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电影通史》

《电影海报艺术史》


【内容简介】

《电影通史》

《电影通史》按照年代顺序追溯了电影的演化,从早期的电影放映技术到多银幕影城的出现,直至如今的网络平台,展现了世界影坛的重要时期、主要流派和经典作品,并以电影的高速发展反观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图文并茂的文章深入全面地阐述了每一种电影类型,从早出现的默片到史诗票房大片,以及21世纪出现的电脑动画与视觉特效。翔实的历史年表让读者对电影史上的重大事件一目了然。

书中从机位、布光、动画、表演风格及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详尽地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对知名大片进行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解读,揭示出明星的闪光点和影片成功的秘诀,以及潜力的剧本折戟票房战场的原因。

电影改变了世界。从技术允许的天开始,人们就从古老的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创了电影这个新的艺术门类。是什么推动了早期电影的诞生?电影院具有怎样的建筑学和社会学意义?为什么一些电影能成为经典?是什么让一位导演、编剧或演员成为不朽的明星?

这是一部由专家学者团队为广大电影爱好者编撰的图文版电影史,将翔实的资料、精炼的文字和大量珍贵的插图相搭配,满足读者求知的欲望和阅读的快感。精美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让本书赏心悦目,值得收藏。本次中文版根据2019年的英文第2版翻译制作。如果你爱好电影并希望更好地理解电影,翻阅此书将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电影海报艺术史》

《电影海报艺术史》以110个专题和579幅图片从创意和商业的角度介绍了海报的设计、风格的发展、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商业在电影海报发展中的作用等,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一个多世纪的电影海报发展史。这部结合了电影、艺术和商业的图文书,以经典海报串起电影史的图像记忆,以经典案例为设计师展现海报设计潮流,对电影主题、电影类型、地区电影、艺术潮流等进行专题呈现,并对设计师、导演、演员等具体案例进行专项研究。翻开本书犹如走进赏心悦目的画廊,大开本和全彩印刷呈现出的绝佳视觉效果将为读者开启一段迷人的艺术之旅。


【作者简介】

《电影通史》

菲利普·肯普(Philip Kemp),影评人、电影史学家,《视与听》、《完全电影》和《DVD评论》等杂志撰稿人。在莱切斯特大学和密德萨斯大学教授影视新闻学,著有《致命的天真: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电影作品》等。

《电影海报艺术史》

伊恩·海顿·史密斯,影评人、作家、记者,著有《电影简史》《电影明星编年史》《50位邪典电影制片人》《50位邪典作家》《摄影简史》等,主编《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部电影》(新版)和“24帧”丛书,担任《国际电影指南》《英国电影协会电影制作人》《寇松》等杂志编辑,并在伦敦地区的影院主持“银幕沙龙”活动。

杜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从事翻译工作,译有《电影海报艺术史》《纽约艺术指南》《摄影的365堂课》《如何欣赏现代建筑》等。


【媒体评论】

《电影海报艺术史》带我们踏上了近150年电影史令人惊叹的视觉之旅。

——《每日邮讯报》

既精美又实惠,本书拥有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我们将一览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早期西部片、黑帮电影……的海报艺术。

——《洛杉矶时报》

这位热爱电影的作家认为《电影海报艺术史》是一本书。

——《图像邮报》

这部设计精美的书应该会对大多数电影爱好者产生吸引力。

——《电影文学》

一部豪华的精装书,展现了电影营销的图像史。

——《故纸堆》

这部设计精美的大开本图文书,既能让悠闲的阅读者感到愉悦,也能让认真的电影或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感到满足。

——《流行大事》

浏览本书的一大乐趣是看到这些年来电影海报风格和设计的变化,以及数十年来吸引人眼球的海报。

——《德塞莱特新闻》

这是一部令人吃惊的插图本电影海报史。

——《电影伙伴》


【目录】

《电影通史》

◎序(克里斯多夫·弗雷灵爵士)
◎引言
◎章:1900—1929年
电影先驱
早期史诗片
默片女性
奇幻电影
剑侠片
俄国电影革命
默片喜剧
默片高峰
超现实主义电影
早期有声片
◎第二章:1930—1939年
哥特式恐怖片
帮派电影
银幕上的社会
银幕女神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有声喜剧片
大萧条时代的歌舞片
纳粹和苏维埃电影
早期动画电影
脱线喜剧
“二战”阴影
◎第三章:1940—1959年
政治宣传电影
黑色电影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战后英国电影
法国电影
好莱坞歌舞片
北欧电影
亚洲电影
战后好莱坞电影
叛逆青年
冷战电影
好莱坞西部片
法国新浪潮
◎第四章:1960—1969年
英国电影新浪潮
拉丁美洲电影
新好莱坞
性与电影
间谍片
科幻片
恐怖片
欧洲电影
意大利式西部片
◎第五章:1970—1989年
西欧电影
德国新电影
新恐怖
好莱坞犯罪片
阴谋论电影
美国剧情片
好莱坞大片
澳大利亚新浪潮
亚洲电影
新派歌舞片
非洲电影
越战遗产
动作冒险片
20世纪80年代喜剧
英国电影
心理学电影
欧洲电影
加拿大电影
华语电影
◎第六章:1990年至今
欧洲历史剧
好莱坞故事片
美国独立电影
20世纪90年代的澳大利亚电影
英国和爱尔兰电影
欧洲电影
电脑视觉特效
动画电影
恐怖新纪元
东亚电影
伊朗新浪潮
拉丁美洲电影
新千年英国电影
合家欢大片
新千年欧洲电影
宝莱坞
后911美国故事片
新千年法国电影

