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重磅力作,实战案例教学+同步视频教学;

赠送12小时高品质同步配套教学视频(可手机扫码观看);

11年建筑设计院工作经验的总结+11年高校土建专业教学经验的总结;

65个操作技巧与绘图心得+13张钢结构设计图纸+QQ群答疑解惑+教学PPT;

通过不断完善一个模型——贝士摩,展现Tekla钢结构设计的要点;

以2019年武汉军运会的配套项目——双层廊架作为案例进行实践;

详解如何使用双屏幕进行绘图,避免来回频繁地切换视图,从而极大地提高绘图效率;

介绍“六步半多视口”建模法,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按照专业设计、工程算量和建筑施工的高要求介绍完整的操作流程;

提出设计和建模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

全程采用快捷键操作,准确、高效,可以满足实际绘图工作的要求。

"
【作者】
"卫涛,1999年毕业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建系。Autodesk认证Revit讲师、城乡规划讲师、建筑工程师。国内建筑软件教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有11年的建筑设计院一线工作经验及11年的高校土建相关专业一线教学经验。研究方向为基于BIM的设计软件在建筑专业中的发展与应用。曾经编写并出版了SketchUp、AutoCAD、天正建筑、PKPM、Revit、3ds Max、VRay、BIM、房屋建筑学和装配式建筑设计等近30部技术图书。创办了卫老师环艺教学实验室,制作了大量关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造价等领域的高品质教学视频。参加过卫老师远程培训的学员数以万计,不仅遍布祖国各地,而且也有数百位海外学子。 柳志龙,工程硕士、Autodesk认证Revit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目前致力于装配式结构设计优化及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参与了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和十二号线的部分车站的BIM设计。参与编写并出版了多部BIM技术图书,并发表过建筑技术的相关论文。 陈渊,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20余年,参与了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神农架机场航站楼、长江传媒大厦、武汉光谷火车站西广场和武汉欢乐谷等多个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省市级优秀工程设计奖多项。"
【内容】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Tekla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技术图书,针对零基础的读者而编写,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入门并系统掌握Tekla的常用技能。作者为本书专门录制了大量的高品质教学视频,以帮助读者更加高效地学习。读者可以按照本书前言中的说明获取这些教学视频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也可以直接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教学视频。 本书共10章:首先从Tekla的发展讲起,逐步介绍在使用Tekla时捕捉、辅助定位、视图、建模、编辑、螺栓连接、焊接等相关知识;然后介绍在建模完成后使用自定义组件管理模型的方法;接着介绍使用六步半多视口建模的方法,并给出一个小实例展示如何使用该方法建立一个模型;最后以武汉军运会期间的一个双层景观廊架为案例,应用前面章节介绍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带领读者动手实践。 本书内容翔实,讲解通俗易懂,特别适合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钢结构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供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和BIM咨询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另外,本书还可以作为相关院校及培训学校的教材。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Tekla简介1
