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幼小衔接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全心全意花在孩子身上一个月的时间,抵3年级以后一学期的时间,抵6年级以后一学年的时间,甚至更多。 幼小衔接是当前很多中国家长都倍感头疼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认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成熟度都是一种考验。充分的、有意识的入学准备能够帮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卓立,全面解读幼小衔接,帮助一年级新生和家长们顺利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深度采访史家小学二十余位资深教师和学生家长
针对幼小衔接的常见问题,提出家长解决方案,理论与案例并重,有效缓解家长焦虑
对当下家长关心的政策的解读。
卓校长提出要顺利融入小学生活有核心的两点:*,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第二,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谁不想要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相信这些都是初为学生家长的我们关心的问题。而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孩子可塑性超强的一个阶段,因此说小学六年是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六年一点也不为过。 小学阶段一共有六年,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都不同。而家长也是刚刚成为小学生的家长,面对日常出现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家长也显得无所适从。本书旨在针对这些孩子和家长可能遇到的日常的问题,逐一从专业角度进行解析,并且给出切实可用的问题解决办法,相信能给广大家长朋友一些帮助。


【内容简介】

一年级是规范学习的起跑点。学习是孩子终生的乐趣,还是苦恼的负担?在这一年里,可以初见端倪。这一年里,孩子们需要做些什么?老师们会为我们的孩子们做什么?家长们又需要为我们的孩子们做什么?本书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性培养、天赋启迪等知识要件系统梳理,介绍一年级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老师对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要求,家校配合建议和具体方案。旨在帮助这个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里,需要培养什么习惯、发展哪些能力、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何在孩子的知识能力和社会性上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得到更好更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谁不想要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孩子?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相信这些都是初为学生家长的我们关心的问题。而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孩子可塑性超强的一个阶段,因此说小学六年是决定孩子一生的黄金六年一点也不为过。 小学阶段一共有六年,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都不同。而家长也是刚刚成为小学生的家长,面对日常出现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家长也显得无所适从。本书旨在针对这些孩子和家长可能遇到的日常的问题,逐一从专业角度进行解析,并且给出切实可用的问题解决办法,相信能给广大家长朋友一些帮助。

 本书旨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用凝练的文字讲述生动的故事。总结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具体的家教建议,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够轻松地摆脱小学阶段的困惑,真正地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本书是专门为小学生父母编写的,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和所处的年级对小学六年中孩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全面分析,对父母进行具体的指导,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另外,本书还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行与品德以及生活习惯等角度出发,教父母学会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走过关键的小学六年。


【作者简介】

卓立,北京史家小学终身名誉校长,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50余年一线小学教育生涯的儿童教育专家,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北京市杰出校长,北京教育功勋人物。他提出“和谐教育”的大教育观;他提出教育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他提出办学的愿景: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你;他承诺:用心做教育;他对学生的期望: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

罗敏畅·普迪教育创办人,正面管教资质导师,十年正面管教授课和深度家庭辅导经验。 一线跟踪辅导2年以上的家庭超过1000户·系统课程影响家庭超过10000户。·《小学生导刊》教育心理专栏作者。·湖南卫视《放学后》节目内容支持专家团带领者。·教育观点:育儿的技能成长,并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心态对了,方法对了,是可以很快学有所成的。找到每个家庭的核心问题,用经过检验的系统学习模型,支持家长高效思考与练习,形成独立而自信的育儿能力,才是关键。


【前言】

幼小衔接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推荐序一 心中有大局,眼里有细节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而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主渠道。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好的教育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因此,初的细节教育是为关键的教育,既是为整个学校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这本书就很好地提供了学校和家庭如何紧密配合搞好进入小学一年级时的初的细节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是以“教育”为专职的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永远寻找、总结和运用好的方法,处理好学生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父母也是一个职业,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就是:专门爱孩子。但是,这个“爱”的含义是多层次的。我们的父母们,不仅仅要做生物学和法律意义上的父母,也要努力做教育学意义上的父母。今后还要学习成长为更多领域意义上的“父母”。

