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至今已历经七届理事会。截至目前,共有1148个会员单位,设立17个专业分会,1个专业委员会,代管11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内容】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书名:中国电力工业史 综合卷


书号:978-7-5198-5311-2


定价:260


作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出版时间:2021-04-19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 736 字数(千字):1007


开本:16开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编辑推荐: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本书特色:


坚持“以史为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展示”的编纂原则。“以史为据”就是要以可靠的历史资料来还原史实;“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史实形成历史观点、归纳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客观公正”就是要尊重客观历史条件,不能用今人的标准苛求历史,而要用历史辩证的态度看待历史;“全面展示”就是内容要齐全、成就要讲足、失误不回避,全面反映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脉络、发展历程及其时代背景、时代精神和人民力量。在细节处理上,要突出生产力,以生产力为主线,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发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侧重于记述,可加评论,但不宜多加评论。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电力行业各单位,编纂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中国电力工业史》共分《综合卷》《火力发电卷》《水力发电卷》《核能发电卷》《可再生能源发电卷》《电网与输变电卷》《配电卷》与《用电卷》八卷,以生产力为主线,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梳理和阐述了中国电力工业萌芽、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电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攀登世界电力工业高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讴歌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历程,赞美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电力工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传承电力文化,弘扬电力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本卷为《综合卷》。《综合卷》讲述了自中国电力工业诞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经过数代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当今已跃居世界电力工业先进行列,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电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形成以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电力工业,成为全球电力发展的领先者。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面向读者: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产业,是 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882 年 7 月 26 日,中国电力工业诞生。从此,被马克思称为“电气火花”的“无 比的革命力量”,降临到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国大地,开启了曲折漫长而又波澜壮 阔的电气化进程。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经过数代中国电力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近 140 年的发展壮大,已经跃居世界电力工业 先进行列。 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是一部国家兴衰史。中国电力工业在其发展的前 60 多年里,发展极其缓慢,技术和装备十分落后。旧中国的电力工业史是一部被列强掠夺、饱受战争创 伤的辛酸史。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电力工业迅速崛起的里程碑。从此,中国电力工业走 向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新中国电力工业是从战争的废墟中起步 的,中国电力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聪明 才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没有艰苦奋 斗,就没有发展壮大的中国电力工业。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是一部改革发展史。中国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破除了体制机制的障碍和藩篱,调动了电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 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力工业从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到走向国际市场,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力工业。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是一部科技进步史。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 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中国电力工业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短短几十年突破了众多重大技术、重大工程、重大装备的难关,在发电、输变电、大电网自 动控制等多个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没有科技进步,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 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即明确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先行官”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力工业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人民电业为人民”“能源建设以电力为中心”“四个革 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导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电力工业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电力行业的光辉写照。 