感性225
节 心身疾病概述225
第二节 情绪易感性在心身疾病发展中的作用227
第三节 情绪障碍与情绪易感性的关联229
参考文献241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319

脑电与认知神经科学

目录
丛书序(杨玉芳吴艳红)
前言
缩略语表
章 脑电 1
节 脑电的生理基础 1
第二节 脑电成分 4
第三节 脑电研究历程 6
第二章 脑电采集记录技术 13
节 有损和无损检测技术 13
第二节 脑电放大器设计原理 16
第三节 参考转换技术 24
第三章 脑电振荡分析 35
节 不同节律的ERD/ERS现象 36
第二节 ERD/ERS理论分析方法 39
第三节 ERD/ERS与临床研究 41
第四节 记忆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脑振荡研究 45
第四章 ERP诱发电位分析 63
节 ERP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63
第二节 主要的 ERP成分 67
第三节 ERP数据的提取应用 73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8
第五章 脑电时空分析处理 81
节 脑电去噪技术 81
第二节 脑电时频分析 88
第三节 ICA脑电分析 95
第四节 PCA脑电分析 100
第五节 SPCA脑电分析 108
第六节 ERP成分分解 115
第六章 脑电逆问题 127
节 脑电逆问题的生理基础 127
第二节 脑电逆问题的求解技术 129
第三节 多模态融合脑电逆问题的求解技术 143
第四节 脑电逆问题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51
第七章 脑电的脑网络分析技术 155
节 脑网络生理基础 155
第二节 脑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162
第三节 头表脑电的脑网络分析 169
第四节 皮层源空间的脑网络分析 176
第八章 脑电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189
节 脑电在注意中的应用 189
第二节 脑电在情绪中的应用 201
第三节 脑电在音乐认知中的应用 208
第九章 脑电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35
节 脑电在癫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35
第二节 脑电在精神分裂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48
第三节 脑电在睡眠中的应用 259
第四节 脑电对药效评估的预测作用 269
第十章 脑电在运动辅助和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295
节 用于运动辅助和康复的脑电特征 295
第二节 脑电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297
第三节 脑电运动辅助中的应用 302
第十一章 脑功能成像技术方法 307
节 多模态融合分析技术 308
第二节 高空间分辨率分析技术 321

疼痛认知神经科学

目录CONTENTS
丛书序(杨玉芳 吴艳红)
前言
缩略语表
章 疼痛认知神经科学概述 1
节 伤害性疼痛 3
第二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10
第三节 心因性疼痛 18
第二章 疼痛理论与疼痛维度 38
节 疼痛理论 39
第二节 疼痛维度 44
第三章 疼痛测量 67
节 疼痛的感觉-辨别测量 69
第二节 疼痛的情绪-动机测量 82
第三节 疼痛的认知-评价测量 96
第四节 基于神经影像技术的疼痛评估 107
第四章 伤害性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143
节 伤害性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 143
第二节 伤害性疼痛的动物模型 155
第三节 躯体疼痛 167
第四节 内脏疼痛 176
第五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200
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机制概述 200
第二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11
第三节 慢性腰背痛 219
第四节 幻肢痛 227
第五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234
第六章 疼痛的影响因素: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 266
节 疼痛与遗传 267
第二节 疼痛与性别 274
第三节 疼痛与年龄 282
第四节 疼痛与学习记忆 291
第五节 疼痛与应激 303
第六节 疼痛与共情 311
第七节 疼痛的社会因素 318
第七章 疼痛的调节 362
节 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 362
第二节 神经调控技术 372
第三节 条件性疼痛调节 386
第四节 音乐镇痛 398
第五节 运动镇痛 402
第六节 心理治疗的镇痛应用 408

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

目录CONTENTS 
丛书序(杨玉芳 吴艳红)
前言
缩略语表
章 话语的成分与结构 001
节 语言学成分与结构 002
第二节 会话的结构与连贯性 019
本章小结 024
第二章 语言理解的认知和神经科学理论 028
节 人类认知的模型 028
第二节 语言理解的认知模型 034
第三节 语言理解的认知神经模型 041
第四节 语言与认知系统的关系 049
本章小结 056
第三章 词汇和概念的加工 061
节 词汇的加工 061
第二节 语境中的词汇语义加工 074
第三节 组合概念的加工 079
本章小结 087
第四章 句子的句法语义加工 091
节 句子加工模型 092
第二节 句法加工 103
第三节 句子语义加工 112
第四节 句子加工的大规模神经网络 118
本章小结 122
第五章 语篇信息整合与主旨理解 126
节 语篇信息整合 127
第二节 事件与情境模型 141
第三节 语篇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 154
本章小结 165
第六章 人际交流与意图理解 172
节 语言与交流 172
第二节 会话—一种社会互动 179
第三节 会话中的隐含 187
第四节 跨通道信息整合 195
本章小结 202
第七章 记忆与知识组织 210
节 语义记忆 211
第二节 情景记忆 224
第三节 图式记忆 235
本章小结 244
第八章 认知控制 254
节 工作记忆 255
第二节 抑制控制与认知灵活性 265
第三节 动机与认知控制 281
本章小结 287
第九章 推理与逻辑 299
节 推理及其认知基础 300
第二节 演绎与理解 305
第三节 归纳与理解 318
本章小结 334
第十章 预期 339
节 预期加工及其神经生理基础 339
第二节 语言预期的认知理论 350
第三节 语义预期、句法预期和时间预期 358
本章小结 378
第十一章 心理理论 386
节 人类的心理理论 386
第二节 心理理论与语篇认知加工 395
第三节 心理理论与语篇情感加工 410
本章小结 421
第十二章 语言理解与产生 426
节 语言理解与产生的关系 426
第二节 语言产生与理解系统的重叠 436
本章小结 449
索引 45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