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的努力目标因为孩子而合二为一,既然合作,就需要沟通。《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这本书,就担当了这个桥梁。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在教育工作者岗位耕耘了50多年的校长的责任和情怀;我看到,在这本书中,大道理和大理论都含笑侧身,站到前面来的,都是细节。小学孩子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大事小情;凡是父母们迫切想要知道的,而老师们苦于没有时间梳理,没有时间和父母们细说的,都在这本书里娓娓道来。心中有大局,眼里才会有细节。

卓立校长这50多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教育家的成长之路。 因为他始终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是现在的孩子们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面对未来的世界的。为了孩子们能够获得这样的教育,自己能够做些什么?我们看到,他一直在努力地思考,更看到他不遗余力地去把思考的结果付诸行动,惠及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

什么是教育家精神?我想,这应该就是。有定力、有创造、肯担当,这就是教育家的精神。有定力,就是心中有大局,有对事业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有自己的教育见解和追求,在探索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永不懈怠。有创造,就是要勇于创新。教育要迎接挑战就必须自觉把握和探索教育规律,教育不应被动地走向未来,而应当主动地创造未来。教育家要在教育的不同细分领域里,都成为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教育创新的试水人。肯担当,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教育事业不会一帆风顺,有了担当,就不会因挫折而动摇,不会因噪杂声音而迷茫。

我想,这本书就是教育家精神的很好的见证。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 陶西平

作为在小学的孩子中间生活了50多年的老校长,这本“小书”的确具有不同凡响的“大智慧”。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两句话——句: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

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第二句: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上学。这两句话的确非常重要,语重心长。

这本书的问题导向意识很强,每一章都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和幼小衔接的具体问题展开的。从“一年级,我们准备好了吗?”“一年级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喜欢去上学”“喜欢老师,太重要了!”“如何才能在同学中受欢迎”到“那些看起来很棒的孩子,家里都做了什么?”,以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如何有效学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卓立校长娓娓道来,一一解答。许多见解振聋发聩,很有启发。

例如,如何看待考试的分数,卓立校长用了“有魔法的100分”和“没有用的100分”两句话解答。前者是告诉父母,100分对于学生树立自信、认真努力很重要;后者是告诉父母,100分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分数,让孩子成为分数的奴隶。

再如看待孩子的玩耍问题。卓立校长告诉父母,“只有感受过玩出境界的美好,孩子才能拥有让自己追逐幸福的动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看卓立校长的这本《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的父母和老师,不妨结合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撰写的《新教育的一年级》一起来读。后者是给孩子和父母共读的童书,有大量发

生在新教育学校的真实故事,有根据不同月份不同主题推荐给一年级孩子的图画书,有亲子活动与阅读的具体指导。两者互相印证,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更有收获。

如他的名字一样,卓立校长是一个在教育上卓然而立的人。他的这本书,也有卓然而立的品格。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和老师能够读到这本书,培养更多的卓然而立的孩子。相信这些长大的孩子,能够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卓然而立。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朱永新 推荐序三 名师指路,路好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接触,名师指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名师指路尤其重要。

名师,就是用心做教育、用心总结教育规律的人。一个人一生中遇到一位名师很幸运。卓立校长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他从教55年,在中国名校史家胡同小学工作48年,担任了45年副校长、校长,他个提出了“和谐教育”的理念。幸运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受益于这位名师。

55年前,当我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时,17岁的卓立来到史家胡同小学当老师。是他把幻灯和音响引进了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知道生活真奇妙,万物是可以变化的,我从此爱上了创新。在后来50多年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在创造着新的生活、新的活动、新的人生。

32年前,我儿子上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卓立当了校长。是他创办了北京市个小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我儿子竞争上岗,当上电视台“开心一刻”节目的主持人,每周给大家说一段相声。这小小的舞台,竟然让这个孩提时有点口吃的男孩子,发现了自己语言的魅力,变成一个幽默、有趣、深受大家欢迎的男子汉。后来,他创作的小品还在清华大学艺术节上获得特别奖。如今,儿子在网上直播,也赢得众多粉丝。

一年前,我孙子上了家门口的北京润丰学校,没想到退休后的卓立老师担任了润丰学校校长。

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9月1日那天,73岁的卓立校长在润丰学校门口,举行新生欢迎仪式,亲自为每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戴上校徽。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卓立校长问我6岁的孙子。

“不知道。”孙子怯生生地回答。

“这是北京润丰学校的校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位小学生了,祝贺你!”卓立校长微笑地说。

“知道了。”我的孙子答道。我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泪水模糊了双眼。从“不知道”到“知道”,这是一个6至12岁小学生的必经之路,而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校长,5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孩子们中间,用心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长大,他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恩师呀!