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 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电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将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十四五”时期,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中国电力 工业从总量来看已成为世界第一,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中国人 均占有电量只有发达国家的 60%左右,人均生活用电仅为发达国家的 35%左右。据初步 预测,到 2050 年中国达到现代发达国家水平,从电力需求来说,今后 30 年内需再新增发电容量 30 亿千瓦以上;从技术发展来说,在提高电力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上,在煤的 清洁高效利用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上,在电能供应质量和可靠性上,在节能环保和综 合能源管理上,都需要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这是所有电力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伟大使命。 电力工业将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战 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中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 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电力行业各单位, 编纂了《中国电力工业史》。《中国电力工业史》共分《综合卷》《火力发电卷》《水力发电 卷》《核能发电卷》《可再生能源发电卷》《电网与输变电卷》《配电卷》与《用电卷》八卷, 以生产力为主线,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梳理和阐述了中国电力工业萌芽、成长、壮大的发 展历程,记录了中国电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从胜利走向新 的胜利,不断攀登世界电力工业高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讴歌 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锐意改革、创新发展的历程,赞美中国电力工业取 得的辉煌成就,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电力工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传承电力文化,弘扬电力 精神,提升民族自信。2021 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 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结合党史的学习,回顾中国电力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 煌成就,将激励电力工作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017 年年底,《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编纂工作全面启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十分重视《中国电力工业史》的编纂工作,建立了完备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质量审查保障机 制。组建了理事长任主任,各副理事长任副主任的《中国电力工业史》编委会,成立了由 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负责具体协调,理事会工作部、英大传媒投资集团及各电力 集团公司相关人员、电力系统老领导、专家组成的编辑部和编审工作机构,成立了以电网 企业、发电企业为供稿单位的分编辑部,形成众人修史的良好氛围。编纂工作以史为据,真实记述,准确评述,坚持唯物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 彻落实《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件精神,参考《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重要文献,确保重大问题与 中央精神保持一致。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中国电力工业史》陆续与读者见面,期望为读 者展现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电力工业史诗。 本卷为《综合卷》。电力工业是将化石能源、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经发电设施转换成二次能源——电能,再通过输电、变电与配电系统供给用户的基础产业。 一部电力工业史,就是通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更广泛的一次能源高效、清洁、经济地转 换为电能并广泛利用的历史。 《综合卷》讲述了自中国电力工业诞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经过数 代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当今已跃居世界电力工业 先进行列,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电装机容量、 发电量和电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形成以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为主要特征的中国 电力工业,成为全球电力发展的领先者。 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中国电力工业史》编纂的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以 及编辑出版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史料搜集、研究、编纂和校核的工作量巨大,书中 难免存在不妥和疏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电力工业史》编纂委员会 二○二一年三月六日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关键词: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如果您想知道本书的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服务
【目录】
讲真,浙江电力科技图书很专业!!

