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秦红增,1967年生,陕西合阳人。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获中山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社会学、人类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社会评估与咨询等,出版专著《桂村科技:科技下乡中的乡村社会研究》《瑶族村寨的生计转型与文化变迁》等。曾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内容】
????秦红增编著的《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以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新型农民”即“文化农民”研究,以明确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的行动群体和受益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乡村教育;二是民族地区和谐乡村生态、社会与文化“三和谐建设”,即通过典型个案分析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的目标、内涵、路径等问题,以期探求中国乡村转型与重塑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乡土变迁与重塑--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研究》对中国民族地区乡村未来发展方面做了预测,认为“文化多样”是统领。只有这样,乡村才拥有与城市不同的发展优势,才可与城市发展相互协调,才能在维持人类文化多样性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回顾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关照与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田野工作概述
第二章? 文化农民与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持续与和谐:参与式或内源式发展新思维
? 第二节? 他者视野:孟加拉国、中国台湾等地的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本土反思:文化农民与和谐乡村建设
第三章? 文化农民的群体特征与生成机制
? 第一节? 文化农民的群体特征:素养、知识与技能
? 第二节? 现代农业技能习得与文化农民的生成
? 第三节? 现代农业技能教育:地方性知识视角
? 第四节? 农村妇女现代农业技能习得方式省思:东面村
? 过山瑶的例子
第四章? 田园竞秀与诗意栖居
? ——民族地区和谐乡村生态建设
? 第一节? 田园家园同构:文化农民的和谐乡村生态观
? 第二节? 家园生态建设之一:雨卜苗寨公共卫生
? 第三节? 家园生态建设之二:布努瑶、红瑶村寨
? 环境卫生比较
第五章? 超越村落与村落重构
? ——民族地区和谐乡村社会建设
? 第一节? 超越村落:文化农民社会资本的扩展及其结构
? 第二节? 民族地区家庭养老土地支持方式
? 第三节? 乡村生计转型视野下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 以石丰村壮族为例
? 第四节?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 以石丰村为例
? 第五节? 村落公共空间重构与社区认同:
? 濑浩屯壮族的例子
第六章? 民族文化展演、重构与文化自觉
? ——民族地区和谐乡村文化建设
? 第一节? 民族文化展演的功能及意义
? 第二节?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再建构
? 第三节? 族群文化标识与文化自觉
第七章? 乡土知识、现代科技与乡村重塑
? ——布努瑶族、壮族的例子
? 第一节? 乡村社会的两类知识体系
? 第二节? 现代科技、生计模式与乡村文化变迁:
? 布努瑶的例子
? 第三节? 乡土知识、现代科技与新型农庄经济:
? 柳江成团壮族的例子
第八章? 文化多样与民族地区的乡村和谐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民族地区和谐乡村建设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
? 第三节? 文化多样与民族地区的乡村和谐
后记
【书摘插画】
暂时没有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