今天,当我翻开卓立校长的新书《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内心充满感动。他不仅爱孩子、懂孩子,而且也爱孩子的父母。这些父母,也曾是他的学生啊!

卓立校长对父母说的句话是:“小学是人生的基础,一年级是小学的基础,各位年轻的父母,拜托请一定庄重以待!”

自己的小孩要上小学了,做父母的哪个不欣喜,又有哪个不焦急?诸多的“不知道”缠绕着父母,诸多的恐慌困扰着父母,他们多需要名师指路呀!

卓立校长知父母心,他用简洁、有力的语言,给出了有用的回答,为年轻的父母指点着迷津。

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卓立老师的学生 卢勤

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激发孩子的学习活力: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的时候盼着孩子大了就不用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了,可真等孩子大了才发现,教育的问题才是棘手的。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获得的效果也可能跟你理想中的大相径庭。作为一名从事家庭教育近十年、长期深度辅导过大量家庭的老师,同时作为一个13岁男孩的妈妈,我要告诉你,你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事实上,如果你有类似的感受,并不代表你没有做好,恰恰代表了你在教育方面对孩子的重视。说明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你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吃饱穿暖、学习能力,还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与孩子的关系……

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家长走进我的线上和线下课堂,学习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学习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不管是走进课堂的家长,还是今天翻开了这本书的你,都是优秀的父母。因为时代在变,而你选择了与时俱进,而不是用20年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20年后的孩子。

是的,今天的父母养育孩子,不是几十年前的“添双筷子”那么简单,特别是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各项能力被量化得很清晰时,做父母的压力与焦虑会在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

孩子还在小学低年级时——

想佛系育儿或快乐育儿,但是看到别人家孩子轻松背诵几百首古诗、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自主阅读且阅读量惊人、轻松做出超出年龄的奥数题……于是你内心躁动,忍不住想给孩子买一堆复习资料,让孩子提前多学点知识,在“佛系”育儿和“鸡娃”的道路上不停摇摆。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出台后,一方面我们不用死盯着孩子的作业,不用再逼着孩子超前学习;另一方面,中考、高考并没有取消,我的孩子靠什么来增加未来幸福的确定性?孩子在学校学得好还是糟?我们似乎少了很多的抓手,未来似乎更加不确定。

想要做情绪平和的父母,奈何孩子不听话,学习全靠催,拖拉磨蹭之下全靠吼。每次吼完,自己内心还特别自责,孩子跟自己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关键的是,吼多了也就没效果了,你苦恼不已,不知道怎样让孩子变得自律。

奖励惩罚齐上阵,软硬兼施,想了各种办法激励孩子,可孩子提起学习就没精神,还动不动问家长为什么要学习,每当此时,就感觉到自己的语言特别苍白,甚至不知如何回答。

孩子升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

成绩不理想,自己也管不了,在双减之前,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报辅导班,让老师去管。可报完班,钱花了,时间耗费了,孩子不但成绩没提升,眼中的光芒还越来越少。双减之后,能够感受到国家这项政策真的给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尤其是经济压力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但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并没有呈现出来,高效的学习力也没有形成,作为家长,内心的焦虑并没有真正减少。

低年级时,孩子吼一吼还能听,到高年级,父母管得多了,孩子根本就不听,我行我素,甚至回家就关起门,一个星期跟爸妈说不上几句话,不知家庭教育中哪里出现了问题……

上述问题真的是非常普遍,不只是某一个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这个阶段家长普遍的困扰。

我特别想肯定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因为你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开始认真思考了。察觉是解决问题的步,无法逾越。

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和给出解决方案之前,我想先把这些天天都可能遇到的,但其实仅仅只是表象的问题放一边,先问家长们一个问题:

请你设想一下,20年之后,你希望孩子具备哪些能力?