超级英雄电影
◎ 引文来源
◎ 术语解释
◎撰稿人简介

◎ 图片来源

《电影海报艺术史》

引言

电影海报的起源 / 11

张电影海报 / 14

章 20世纪10年代

早期好莱坞 / 18

格里菲斯 / 21

早期史诗 / 22

20世纪10年代的海报 / 25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

明星的崛起 / 28

性与电影 / 33

喜剧明星 / 34

世界巨星卓别林 / 37

艺术的影响 / 38

德国表现主义 / 43

弗里茨·朗 / 44

俄国构成主义 / 47

斯坦伯格兄弟 / 48

声音的到来 / 50

20世纪20年代的海报 / 53

第三章 20世纪30年代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 56

非洲裔美国人电影 / 61

黛德丽和冯·斯坦伯格 / 63

音乐剧 / 64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 67

环球影业与恐怖片 / 68

华纳兄弟与黑帮电影 / 71

早期西部片 / 72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 75

让·迦本 / 76

英国电影 / 79

埃里克·拉赫曼 / 80

宣传和战争的幽灵 / 82

20世纪30年代的海报 / 85

第四章 20世纪40年代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 88

黑色电影 / 91

比尔·戈尔德 / 94

鲍威尔和皮斯伯格 / 96

让·科克托的神奇世界 / 99

伊林喜剧 / 100

盖恩斯伯勒情节剧 / 103

《公民凯恩》 / 104

20世纪40年代的海报 / 107

第五章 20世纪50年代

广告的时代 / 110

青春期焦虑 / 112

史诗电影的回归 / 115

西部片的黄金时代 / 116

索尔·巴斯 / 120

和希区柯克一起工作 / 123

科幻与原子时代 / 124

雷诺德·布朗 / 127

英国新浪潮 / 129

日本电影 / 130

法国犯罪惊悚片 / 133

法国新浪潮 / 136

20世纪50年代的海报 / 141

第六章 20世纪60年代

经典好莱坞的终结 / 144

斯蒂芬·法兰克福 / 147

间谍电影 / 149

定义邦德 / 150

新类型的西部片 / 152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154

新意大利电影 / 156

意大利铅黄电影 / 160

欧洲女明星 / 163

简·方达 / 166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 / 169

波兰电影海报 / 170

维克托·古尔卡 / 173

捷克海报设计 / 174

20世纪60年代的海报 / 176

第七章 20世纪70年代

焦虑的年代 / 180

午夜电影 / 185

恐怖片 / 186

新好莱坞 / 190

罗伯特·奥特曼 / 195

理查德·阿姆泽尔 / 196

怀旧营销 / 198

斯坦利·库布里克 / 200

布努埃尔和法拉奇 / 203

黑人剥削电影 / 204

武侠电影 / 207

灾难片 / 208

一场完全不同的战争 / 211

鲍勃·皮克 / 212

宝莱坞动作明星 / 214

20世纪70年代的海报 / 217

第八章 20世纪80年代

高概念好莱坞 / 220

约翰·阿尔文 / 222

动作片主角 / 225

犯罪电影 / 226

电影视觉风 / 229

中国第五代导演 / 230

20世纪80年代的海报 / 233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

美国独立电影 / 236

非洲裔美国人电影 / 241

斯派克·李 / 242

新酷儿电影 / 245

新黑色电影 / 246

动作片女主角 / 249

佩德罗·阿莫多瓦 / 251

胡安·加蒂 / 252

世纪末的电影 / 254

斯皮尔伯格的精髓 / 256

新型恐怖片 / 259

20世纪90年代的海报 / 260

第十章 21世纪

“911”后的电影 / 264

动画片 / 269

超级英雄电影 / 272

克里斯托弗·诺兰 / 275

欧洲电影 / 276

21世纪的海报 / 279

海报的未来 / 282

译名对照表 / 286

图片来源 / 288


【前言】

选自《电影通史》

克里斯托弗·弗雷林爵士

20世纪50年代,我正在伦敦南部长大,书架上的儿童百科全书有一章叫做“第七艺术”。不是“九缪斯”,而是“七艺术”。这七种艺术指的是文学、音乐、歌剧、舞蹈、戏剧、视觉艺术和被称为“20世纪新兴艺术”的电影。电影作为初的低级娱乐形式,经过技术革新、潮流更替、产业发展和创意爆炸,逐步形成了今天成熟的“第七艺术”。这位不知名的百科全书作者同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电影会如同其他艺术发展的历史一样,通过博物馆和学术专著的渠道及各级教育机构的研究,得到不亚于其他六种艺术的严肃对待,进入主流文化的殿堂。少年时代的我是《电影和制片》杂志的忠实读者,这本杂志不但将我引入严肃的电影评论世界,也与其他出版物一道为“第七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半个世纪之后,上述预言只有少数变成了现实。电影的艺术地位还是游离于“六大艺术”之外,只有少数的电影人被称为真正的艺术家,就连电影的名称(Film,Cinema,Movie)都没有统一。当一部著名电影被搬上戏剧舞台后,大众文化一下子就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然而,当泰德现代美术馆举办画家爱德华·霍珀的展览时,受他的作品影响的电影照片却被丢在展馆外的餐厅门口。后来在一场包括华特·迪士尼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作品的名为“达利与电影”的展览中,主办方还特意将宣传海报上的“与电影”三个字缩小,生怕削弱了观赏者的兴趣。

