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人类群星闪耀时》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茨威格的传记杰作,完整收录,14位时代英雄,14个人类命运攸关的历史时刻

◆ 比多数版本多收录2篇历史特写——《西塞罗之死》和《梦的破灭》,完整重现作品原貌。

◆ 德语翻译家高中甫先生经典译本,德文直译,保证准确性和文学性。

◆ 规范历史人名、历史地点等用词,增补大量注释,解决阅读疑难。

《富兰克林自传》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的励志人生。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精神读本,从铁匠之子到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的传奇一生。平凡人可以有不平凡的成功人生。

本版特色:增加了富兰克林两位友人的书信,正是由于他们的督促才促成了《富兰克林自传续编》的完成。这两封书信,对人们了解《富兰克林自传》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内容简介】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杰出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截取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伟人的历史性时刻,以独特的视角,展开14个历史特写,刻画14位时代英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4个精彩瞬间。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以朴素、平淡的语言,讲述了富兰克林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为人敬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他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总结出了十一种美德,旨在指导儿子们少走“弯路”。

本自传是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自此自传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裁。书中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和戏剧。代表作包括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和《三大师》,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其作品长于描摹人性内在的情感因素,如虚荣、仇恨、爱情,善于在细节中烘托所指,为读者营造出一幕幕戏剧般的冲突,极大地开拓了侧重人物性格描绘的文学传记样式。罗曼·罗兰曾评价“茨威格是奥地利的市民社会高贵的代言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政治家、外交家、物理学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被誉为“美国的圣人”;参与草拟了《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重要文件;曾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促使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较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被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他出生贫寒,却通过自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深受美国及世界人民的爱戴。他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


【媒体评论】

茨威格向我扔了一堆手榴弹,让我每分钟的心跳在80次到90次之间,并让我感受到了哪种久违的阅读激动,并且让我没有生命危险。

——作家 余华

本杰明·富兰克林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

——乔治·华盛顿


【目录】

《人类群星闪耀时》

不朽的逃亡者

拜占庭的陷落

亨德尔的复活

一夜天才

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

玛丽恩巴德哀歌

黄金国的发现

壮丽的瞬间

飞越大洋的句话

逃向上帝

南极争夺战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之死

梦的破灭

《富兰克林自传》

我的人生信条

序言

致儿子的信

自传续编

备忘表


【免费在线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

拿破仑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命运之神向强者和强暴者迎面而来。她多年奴隶般地俯首听命于恺撒、亚历山大、拿破仑等人;因为她喜爱同她一样不可捉摸的强力人物。

然而有时,虽然任何时代都极为罕见,她会出于一种奇特的心情,投入平庸之辈的怀抱。有时——而这则是世界令人惊讶的瞬间——命运之线掌握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一分钟之久。这时,参与英雄豪杰们的世界游戏所要承担的重任总是使这种人感到惊骇甚于感到幸福,他们几乎总是颤抖着与投向他们的命运失之交臂。极少有人能抓住机遇而平步青云。因为大事系于小人物仅仅一秒钟,谁错过了它,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恩惠降临在他身上。

格鲁希

拿破仑这头被擒的雄狮挣出了厄尔巴岛的樊笼,这消息犹如呼啸的炮弹一样射进维也纳会议期间的一切舞会、偷情、阴谋和争吵;信使不断飞马报告消息:他占领了里昂,赶走了国王,部队狂热地举着旗帜归附他,他进入巴黎,在杜伊勒里宫中,莱比锡和二十年残杀生灵的战争均属徒劳了。

仿佛被一只兽爪攫住似的,方才还在互相抱怨、争吵不休的各国大臣赶忙聚在一起,匆匆抽调一支英国军队,一支普鲁士军队,一支奥地利军队,一支俄罗斯军队,再次联合起来,以终击败这个篡位者:帝王们合法的欧洲从来没有比在这初震惊的时刻更加团结一致了。威灵顿从北面向法国推进,在他的侧翼,普鲁士军队在布吕歇尔的统率下掩护他向前移动,施瓦尔岑贝格在莱茵河畔备战,而作为后备队的俄国军团正步履沉重地缓缓横穿德国而来。

