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我相信本书有助于推进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资源型企业领导对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时,我更希望本书能对中西部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的协调并进有所贡献。

——厉以宁
【作者】
程志强,陕西淳化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资源经济、农地流转等,在《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
《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纵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研究视角新颖。该专著不是就转型论转型,而是运用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基本理论,从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从煤炭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关系的角度,对煤炭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增长、煤炭资源开发与地方产业发展、煤炭资源开发与地方投资环境、煤炭资源开发与人民生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揭示出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并提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以期构建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这项研究具有开创性。二、具有实际运用的价值。比如,《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在分析理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炭企业及当地农户在煤炭资源开发及加工过程中利益分配关系时,从体制机制方面(如资源产权安排、资源管理体制、资源价格改革、财税政策调整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我认为这真正抓住了矛盾的症结。这些合理建议将对构建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指导意义。三、论据翔实。作者长期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工作,对煤炭资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有切身体会,使研究能够在较深的层次上展开。而且,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作者四次亲赴我国第一产煤大市——鄂尔多斯,深入当地政府、工矿企业、农户家中就煤炭资源开发与投资环境变化、


煤炭资源开发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等进行专题调研,收集全面的、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结论的说服力。


基于以上特点,我相信《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有助于推进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资源型企业领导对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时,我更希望《破解“富饶的贫困”悖论:煤炭资源开发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能对中西部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的协调并进有所贡献。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资源开发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资源诅咒”假说
第三节 本书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本书的写作思路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概况:欠发达
第一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界定及类型
一、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界定
二、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类型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
一、煤炭资源开发地区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能力较弱
二、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
三、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外向度低,出口商品层次低
四、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贫困问题突出
第二章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经济增长研究
第一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增长
一、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个简单的文献回顾
二、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资源产权安排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从煤炭开发中获益较少
二、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价格十分低廉
三、现行的税制政策极不合理,地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资源回采率极低
五、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导致资本大量外流
六、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七、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容易陷入产业低级化恶性循环的怪圈
八、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人们普遍存在依赖思想
第三节 煤炭繁荣对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影响
一、方法介绍及数据说明
二、回归结果及其说明
三、结论性评述
第三章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
一、产业结构现状
二、产业结构的特点
三、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进
一、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进机制
二、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第三节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三、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一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第四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非煤产业的发展
一、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非煤产业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非煤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三、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非煤产业类型
第四章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投资环境研究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与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发展
一、区域投资环境的概念
二、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在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投资环境
一、煤炭资源开发对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促进作用
二、煤炭资源开发对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消极作用
第三节 煤炭资源开发地区投资环境评价
一、基础性因子
二、激励性因子
三、创新性因子
第五章 煤炭资源开发与居民福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第一节 鄂尔多斯市人民福利水平概况
一、总体经济发展情况
二、收入情况分析
三、消费情况分析
四、煤炭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煤炭资源开发、非农参与和农户收入——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农户为例
一、煤炭资源开发与非农收入
二、非农收入与农产收入:已有研究回顾与统计描述
三、煤炭资源开发与非农就业机会的供给:企业数据
四、农户特征、非农参与和农户收入:计量分析
第三节 煤炭资源开发与矿区农民社会心态的变迁——基于村庄微观角度的分析
一、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农民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二、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农民社会心态影响的经验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B村为例
第六章 煤炭资源开发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构建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一、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及应遵循的原则
二、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分析
第二节 中央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一、要把采掘业纳入第一产业的范畴
二、成立“煤炭资源开发与地区发展领导小组”
统筹煤炭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
三、改革煤炭资源管理体制
四、完善我国对煤炭工业的税费政策
五、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六、建立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发展的动态监控系统
第三节 地方政府应采取的政策
一、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二、积极营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努力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产业结构
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尽可能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五、煤炭企业应当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六、关于征收各类煤炭基金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画】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地区仍以第二种路径为主,即直接向区域外输送煤炭资源(包括焦炭、电力等初级产品)来获取收益,特别是实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以来,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显然这并没有违背比较优势,但为什么这些地区不能在这一路径上获得经济增长呢?
实际上这一路径分为两步:
一是开发、输出资源并从中获利,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这种收益在各类经济主体间的配置问题,涉及煤炭资源的定价机制和开发管理机制。如果这些机制有利于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则将会为煤炭资源开发地区获得更多的投资提供前提条件。
二是将煤炭收益转化为各类产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实际上就取决于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投资环境,包括产业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政府管理水平、民众的思维观念等软环境,若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好,无法将资源收益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则依然难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一看法我们实际上可以从近几年来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来加以佐证。
从表2—2不难看出,煤价的上涨的确有助于煤炭资源开发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但是这种经济增长的红火程度和煤炭市场的红火程度却相去甚远,而且东部煤炭资源开发地区尽管在煤炭工业产值和煤炭产量上并不具有优势,但是却在这一轮煤价上涨中获益最多,原因在于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投资环境较好,能将这种资源收益转化为本地投资;而中、西部地区就缺乏这样一种环境,导致这种收益流向外地投资、消费,如近年来关于山西煤炭富豪的奢侈消费的报道颇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