前言 凡例 绪论 1 一、中国电力工业较早起步和艰难发展 1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工业 2 三、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 4 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 6 五、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8 六、电力工业的发展成就和经验 12 第一编 中国电力工业的初步发展(1882—1949) 第一章 晚清时期的电力工业(1882—1911) 25 第一节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端 26 一、上海电力工业的创始 26 二、北京西苑电灯公所成立 29 三、外国商人在天津竞相创办电厂 30 四、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首个民办电灯公司 32 五、清政府修建旅顺大石船坞电灯厂 32 六、刘铭传与台北兴市公司 33 七、镇江大照电灯公司创办 33 第二节 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兴办电厂 34 一、英国设立香港电灯公司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 34 二、英国创办粤垣电灯公司与广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变迁 34 三、德国商人在青岛设立电灯厂 35 四、德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电气灯公司 35 五、俄国商人在内蒙古胪滨开办电厂 36 六、葡萄牙商人在澳门设立电灯厂 36 七、英国商人在焦作煤矿设自备电厂 36 八、法商在上海设立电灯公司并建电厂 36 九、英国商人在汉口建电灯厂 37 十、日本在南满铁路沿线设立电厂 37 第三节 民族资本兴办电业 37 一、杭州、宁波等地有识之士筹资办电 38 二、京师华商电灯股份公司兴建西城根电厂 39 三、苏州振兴、无锡耀明等电灯公司建成发电 39 四、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40 五、上海闸北水电公司 41 六、芜湖明远电灯公司 42 七、南昌开明电灯公司 42 八、湖南电灯公司 43 九、福建耀华电力公司 44 十、长春商埠电灯公司 44 第四节 电力的初期应用和电学专业肇始 45 一、湖北工矿企业自办电厂用于照明和生产 46 二、唐山开滦煤矿生产用电 47 三、北洋水师大沽造船所装设发电机自用照明 47 四、四川电力的初期生产和应用 47 五、北京等城市陆续开通有轨电车 49 六、电能计量首次在上海出现 50 七、电学专业肇始 50 第二章 民国初期的电力工业(1912—1927) 53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电业管理 53 一、电业管理及相关条例的颁布 53 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法令与电力人才培养 55 第二节 民族资本电业与官办电业的同步发展 55 一、江苏民族资本电业的快速发展 55 二、浙江民族资本电业的“五颗明星”与杭州大有利电厂 57 三、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扩展 58 四、浦东电气公司的成立与上海闸北水电公司易主 58 五、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建成 59 六、东北民营和官办电业与日本“南满电”的抗争 60 七、官办南京金陵电灯厂更名 62 八、西藏噶厦政府建成夺底水电站 62 九、城市电网和独立电力调度室的出现 62 十、民族电器制造业工厂的陆续开办 63 第三节 外国资本电业的强势扩展 65 一、上海江边电站(杨树浦电厂)成为远东第一大电厂 65 二、上海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的高额利润 65 三、天津比商电车电灯公司肆意违背合同 67 四、美商上海电力公司的四大策略 67 五、被外资控制的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69 第三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电力工业(1928—1937) 71 第一节 电业管理政策和电业民间组织的出现 71 一、电业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72 二、电压、周波等技术标准的统一 73 三、中华全国民营电业联合会成立 73 四、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成立 73 第二节 电力工业向国家垄断方向发展 74 一、电业管理机构逐步健全 74 二、接办政府电厂和民营电厂 76 三、统制政策的思想源头与现实需求 78 四、电力工业统制政策实施后引起的变化 79 五、民族资本电业对统制政策的强烈抵制 80 第三节 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 81 一、发电装机取得较快发展 81 二、地区电网及其调度机构 81 三、外资电业占据半壁江山 83 四、引进国外先进发电设备 83 五、电器设备制造业的初步发展 84 第四节 日本对中国电业的掠夺 86 一、日本对中国东北电业的强行兼并 87 二、日本对青岛电业的垄断 88 三、日本对华北电业的兼并 88 第四章 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力工业(1937—1949) 90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电力工业的管理 91 一、国有企业经营三原则及国营电气事业管理 91 二、电力发展计划的制定和《电业法》的颁布 93 三、全面抗战时期中国的电业生产能力 94 四、水力资源的勘测与三峡水力发电设想的初步实施 95 五、国统区的电力建设 98 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电业的接管 102 七、资源委员会的人才培养 104 八、电气维修人员培训 104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力工业 105 一、东北地区的电力建设 105 二、华北地区的电力建设 108 三、其他沦陷区的电力建设 110 四、日本的侵吞与战争的破坏 111 第三节 解放区的电厂建设和共产党对电业的接管 115 一、解放区电厂的建设 115 二、共产党对电业的接管 117 三、电力工人的成长 119 四、护厂斗争与恢复生产 121 第二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电力工业(1949—1978) 第五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电力工业(1949—1952) 127 第一节 三年恢复时期电力的管理体制 127 一、恢复时期的形势和电力工业的任务 127 二、燃料工业部的设立及其对电力工业的管理 129 三、各大区电业管理(总)局的设立 131 四、新中国第一部《供用电暂行规则》 131 五、毛泽东主席关心电力生产和电力职工 132 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召开 134 第二节 电力工业走上计划经济发展的道路 135 一、电力工业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 135 二、全国电业会议确定恢复时期的生产目标 137 第三节 恢复时期电力生产能力的发展 138 一、修复战争破坏的电力设备 138 二、恢复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 139 三、1949 年至 1952 年电力生产能力的发展 141 第六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电力工业的大规模建设(1953—1957) 