突然,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他知道没有时间了,不能坐待这群猎狗聚集在一起。他必须赶在俄国人、英国人、奥地利人组成欧洲联军和他的帝国没落之前将他们分割开来,各个击破。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否则国内的不满分子将会鼓噪闹事,他必须在共和党人壮大势力并同保皇党人联手之前,在富歇这个狡诈善变的两面派同他的对手和影子塔列兰结成同盟,并从背后给他致命一击之前打赢这场战争。他必须利用军队狂热的情绪,以的干劲向敌人发起进攻;每一天都是损失,每小时都有危险。因此,他匆匆忙忙把赌注压在战斗惨烈的战场上,押在比利时。

六月十五日凌晨三点,拿破仑大军——现在也是他仅有的一支军队——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十六日,法军在林尼村附近与普鲁士军队遭遇,击退普军。这是冲出樊笼的雄狮的次猛烈打击,一次可怕的,但还不是致命的打击。普军受重创但未被消灭,向布鲁塞尔方向退却。

此时,拿破仑缩回拳头,准备第二次打击,锋芒指向威灵顿。他不容许自己喘口气,也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因为敌人的力量每天都得到加强;他必须让他背后的国家,让流尽鲜血的不安的法国人民在胜利的捷报声中像痛饮火热的劣质烧酒似的陶然沉醉。

十七日,他率领全军进抵四臂村高地,冷静而意志坚强的威灵顿在那里严阵以待。这一天,拿破仑的作战部署比任何时候考虑得都更周密,他的命令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他不仅考虑进攻,而且也考虑危险,即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有和威灵顿军会师的可能。为此,他分出一部分兵力步步进逼普军,以阻断普军与英军会合。

他把追踪普军的命令交给格鲁希元帅。格鲁希是个中等资质的男子,为人诚实、正直、勇敢、可靠,是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只是个骑兵将领而已。他不是缪拉那样刚烈而有魅力的猛将,不是圣西尔和贝尔蒂埃那样的战略家,不是内伊那样的英雄。没有古代武士的铠甲装饰他的胸膛,没有神话环绕他的身影,没有显著的特质使他在拿破仑传奇的英雄世界里获得荣誉和一席之地:倒是他的不幸和厄运使他出了名。

……

《富兰克林自传》

致儿子的信

亲爱的儿子:

我一向喜好收集有关祖辈的逸闻趣事,即使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也好。你也许还能记得你和我一起在英国的时候,我曾经遍访家族中的老人,并为此跋山涉水的情景。我想你也许很愿意了解我的生活经历,虽然对此你还不太熟悉,我目前正在乡村隐居,估计还将有一个星期的空闲日子,于是我便安心坐下来,将我的身世记述下来。此外,我这样做还另有一些想法。

虽然我出身于贫寒卑微的家庭,现在却生活富足,并且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承蒙上帝的恩赐,至今我一帆风顺,事事顺遂,这应当归功于我立身处世的成功。后辈子孙也许乐于知道这些方法,因为其中一些处境或许与他们相似,值得他们效仿。

每当我回想起自己一生的成功,有时候我不禁会说,如果能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将乐意再过上相同的生活,只求像作家那样,再版时能够纠正版的某些偏误。诚然,除了改正错误之外,我还要使自己一生中某些不幸的过往变得更顺遂一些。即使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我依然愿意原原本本地重活一遍。但是这个愿望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回忆是接近重演的了。为了能将回忆久远地保存,就需要把它用文字记述下来。

所以,我将和一般老人们一样回顾自己的过去,并使一切尽量生动、有趣。我这样做还为了不使听者感到厌倦,即便是那些因为尊敬老人才来听我讲话的人。当然,我自己已经写了出来,看不看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还得承认(即使我否认,人们也不会相信),写自传可以大大满足我的虚荣心。老实说,我时常听见或者读到人们这样说:“我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话一讲,接下来便是自吹自擂的长篇大论。应该说,不论他们自己是多么虚荣自负,但大多数人还是不欣赏别人的自我夸耀。不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发现它,我都会宽容地理解它,这是由于我相信这种自我表现对他们和周围的人并无害处。所以,如果一个人把虚荣心当作他生活的慰藉,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为怪,也不必贬斥。

我的一位伯父也同样喜欢收集家族的珍闻逸事。一次,他交给我一些关于我们祖先事情的笔记,我这才知道,我们的家族在诺桑普顿郡的爱克顿教区已经居住了300多年,在这以前居住了多久,他也不清楚。据猜测是从他们采用“富兰克林”这个姓的时候开始的,因为,在那个时候,英国各地人们刚刚开始使用自己的姓氏。在此之前,“富兰克林”这个名称是指一个人民阶层。伯父家有30英亩(英美制面积单位)的自由领地,并且以打铁为副业。