1.1.1软件的界面变化1
1.1.2Tekla版本的发展历程3
1.1.3Tekla的常用术语6
1.2Tekla的操作界面12
1.2.1创建视图样板12
1.2.2处理视图平面15
1.2.3熟悉工作界面17
1.2.4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19
1.2.5状态栏23
1.3Tekla的设置25
1.3.1工程属性设置25
1.3.2文件夹设置26
1.3.3自动保存文件设置28
1.3.4高级选项设置30
1.4操作Tekla的计算机外部设备32
1.4.1显示器32
1.4.2键盘33
1.4.3鼠标36
第2章捕捉39
2.1一般捕捉39
2.1.1点的捕捉39
2.1.2线的捕捉42
2.1.3临时参考点的捕捉44
2.2捕捉覆盖47
2.2.1捕捉优先47
2.2.2捕捉的推荐方式48
第3章辅助定位50
3.1辅助对象50
3.1.1辅助点50
3.1.2辅助线55
3.1.3辅助面56
3.1.4插入参考模型58
3.2选择方式60
3.2.1基本选择方式60
3.2.2选择过滤66
3.2.3分类选择70
第4章视图72
4.1坐标72
4.1.1坐标系统72
4.1.2坐标数值73
4.1.3锁定坐标75
4.2创建视图77
4.2.1沿着轴线创建视图77
4.2.2创建基本视图81
4.2.3通过两点创建视图82
4.2.4通过三点创建视图85
4.2.5在平面上创建视图86
4.2.6零件的默认视图89
4.3切换视图91
4.3.1平铺视图91
4.3.2切换三维/平面视图93
4.3.3临时视图与较为视图95
4.4视图属性96
4.4.1透视图与轴测图96
4.4.2颜色与透明度99
4.4.3可见性100
4.4.4对象组104
4.5视图的调整107
4.5.1缩放与平移107
4.5.2旋转视图108
4.5.3只显示所选项111
4.5.4渲染选项112
第5章建模基础116
5.1命令的共同点116
5.1.1带属性的命令116
5.1.2修改对象的参数118
5.2“梁”命令119
5.2.1“梁”命令的设置120
5.2.2绘制梁126
5.2.3绘制柱132
5.2.4绘制板133
5.3“板”命令135
5.3.1“板”命令的设置135
5.3.2修改板137
5.4其他构件命令143
5.4.1“柱”命令143
5.4.2“项”命令148
第6章编辑151
6.1移动对象151
6.1.1“移动”命令151
6.1.2“线性的移动”命令154
6.1.3“旋转”命令156
6.2复制对象157
6.2.1环形阵列157
6.2.2“复制”命令160
6.2.3“线性的复制”命令161
6.2.4“复制到另一个平面”命令163
6.2.5“镜像”命令165
6.3查询167
6.3.1查询目标167
6.3.2上下文工具栏170
6.3.3测量171
6.3.4查看标高174
6.4控柄176
6.4.1控柄的分类176
6.4.2操作对象的控柄178
6.5调整构件形状183
6.5.1拆分和合并杆件183
6.5.2切割对象186
第7章连接195
7.1螺栓195
7.1.1设置螺栓参数195
7.1.2使用平面法绘制螺栓200
7.1.3使用立面法绘制螺栓203
7.2焊接206
7.2.1焊接参数206
7.2.2焊接对象208
第8章自定义组件213
8.1创建自定义组件213
8.1.1节点213
8.1.2细部216
8.1.3结合218
8.1.4零件221
8.2编辑自定义组件命令224
8.2.1选择自定义组件224
8.2.2编辑自定义组件226
第9章“六步半”多视口建模法及其应用229
9.1“六步半”多视口建模法229
9.1.1“六步半”的操作方法229
9.1.2建模注意事项232
9.2小实例——创建位于斜面上的柱脚板234
9.2.1建立UCS234
9.2.2绘制柱脚板237
9.2.3绘制钢柱240
9.2.4绘制加劲板242
9.2.5绘制垫板246
9.2.6螺栓连接249
第10章实例——绘制双层廊架252
10.1绘制钢柱252
10.1.1绘制GZ1钢柱252
10.1.2绘制GZ2钢柱254
10.2绘制钢梁258
10.2.1绘制GL2弧形梁258
10.2.2绘制GL1直梁261
10.2.3自定义用户组件263
10.2.4旋转阵列264
10.3修饰模型268
10.3.1编辑自定义组件268
10.3.2绘制加劲板272
10.4连接274
10.4.1绘制加劲肋275
10.4.2绘制螺栓连接279
10.4.3绘制环形GL2281
10.4.4焊接291
附录ATekla中的常用快捷键294
附录B贝士摩图纸301
附录C双层廊架结构设计图纸304
附录D使用多屏显示器与带鱼屏显示器操作Tekla318
附录E学习AutoCAD的UCS设置321
附录FTekla无法输入汉字的解决方法324
后记3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