143 第一节 电力工业“一五”计划与电业管理体制的调整 144 一、电力工业的“一五”计划 144 二、电力工业部的设立与电力管理机构的调整 146 三、从“一长制”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146 四、职工教育与培训 147 五、工资制度的改革 149 六、“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50 第二节 苏联援建的电力项目 151 一、156 项重点工程 152 二、苏联援建的 25 项电力工程 152 三、苏联援建工程的作用和影响 155 第三节 “一五”时期自主建设的电力工程 156 一、“一五”建设的主要水电工程 156 二、第一台国产 6000 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在田家庵发电厂投产 158 三、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施工的 220 千伏松—东—李输电线路工程 159 第四节 电力设备的建造 159 一、国家重点电工项目的布局 160 二、三大设备制造基地的创建 161 三、配套电工设备生产能力的布局 164 第七章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电力工业(1958—1965) 165 第一节 “二五”时期电力工业的形势和任务 166 一、“二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66 二、对电力工业应采取的技术政策的讨论 171 三、“水主火辅”方针的提出和演变 172 四、电力管理体制的变革 173 五、电力计划分配制度的试行 175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电力建设 177 一、“大跃进”形势下的电源建设 178 二、以 110 千伏为主的输变电工程建设 179 三、“大跃进”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180 第三节 电力工业的调整 184 一、电力工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184 二、调整时期对电力工业发展政策的探索 186 三、电力企业试行“工业七十条” 188 四、一批水、火电项目的停缓建与复工 189 五、电力建设重点进行填平补齐 190 六、电力企业整顿和管理工作“三基”建设 191 第四节 电力教育培训与电力科技的发展 193 一、“向文化大进军”号召下的电力职工教育 193 二、大起大落的电力职业技术教育 195 三、电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调整 196 四、电力科研机构的设立 197 五、不停电检修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198 六、国产 1.2 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200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力工业(1966—1976) 201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中电力工业的曲折发展 202 一、“三五”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203 二、水利电力部及各电管局(电力局)实行军事管制 205 三、“一抓三促”座谈会与组织指挥生产 206 四、电力工业管理权力的下放与科技队伍的下放 207 五、“四五”时期全国缺电形势的加剧与应对 208 六、贯彻周恩来总理指示和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209 第二节 “三线”建设中的电力工业 210 一、电力工业的“三线”建设任务和成就 211 二、“山、散、洞”方针及其实际效果 212 三、服务于国防科技和“三线”建设的列车电站 213 四、基建工程兵水电部队的组建与改编 214 五、“三线”地区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1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力建设 216 一、刘家峡水电站投产与刘—天—关 330 千伏超高压线路的投运 217 二、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 218 三、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省际联网 219 四、国家“四三方案”中电力设备的引进 220 五、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电力工业的影响 221 六、唐山地震与抢险救灾恢复供电 222 第九章 转折时期的电力工业(1976—1978) 226 第一节 电力工业的拨乱反正与恢复性整顿 226 一、电力工业的拨乱反正与正确生产方针的恢复 227 二、电力科研机构的恢复与设立 228 三、“学大庆”运动与恢复性整顿 230 第二节 “突出抓电”形势下的电力工业 231 一、严重缺电和缺电调查 232 二、“突出抓电”的提出与电力建设投资的加快 232 三、“五五”计划的调整和《二十三年设想》 234 四、严格计划用电和增产节约运动 237 五、电力生产与建设 239 六、新中国成立后前 30 年小水电建设成就 244 七、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的对外援建 244 第三编 改革开放到新世纪初期的电力工业(1978—2002) 第十章 在贯彻新“八字方针”中前进的电力工业(1978—1982) 250 第一节 集中管理体制的确立和新“八字方针”的实施 250 一、电力工业部的第二次设立 251 二、电网统一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和机构的设立 252 三、全国电网稳定工作会议 254 四、落实新“八字方针”的调整与整顿 255 五、电力企业的全面整顿 261 六、计划用电管理的强化和供电服务工作的改进 263 第二节 在调整中推进的电力建设 264 一、浙江镇海等火电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65 二、葛洲坝水电站为代表的水电建设持续推进 266 三、电网迈入 500 千伏超高压时代 267 四、粤港澳联网 270 第十一章 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与电源建设快速发展(1982—1987) 272 第一节 电力工业方针政策的重要转变与管理机构调整 272 一、水利电力部的第二次设立与部管机构的调整 273 二、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调整 274 三、设立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 276 四、加快电力建设的“六五”计划 277 第二节 电力基建体制改革与经营管理机制转换 278 一、基本建设投资“拨改贷” 278 二、鲁布革冲击 279 三、电力基建经营机制改革 280 四、扩大企业自主权与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 282 五、电力工业企业升级工作 283 第三节 多渠道集资与多家办电 285 一、集资办电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285 二、实施多种电价与电价改革 288 三、出售用电权与发行电力建设债券 290 四、华东三省一市征收电力建设基金的尝试 292 五、利用外资办电的决策 293 六、粤港澳利用境外资金的合作 294 七、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办电 295 八、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的标志性电力项目——山东龙口电厂 