我们家族一直沿袭着打铁这一门手艺,一直到我这位伯父时为止。家里的规矩是的儿子都要学打铁,伯父和我的父亲也遵循了这一传统让他们的个儿子做铁匠。我还查阅了爱克顿教区的户口登记册,其中只记录了1555年以后出生、婚嫁和丧葬的情况,没有保存在此之前的户口登记册了。从那个户籍册里,我了解到自己是近五代以来小儿子的小儿子。我的祖父汤姆斯生于1598年,原本住在爱克顿,并一直在那里居住到老,直到他不能从事劳动的时候才搬到他儿子约翰的家里。约翰的家在牛津郡班布雷村,他是一个印染匠,也是我父亲的师傅。我的祖父就在那里去世了,并葬在那里。1758年,我们还去看望了他的墓碑。他的大儿子汤姆斯住在爱克顿的老房子里,这份田产后来留给他的独生女儿。她的丈夫是威灵堡人,名叫费雪。他们后来又把这份田产卖给伊斯德先生,此人如今还是那里的庄园主。

我祖父有4个儿子:汤姆斯、约翰、本杰明和约瑟。由于资料有限我只能把我还记得的都写下来,如果我搜集的材料在我离家后尚保存完好的话,你将会从中看到更详细的记录。

按照传统,长子汤姆斯跟他的父亲学习打铁,但是他聪颖过人,深得当地一个尊贵的绅士伯麦老爷的赏识,他鼓励他们努力求学上进。后来,汤姆斯终于获得了书记官的资格,成了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并且成为当地一切公益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不论是他家所在的村子,还是有关诺桑普顿城镇或者他们那个州的事务。关于这一类事情我们听到了很多,当时他颇受爱克顿教区的哈利法克斯勋爵的照顾和奖识。他于1702年1月6日死去,离我的出生只有4年。记得当我们来到爱克顿教区,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有关他的生平事迹时感到很惊异,因为我的个性与为人与他非常相似,也许你会说:“要是你出生在他死的那一天,人家还真以为这是灵魂转世呢!”

祖父的次子约翰成了染匠,大概是专染羊毛织品的行当;三儿子本杰明是在伦敦学的徒,后来也成为一名丝织品染匠。他这个人非常聪明,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因为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他渡海到波士顿来找我父亲,跟我们在同一幢房子里住了几年。他的寿命很长,其孙塞缪尔·富兰克林如今仍住在波士顿。本杰明死后留下了2卷4开本的诗稿,主要是一些赠给亲友的即兴之作,他也曾经送给我一首。他还发明了一种速记法,并教会我如何使用。可我至今没再练习,现在几乎忘光了。我的名字就是他取的,因为他和我父亲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兄弟友情。他还笃信宗教,只要是著名传教士的布道,他从来不曾错过,并且用速记法将其全部内容记录下来,足有数卷之多。他还具有一种政治家的热忱,可以他的身份来讲,他也许过于关心政治了。后来,我在伦敦发现了他所搜集的1641—1717年重要的政论手册。根据编号来看,已经缺失了许多卷,不过还保存了8卷对开本的、24卷4开本和8开本的。因为买书而结识的旧书商偶然得到这些手册,于是就拿给我看。看样子是我伯父在去美洲的时候把它们留在了伦敦,这可是50年前的事情了。他还在书页的空白处作了很多批注。

我们这个卑微的家族很早就加入了宗教改革的运动,在女王玛丽统治时期,家族一直信奉新教信仰。当时,因为他们激烈反对教皇制,所以时常处于受迫害的危险境地。他们珍藏了一本英文版的《圣经》,为了能够将其安全地保存,他们把《圣经》打开,用细绳绑在一个折凳的背面。当曾祖父向家人宣读《圣经》时,就把折凳翻过来放在膝盖上,在凳子底下翻阅,他还会派一个孩子在门口站着,如果看见教会法庭的官吏走过来,便会马上报信,折凳便会被重新放好,凳脚朝下放好,《圣经》就像原先一样藏在凳子下面了。这是我从本杰明伯父那儿听说的。直到查理二世的末年,我们家族还是一直信奉新教。但是那时有几位牧师因为不信奉国教遭到了驱逐,他们在北安普敦郡举行集会宣布了自己的信仰。除了本杰明、乔赛亚追随他们,并且一生坚信不渝以外,家族的其他人仍然信奉国教。