在拍摄湖南卫视大型家庭教育纪录片《放学后》时,我跟总导演交流,他说:“每年到台里来实习的孩子有很多,我不看他们的学历、背景,只需要看他们说几句话、做几件事,我就能大致判断这个孩子在当下这个状态下能够走多远。”而他判断的依据是孩子是不是有自主思考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拍摄的时候,台里会安排一些实习生在拍摄现场学习,拍摄完收工常常要到凌晨两三点。

有一天,接到拍摄任务,拍摄家庭离两个实习生住的地方有一些距离,这两个实习生的表现,对照来看,很有意思。

一位说:“啊,这么远,拍完我怎么回,又打不到车,老师,我需要请假,这次拍摄我参加不了。”

另一位说:“请问我们有哪位老师住在北边吗?我想搭个便车,然后再想办法看能否让我爸到附近来接我一下。”

看上去只是两句话的不同,其实反映的是两位实习生的内心心性不同。拍摄地点远,回来晚,在工作中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如何应对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个孩子对周围人能否帮助自己的自信,以及面对问题是不是会主动思考并寻找解决办法。面对问题时,一位是退缩,逃避,临阵脱逃;另一位是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想,后者,会是导演说的那种走得远的孩子。因为他具备自信心、自驱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持续竞争力”,如果把孩子的一生看成是一场马拉松,家长在意的都是这些长期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长期练习和影响的结果,没有哪一项突出的能力是来自于一朝一夕,或是来自于哪个立竿见影的招式。

这时就会有家长接着问,那我们要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面向未来的“持续竞争力”?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了解,特别重要。这些了解,包括对孩子性格、发展阶段、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式的了解。

当你足够了解孩子后,我要来介绍一个成长树模型。

在树的根部,是一个人根本的人生信念,这是影响一生行为的“人生程序”,这里面为关键的,是对“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确认:我是不是有价值的?我是不是被爱的?

这样两个重要问题的答案,来自于童年时期,和重要他人相处的经验,就是亲子关系的相处品质。

在好的亲子关系里,孩子能够确定“我是被爱的”“我是重要的”,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是安稳的,下面的根稳了,自信心、自驱力以及自主思考等能力,才有土壤生根发芽。

作为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温和而坚定的教养就是在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又能在具体的育儿实践中给予家长明确的方法。

始终温和、始终尊重的态度,是为孩子的健康人格、恰当自尊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无论孩子经历什么,父母温和尊重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我很好,我很重要,我是被尊重的。

坚定更多体现在对行动与实践的推动上。人都有自然的惰性,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当这些时刻来临,父母坚定的态度、清晰的底线,会帮助孩子明白如何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何有效地行动。

那么,我将在这本书中为家长朋友提供什么呢?

1. 了解孩子的方法。即使是父母,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父母可以不完全了解孩子,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了解孩子的努力,因为父母如果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就容易用错力,结果不但没有帮助到孩子,还伤害了亲子关系。

2.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联结,在每一个挑战面前,我首先强调的是建立联结。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在他的著作《不管教的勇气:跟阿德勒学育儿》中说:“我们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

3. 当你足够了解孩子,亲子关系足够良好,这个时候,跟随我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一起来学习怎么构建孩子的自信心、自驱力、自主思考能力,就会事半功倍。

小学6年,你会面临无数具体的挑战,所有这些挑战,都是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持续竞争力的好机会。

需要提醒你的是,我们的书中会给出大量的方法,你可能尝试过一次或者几次新的方法,但是发现孩子并没有成为你期待的样子,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对外界,多一些耐心;对自己,多一些安静的反思。孩子的任何一种核心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你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可能需要一年、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虽然是成年人,但是在为人父母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能力所积累的时间,也和孩子的年龄一样。

在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只是需要练习,需要多一点点的练习,而不是我不好。尊重孩子,从善意地对待自己开始。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可能,只要他有足够的意愿去做一件事,他就能做好。愿你的孩子,在你的耐心引导下,成长为你期待的样子!



罗敏畅 

2022年2月 湖南长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