电影在艺术类别上遭到歧视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能像传统的艺术品一样被人收藏;它不是作者同观众一对一的交流,只在精神上具备艺术家的个人审美和创意;它经常是一种商业化运作的产物;你看到的不是一件“艺术制品”,而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研究员和哲学家在两次世界大战间提出的、和“个人体验”相对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没有数百年的作品积淀;它不是现场表演;它甚至是民主的产物。事实上,人们忘记了以上诸条也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当代艺术形式。艺术门类的高下之分根深蒂固,在英国文化当中尤为明显。考虑到其他领域的陈规旧习都在逐渐消失,这样的局面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当媒体研究使其替代社会学成为高等教育水平下降的罪魁祸首之后,针对电影的等级歧视愈演愈烈。

这也许可以解释许多电影专著中的防备口吻——对自身学术价值的展示和被严肃学科承认的渴望,它们希望成为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对象,而非艺术史和传媒学的课题。这种戒备心态和欧洲传来的新兴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看上去为电影研究提供了现成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外观,然而出于各种方法论的原因,这门学科对档案、词典、百科全书和叙事体历史本身具有极其排斥的态度。这就导致了电影研究对其本不存在的学科基石的怀疑和漠视。

随着家庭娱乐的崛起和电影研究终走向成熟,人们迫切需要条理清晰、用词专业、来源可靠的电影史专著,用以抵消大多数DVD“幕后花絮”的平淡无聊,为观影体验提供更深层次的电影和文化注解,并在热情的软文影评、星级评定及有关预算和剧组矛盾的小道消息之外,为观众提供更为权威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许,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能在电影的发行、放映、制作和欣赏都在经历巨大变革的当下对过去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逐格拉片能够放大电影的细节,但有时也会暴露出让观者优越感顿生的时代错乱和连续性错误,例如《党同伐异》(1916)里的助理身着西装、打着领带扮演波斯人攻打巴比伦;《卡萨布兰卡》(1942)里有关巴黎的倒序中伊沙穿着套装而非连衣裙;《十诫》(1956)中的盲人和《斯巴达克斯》(1960)里战士腕上的手表;以及包括《关山飞渡》(1939)在内的无数西部片中出现的汽车轮胎印。谁能想到在《日瓦戈医生》(1965)里能看到大卫·里恩及其剧组成员的倒影?相比上述定格镜头,本书以更为有趣的方式,精挑细选出每部电影的关键场景并加以深度解析。

《电影通史》以编年史的手法展现了电影发展的历程,从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的首次公映到“后911时代”的美国电影、电脑动画和3D立体电影以及新千年的欧洲电影。本书不像同类作品那样专注于好莱坞的历史,而是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世界各国的电影风貌及其多样化的人文背景。丰富的资料依照时代、区域和电影流派加以整理。多位专家撰文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对影史佳作进行了深度赏析,并对大事年表、电影人档案和相关资料(文学原著、文艺运动、音乐和摄影等)作了详细说明。《电影通史》的一大特色是通过不同年代的电影人之间的师承和影响,串联起电影发展的脉络走向。高质量的插图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美术界司空见惯的这一特色直到近才引起电影史学界的重视。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的故事》里有一个著名的开头,他写道:“没有艺术这种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了妖魔化和恋物癖的对象。”同理,本书无意把“电影”变成大写的抽象名词,而是试图讲述电影人和他们的作品,展示他们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被忽视。本书的编者谨慎地筛选了书中的案例,而这往往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