我父亲乔赛亚很早就结了婚,大约是在1682年,他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移居到了新英格兰。因为他所信仰的新教不仅被法律禁止,集会时还常常受到骚扰,因此父亲的许多熟人都移居到了新大陆。他们希望在那里可以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父亲也同意随他们前往美洲。在那里,他的这位妻子又生了4个孩子,后来第二任妻子又为他生了10个。这样,我父亲一生共有17个孩子。我记得有一次13个孩子都围在他的桌旁,这13个孩子后来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了。

我是小的儿子,在所有的孩子当中排行倒数第三,因为我还有两个妹妹。我是在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出生的,我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名叫艾比亚·福尔杰。我的外祖父叫彼得·福尔杰,他是批来新英格兰定居的人之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科顿·马瑟在他的《美洲基督大事记》中曾称我的外祖父为一位信仰虔诚、学识渊博的英国人。我听说他也曾零星地写了些即兴小诗,不过只出版了其中的一首,好多年前我还曾见到过。那首诗写于1675年,是写给那些与政府有关人士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朴实无华的小诗。这首诗拥护信仰自由,声援当时受迫害的浸礼会、教友会和其他教派的教徒们。他认为对印第安人的战争和这个国家的其他一些灾难的根由,都源于对信仰自由的迫害,而这些灾难又是上帝对这种重大罪过的判决和惩罚。于是,他要求当局废除那些毫无仁爱之心的立法。我的印象是,整首诗写得简洁平实、流畅大方。我还记得后的六行,大意是说他的批评完全出于善意,因此他并不想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他在诗里说:

由于我从心底里憎恨

做一名恶意的诽谤者

我在诗篇中写下姓名

心中没有怀一丝恶意

我如今居住在舍伯镇

你的朋友彼得·福尔杰

我的哥哥们都选了各不相同的职业,父亲准备把我这个小的儿子奉献给教会。所以,我从8岁起就被送到学校去念书。我很小就会读书了(我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不会阅读,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阅读)。父亲的朋友们都说我将来会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学者,这样就更坚定了他让我读书的信念。本杰明伯父也很赞成这个主意,并且提议把他速记下来的全部说教的记录本赠给我。从他的性格来看,这大概是想作为我思想启蒙时的信仰积累吧。

我在文法学校还没有读满一年,成绩从中等水平跻身于前茅,并且还跳了一级,年底就可望升入三年级了。可是,父亲考虑我们这么一个大家庭,要负担我上大学的费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时,他看到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日后生活仍很拮据—这是他在朋友面前告诉我的理由。于是,他改变了初衷。让我转学去了另一所专门教写作和算术的学校。后来的那所学校是由当时著名的乔治·布劳内尔先生开办的学校。他办学已经颇有成就,教学多采取宽容和鼓励的方法。我在他的教导之下,很快练就了一手好字,但是算术还是不行,并且毫无进步。10岁那年,我回家帮助父亲做生意。他经营的是蜡烛和肥皂制造。他原本并不从事这一行当,但是到了新英格兰后,发现这里对染色行业需求不大,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所以才改做皂烛业了。我帮着父亲剪烛芯、灌烛模,有时还照看店面、跑腿当差。

当时我十分讨厌这行当,心里渴望去航海,但是父亲坚决反对。好在我们家住在海边,我就常到海边玩。我很小就会游泳,而且还学会了驾船。当我和男孩们一起在船上玩的时候,尤其是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常常是由我来指挥。在其他场合中,我一般也是孩子王,尽管有的时候我也会把他们带入困境。我想举一个例子,因为这件事还显现出我从小就具有的热心公益的精神,虽然当时这件事做得很不恰当。

在大西洋的岸边有一片盐滩沼泽地,涨潮的时候,我们这些男孩子就常到那里捉鲦鱼。时间长了,沼泽被踩踏成一片泥浆。为了方便我们立足,我提议筑一个平坝。于是,我带着大伙去看一堆石头,这些石头是准备建一幢新房子的材料,不过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到了傍晚,我等工人下班之后,便找来几个伙伴,拼命地干了起来。我们几个孩子一起抬一块石头,像蚂蚁搬家那样,把石头全搬了过去,垒起了一座小平坝。结果,第二天早上,工人们惊讶地发现石头全跑了,他们追查石头到底搬到哪里去了,终于发现被用来筑了海边的平坝。自然,我们谁也跑不了,被狠狠地告了一状,同伴们也都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斥责。我当然也一样,虽然我极力表白我们这项工程的实际用途,但是父亲还是用他的方式,警告我这种行为是多么有害、多么不诚实。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