297 第四节 跨区跨省电网格局的形成 298 一、东北电网覆盖东北全境 298 二、华北电网 220 千伏网架结构的形成 300 三、华东电网的扩展及 220 千伏网架的扩展与完善 300 四、华中电网的形成与发展 301 五、陕甘宁青四省区联网与西北电网 330 千伏网架的发展 301 六、云贵川省网的形成与西南电网 302 七、两广联网与华南电网 302 第五节 电力科技进步与技术装备的引进 303 一、水利电力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发展的决定 304 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305 三、科研与学术组织的设立 307 四、线路大跨越工程的发展 308 五、超高压线路工程的设计与输电技术的发展 308 六、北京至武汉数字微波通信工程开通 309 七、中国第一条通信卫星调度系统开通 310 八、大机组与大电网技术装备的引进 310 第十二章 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与电力的规模发展(1987—1992) 312 第一节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 313 一、“二十字方针”的提出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313 二、能源部的成立 314 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组建 314 四、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成立 315 五、华东电网政企分开改革试点 316 六、电力企业的公司制改组 317 第二节 电力工业投融资体制的完善 318 一、初步实现“电力先行”的“七五”计划 319 二、集资办电政策体系及配套机制的确立 320 三、国家能源投资公司的设立 322 四、集资办电体制下的新型电力公司的设立 323 第三节 电力工业的企业管理与经营体制 324 一、电力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及配套改革 325 二、电力基本建设“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327 三、“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活动和企业治理整顿工作 328 四、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 330 第四节 电源建设规模速度双增长与超高压大电网的跨区互联 331 一、火电装机快速发展 332 二、水电流域梯级开发与重点工程建设 333 三、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规模化起步 335 四、华北电网 500 千伏网架的形成与发展 336 五、华东电网 500 千伏网架的发展 338 六、±500 千伏葛—上直流输电工程 338 七、电力工业节能环保体系的初步建立 339 第十三章 电力工业的全面发展与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1992—1996) 340 第一节 政府转变职能与企业公司化改组 340 一、能源部的撤销与电力工业部的第三次设立 341 二、20 世纪 90 年代电力工业的改革政策 341 三、五大电力集团的成立 344 四、神华集团有限公司组建 345 第二节 商业化运营与股份制改造的试点 346 一、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 346 二、电力企业境外上市融资 349 三、电力企业境内上市融资 350 第三节 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 352 一、《电力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352 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354 三、《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 354 四、《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及配套办法 356 五、电力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357 第四节 电源建设跨上新台阶 358 一、火电建设的快速发展 359 二、水电建设全面加强 360 三、核电建设的起步 362 四、热电联产 364 第五节 三峡工程的兴建与电网建设的发展 365 一、全国人大批准兴建三峡工程 366 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成立 368 三、三峡工程的开工与建设 369 四、500 千伏天广输变电工程与南方四省区互联电网的形成 370 五、青海 330 千伏电网的发展 371 第十四章 政企分开的实现与电力工业的发展(1996—2002) 373 第一节 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374 一、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与电力部的撤销 374 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试点 376 三、区域电力集团公司重组改制为分公司 377 四、山东、云南、广东电力集团成立 378 五、东北电力集团公司改革试点 378 六、厂网分开成立广东粤电集团公司 379 七、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组建 380 第二节 全国电力供需实现基本平衡 380 一、“九五”时期电力供需的基本形势 381 二、发电设备容量和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383 三、国务院批准停止收取供(配)电贴费 383 四、整顿电价秩序坚决制止乱收费 385 五、取消电力短缺时出台的收费政策 386 六、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 387 七、国家经贸委发布《电力工业“十五”规划》 388 第三节 企业融资加快市场化步伐 389 一、电力企业的陆续上市 390 二、国家电力公司第一个可上市流通的 97 国债发行 390 三、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组建 391 第四节 电力建设优化结构 391 一、电源建设优化结构控制规模 392 二、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 394 三、三峡输变电工程促进全国联网的形成 395 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建设 396 五、城市电网的建设改造与农村“两改一同价”的推进 397 六、热电厂城市污水利用与火电厂环保配套技术的国产化 399 第五节 电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401 一、国家电力公司“走出去”的初步实践 401 二、走向国际的国产技术与施工力量 402 第四编 新世纪电力工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成就(2002—2019) 第十五章 面向市场的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2002—2005) 408 第一节 厂网分开与电力企业重组 408 一、二滩弃水与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 409 二、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411 