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本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程设计丛书,包括三本书,分别是《情绪辅导》、《生涯发展》和《综合篇》,前两本书是系统地设计了在中学中如何渐进地开展“情绪辅导”和“生涯规划”这两个主题的心理课;《综合篇》涉及了学习心理辅导、生命意识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同伴关系、家庭关系、团队建设和创新素养这7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有不同数量的课程,并且也是循序渐进彼此联系的。每一节活动,作者都呈现了对活动的深入思考和具体建议,而不是单纯地呈现方法,这帮助读者可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本套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有丰富的活动资料,有的直接呈现在书中,有的大篇幅的资料经整理,可以在书后标注的出版社网站下载,这为使用本套书的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作者】
  丛书主编简介   蒋薇美 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近30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担任上海市学生用书《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手册》《初中心理辅导指南》教材和教参的主编;出版了《学校心理建康教育课程设计》《班主任心理辅导技巧》《男女有别—与孩子谈性》《走近孩子—面对初中生的心理难题》等10多部著作。
【内容】
  在上海市心理课程大赛中获奖的心理教师们将他们多年探索和实践的精华课程呈现在本系列图书中,为读者提供可操作、有内涵的优秀心理课程。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第二章  情绪知多少
  【教学背景】
  1、公式:烦+郁闷=不开心
  作为心理老师,我在学校上心理课的同时还担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常常有学生来诉说自己的烦恼。
  “老师,我觉得很烦。”
  “我好郁闷!”
  “我不开心。”
  这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开场白。
  如果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就会发现,一个“烦”、“郁闷”或者“不开心”背后蕴含着种种可能的情绪——
  是考试考砸了,也许很懊恼自己的粗心大意,也许很担心会被父母责骂。
  是和同学闹矛盾了,也许对对方的背叛感到气愤,也许是对友谊的逝去感到遗憾。
  是被老师批评了,也许是因为别人的误解而无限委屈,也许是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感到无限难堪。
  “烦”、“郁闷”是这样复杂的两种情绪,竟可以包含这么多他们尚不自觉的心绪!对了,还有前两年十分风靡的一个词“囧”,一个字,竟然就能表达 “郁闷、悲伤、无奈、尴尬”之意!
  青春期应是情绪体验最丰富的时期,也许种种矛盾的心绪交杂以至于他们只能高度概括含糊其辞,或者是情绪词汇的贫乏让他们只能借助这公式般的表达。咨询中,同感和理解自然是首先要做的。理解他们并表达同感,其实就是帮助他们澄清他们的感受、解析出“烦”和“郁闷”背后更多细微的情绪。
  2、可怕的“无聊”
  比起“烦”、“郁闷”或者“囧”更有杀伤力的是另一个词——“无聊”。
  “我们要去春游啦。”——“无聊。”
  “这个活动中你觉得怎样?”——“无聊。”
  “你准备参加竞选吗?”——“无聊。”
  “无聊”意指“无兴趣”,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以“耍酷”,有一些青少年会把“无聊”当做口头禅或者挡箭牌。相信你已经想象当他们吐出“无聊”二字时脸上不屑一顾的表情,似乎是没有什么能够挑动他们的情绪。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它似乎抵御了负面情绪的伤害,但实际上也掩盖了出现积极情绪的可能。
  对于陷于“无聊”的孩子,也许更加有必要帮助他们卸下防备、感受情绪,鼓励他们活出更真实的自己。
  在表达情感方面,许多人的词汇不够多,无法描述他们所经验的种种情感(Rudolph F.Verderber & Kathleen S. Verderber,1996),例如一个人可以感觉到自己在生气,但不容易分辨是被欺骗、被打扰、嫉妒或震惊等不同,这些都是描述生气的感觉,但是程度及形式上会有差异,若能增加更多的词汇,并了解其强弱程度的区别,可以帮助学生较明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感觉。 
  这次团体设计主要就是藉由情绪雕塑、情绪词典等活动,以活泼的方式提供多种情绪形容词的刺激,让成员了解情绪有多样性的区分,并且在情绪座标图的活动中,让成员透过互相讨论,以决定各种情绪词汇所代表的强弱程度,活动目的是希望成员能认识更多的情绪词汇,且能辨别情绪的强弱,进而在情绪表达时能更加贴切。 
  情绪会影响到的层面广泛,以下分为四大类来探讨情绪会影响的部分:
  (1)身心健康:例如过度焦虑会使胃酸分泌失常,而产生胃病,就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的例子。当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时也同样会对心理的适应造成影响。
  (2)人际关系:因为个人的负向情绪状态会使人际关系产生不安状态,让对方不愿意维持较长久的关系。容易生气的人也容易在人际中退缩或逃避社会性聚会,因而阻碍社会能力的发展。
  (3)行为: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大都事出有因,情绪状态就是一个主要的促动力量,情绪反应常是青少年行为动机的根源。而情绪状态兼有正向与负向功能,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关键在于青少年情绪的类型、强度及自我因应的策略。
  (4)情绪是青少年喜悦与快乐的来源:青少年可能因经验到较愉悦或欢欣的情绪而觉得人生充满了希望,也可能因为克服了焦虑与恐惧的情绪,感到成就,并建立了信心。情绪经验同时也是青少年追求自我实现的动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情绪及其基本类型和表现形式。
  (2)认识情绪本身对人的影响。
  教学对象
  初一
  教学准备
  制作心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由联想
  1. 自由联想
  (将“情绪”写在黑板上)
  师:听到、看到“情绪”两个字使你联想到什么呢?
  生1:有人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会说他“有情绪”了。
  生2:发火。
  生3:火山。
  生4:闷闷的感觉。
  生5:下雨天。
  生6:开心,轻飘飘的感觉。
  生7:垂头丧气。
  ……
  师:提到情绪,有的同学想到不好的感受像闷闷的感觉、垂头丧气,有同学想到好的感觉像“开心、轻飘飘”,有同学提到有情绪的时候的行为,比如发火,还有对情绪的比喻像火山、下雨天。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情绪,那究竟什么是情绪、有哪些情绪?情绪对我们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2.总结学生的发言:
  情绪就在我们生活中。今天的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走近情绪、认识情绪。(出示课题:情绪知多少)对情绪,你了解多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