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经典著作,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中华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其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则,以及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阐释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根源,所以成为学习中医的之书。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后世学者见仁见智,或认为成书于远古即三代之前,或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经大量文献考证,其最晚成书年代应在西汉中后期。关于《黄帝内经》作者,从该书内容中所体现的不同学术观点、多样的文字特点、丰富的文体形式来看,并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历经数百年众多医家、学者理论观点、学术经验的总结。由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后人对其称谓极为尊崇,故书中所论皆以黄帝与其臣子的问答形式呈现,且古人多崇“厚古而贱今”之美德,故把著作假托黄帝以示珍重。关于《黄帝内经》的内容,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素问》所论主要体现为中医基本理论、辨治方法与原则;《灵枢》则主要论述针灸与经络等内容。

  《黄帝内经》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明确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所论之阴阳五行理论、藏象、诊法、治疗、养生、针灸等中医学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及后世历代医家、相关著作皆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蕴涵着古代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包含着古代哲学、天文、地理、气象、历法、季候等内容。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与学者皆喜研读此书,’体会其文意、文法,汲取其精华。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将自然界与人体相统一,以此来认识人体自身的问题,这些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背景下凝炼而成的,因此历代文人雅士及医者无不研读此书。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朝代更迭,历经辗转传抄,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使得大部分原著散佚,所存部分亦混乱难懂。虽经后世医家订补,但由于该书所形成的历史时期文字古奥,语句艰深,词义深晦,使得中医初学者难以领悟其深刻的学术内涵。因此,将《黄帝内经》古朴、深奥的语言文字,用白话文的形式加以诠释,用现代语加以语译和解释,使学习者易读易懂,是十分必要的。本书以《黄帝内经》为据,在语释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古代注疏本和现有的同类著述,比较分析诸家的注释。原文基本以王冰次注本为准,在部分词句上参考《黄帝内经太素》、《甲乙经》等校订。同时,吸取了诸多同行专家的意见,对其原文及现代译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编整,力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但使文句更加流畅,且更能体现原文的主旨与学术思想,以供研究和参考。
【作者】
  柴剑波,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常年从事中医药研究,对中医古籍研究颇深,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对中医药的发展影响深远。工作之余从事医学著作,将自己的医学心得与实践经验编撰成书,使更多人受益。
【内容】
暂时没有内容
【目录】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一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二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下  册
黄帝内经。灵枢
《黄帝内经.灵枢经》序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脏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腧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书摘插画】

暂时没有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