三、中国电力 11 家新组建(改组)公司成立 412 第二节 电力监管体制的形成 417 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417 二、《电力监管条例》的颁布与电力市场法规体系的建立 418 三、发布系列(专题)监管报告 419 四、开通 12398 监管投诉热线 420 第三节 电力市场发展与规范治理 421 一、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及其配套办法 421 二、电力市场建设 424 三、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开启跨区电力电量交易 426 四、跨省、跨区域联网的发展和完善 427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 若干意见》 428 六、国务院紧急通知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 429 七、国家“环评风暴”叫停 26 个电力建设项目 430 第四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431 一、电力国际交流 431 二、华能成功竞购澳洲电力公司 50%的股权 433 三、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电力贸易合作 433 四、南方电网公司与越南国家电力公司开展电力合作 434 五、华能集团在缅甸投资建设中国首个大型水电 BOT 项目 435 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建设运营老挝南立 1 ? 2 水电站 436 七、电力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436 第十六章 电力建设水平全面提升(2005—2012) 438 第一节 电力改革继续深化和管理体系建设的加强 439 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及配套法规 439 二、国务院下发《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440 三、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的处置 441 四、国家设立新的能源管理机构 442 五、两大建设集团公司的组建 444 六、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445 第二节 电力市场建设与电价改革 446 一、《跨省跨区电能交易基本规则(试行)》出台 447 二、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购电试点的推进 448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新一轮电价调整方案 449 四、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 450 第三节 电源建设成就突出 451 一、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迅速发展 452 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玉环电厂投产 453 三、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在灵武发电厂投产 454 四、循环流化床(CFB)电站的建设 454 五、首台 25 万千瓦 IGCC 煤炭清洁利用示范工程投运 455 六、“十一五”关停 5000 万千瓦小火电机组 456 七、一大批世界级水电工程的建设 456 八、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开工 457 九、核电建设实现自主化发展 458 十、三门 AP1000 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开工 460 十一、新能源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461 第四节 特高压输电与智能电网建设 463 一、特高压输电的实现 464 二、世界首条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465 三、云南—广东±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 466 四、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与应用 467 五、中国智能电网发展模式及实施方案 469 六、上海 500 千伏静安(世博)输变电工程 469 七、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470 第五节 输变电工程与全国联网工程 471 一、宁东—山东±660 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 471 二、南方电网“六交四直”500 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形成 472 三、全国首座 500 千伏无人值守变电所——无锡惠泉变电所 473 四、新疆与西北联网 750 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投运 473 五、西北与华中直流联网工程投运 474 六、青藏联网工程投运 474 第六节 重大事件保电 475 一、2008 年抗冰抢险保电 476 二、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保电 478 三、2008 年北京奥运会保电 479 四、2010 年上海世博会保电 480 第十七章 市场机制的完善与电力建设的发展(2012—2017) 482 第一节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482 一、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形成 483 二、国家能源局的重组和职能转变 484 三、涉及电力领域行政审批权的下放和取消 486 四、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 487 五、中发〔2015〕9 号文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 488 六、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逐步展开 489 七、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490 第二节 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491 一、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和环保电价 491 二、实行电解铝企业用电阶梯电价 492 三、广东省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深化试点 493 四、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 494 五、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495 六、首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全面完成 496 七、电价改革实现新突破 498 第三节 售电侧改革与新型电力交易机构的建立 499 一、放开售电市场与售电侧改革试点 499 二、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 500 三、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