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求索者: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收入纪念徐通锵先生的文章八十余篇,照片二十余帧。真实地反映了一位语言学家的求索历程。他的正直、严格与宽容,他的执著、艰辛、清贫和孤独,都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无论是为人、为学、为师,还是为父。
【作者】
沿着徐先生的道路继续前进 徐通锵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噩耗传来,不胜悲痛。听到他生病住院的消息,总以为还有时间,谁知没有来得及去看望,真是遗憾之极!我们失去了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一位身体力行的耕耘者,一位奋不顾身的老将。 徐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师一辈的长者,他们这一代从事理论语言学的工作者到了中晚年,从前辈和自身的经历中终于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理论研究不能空对空,要紧密结合汉语的实际做实实在在的研究,才能搞出名堂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理论语言学不受重视,好像引进和介绍国外的理论和方法,给从事实际研究的人提供一些参考借鉴的资料,就是在做理论语言学,最多也就是做语言学史的研究。徐先生他们开始领悟到,理论语言学不受重视,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怪自己不争气。从别国窃得火来,意在煮自己的肉。你只会从别国窃取火种,但只是让他人来煮肉,自己却不愿煮或不会煮。他们把这一切身的体会语重心长地传授给学生一辈,从此拨正了理论语言学在我国的航向,我自己也是受益于这一教导的人之一。 ……
【内容】
《求索者: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徐先生生平和对徐先生学术思想的述评。第二部分“为学篇”,是学界同仁对徐先生在总体学术思想、历史语言学、字本位三个方面学术成就的缅怀。第三部分“为人篇”,是徐先生的中学同学、大学同学、教研室同事、同专业同事、“文革”结束前汉语专业学生、外校学界同仁、专业外同事、好友对徐先生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生活侧面的追忆。第四部分“为师篇”,是徐先生的硕士、博士生和“文革”后汉语专业70、80、90、00年代直接受业于徐先生的学生对老师的怀念。第五部分“为父篇”收有徐先生之子的亲情回忆。第六部分是挽联诗文唁电唁文摘选、家属的致谢信。第七部分附录,收有徐先生生前最后一封邮件、徐先生访谈录、徐先生论著总目。此外,书前还收有徐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20余幅。
【目录】
徐通锵先生生平n一生探求:结合中西贯通古今立足汉语建设语言理论——徐通锵先生学术思想评述n沿着徐先生的道路继续前进n孜孜不倦的求知者n汉语研究与字本位——悼念徐通锵先生n他“思想过”?“徐通锵难题”n具体语言研究与语言理论研究相结合——怀念徐通锵先生n徐通锵的历史地位n徐著《历史语言学》n心底相通自古今——悼徐通锵先生n徐通锵先生与《语文研究》n纪念建设汉语本体语言学的旗手徐通锵先生n沉痛哀悼徐通锵先生n跟随徐通锵先生学习“字本位”——沉痛悼念我最敬仰的中国语言学大师n先生已逝,理论犹新n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语言理论概述n深切怀念同窗好友徐通锵n怀念徐通锵 学习徐通锵n看来朴素无华实则光彩照人——悼通锵n“徐格里”,走好n斯人已逝吾失良友——悼念徐通锵教授n痛悼老友徐通锵n悼念徐“老头”通锵兄n在语言学领域中辛勤耕耘一生的学者——悼念通锵n悼通锵兄并追忆几位学长n怀念通锵兄n勤力垦拓 著有实绩——追怀师兄徐通锵教授n哭通锵n痛悼挚友通锵n一位真正的学者——长念通锵n春蚕到死丝未尽——怀念徐通锵老师n记徐通锵先生二三事n徐通锵老师,安息吧!n回忆跟徐通锵老师的点滴交往n一位实实在在的老师n徐老莞尔在安息n像徐通锵先生那样探索中国语言学的新路n治学大道 永垂不朽n纪念徐通锵先生n一介书生 清清爽爽——追怀徐通锵先生n感念徐通锵先生对我的教诲n真正的学者徐通锵先生n怀念徐先生n一米温暖的夕阳——我所知道的徐通锵先生n大家风范 高山仰止——写在徐通锵先生辞世百日之时n师祭n一件小事n难忘的合作n严谨却不因人而废言的徐通锵先生n一颗平静而跃动的智者之心——怀念徐通锵先生nn令人怀念的十九斋——追念徐通锵先生n朴实认真,疾恶如仇——忆通锵同志n悼念徐通锵先生n行过未名湖边n比我老的“老头”n斯人已去 真情常在n徐老师指导我做硕士论文n怀念徐老师n徐老师是指导我科研上路的严师n师恩难忘——徐老师领我走上语言学之路n老师引领我思想飞扬n一位特立独行的语言理论家——追思我的导师徐通锵先生n这师,这情,这般怀念n怀念敬爱的徐老师n跟徐老师做论文的那些日子n师者如斯,逝者如斯n徐门问学记n徐老师学术思想助我完成博士论文n那无拘无束的幸福n怀念徐通锵老师n一份难忘的作业n永远的引路人n回忆徐通锵老师n蚂蚱说——徐师归去纪事n清风徐来——来自蚂蚱三n高山仰止,纯净高远n怀念徐老师n您在天堂还好吗——怀念徐老师n我心中永远的徐老师n恩师·爷爷n给徐伯伯的一封信n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纪念我的父亲n挽联、诗文、唁电、唁文选n致谢信n最后一封邮件n徐通锵教授访谈录n徐通锵先生论著总目n编后记
【书摘插画】
不久前徐涛把《语言学是什么》一书给了我,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这本书是徐通锵老师去世后出版的,但不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他还有一部书即将出版。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称颂学者为学术献身的精神,对徐通锵老师来说,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未尽”。这不仅是说他在身后还有著作出版,而且是说他对学术的贡献影响深远,泽被后人。n  我称他为“老师”是理所应当的。1957年我进入北大,第一学期就有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徐通锵老师和殷德厚老师一起给我们上课。那时徐老师是年轻教员,我们班上有的同学年龄比他还大。1962年我毕业留校,第一年在写作组,后来到古代汉语组,和徐老师不是一个教研室,接触不太多。后来汉语专业的教员经常在一起活动,接触得比较多,特别是90年代住到畅春园以后,我住一单元,他住三单元,晚饭后散步时经常能碰到,有时也上他家去聊聊,关系就更近了。我觉得徐老师是一个有见解的人,很多事都比我看得深,也是一个坦诚的人,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所以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其他问题都愿意和他谈谈,听听他的意见。至于他治学的严谨和勤奋,创新和执着,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