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指导



著名学者陈明教授主编



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诵读
【作者】
陈明,教授,中国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1994年创办思想学术性辑刊《原道》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创办“原道”网站及“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比较关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在当代所具有的意义。出版的著作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等。 李学勤,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内容】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颜氏家训》《老子》《庄子》《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众多中华传统名篇。本丛书由著名学者陈明主编,并请著名中青年学者校勘注释。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千百年来流传广泛的启蒙教材,是中国古代蒙学系列著作的代表。本书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合为一本,组合后的《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部分,在历史上对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目录】
三字经.............................. 1



百家姓............................. 61
【书摘插画】

出版前言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从易于诵读和应该诵读的角度选取传世经典,书目包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大学 中庸 弟子规 孝经 朱子治家格言》

《老子 庄子(选)》

《论语 孟子》

《颜氏家训》

《诗经(选) 楚辞(选)》

《千家诗》

《宋词三百首》

《古文释义》

丛书由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担任顾问,陈明教授主编。李先生从诵读难易、文化价值、版本源流等角度对书目认真推敲,提供了珍贵的指导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三字经

【导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想必几乎每个华夏儿女都能吟诵上几句。《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流传至今的众多中华传统经典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目前一般认为《三字经》为南宋王应麟所著。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 淳祐元年登进士第,因长于经史考据,熟悉天文地理、掌故制度,故一再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应麟忠直敢言,学问渊博,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皆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考证也颇为精洽,著述颇丰。据《宋史》记载他是一位忧时、爱国,并能参与政事的人。不仅如此,他在蒙学教育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更是独树一帜,除被赞誉为“千古第一奇书”的《三字经》外,王应麟还著有《蒙训》《补注急就篇》《小学讽咏》《小学绀珠》等百余卷蒙学及文字学著作,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和身体力行。《三字经》就是王应麟为了更好地教育本族子弟而编写的融会了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后世文人相继对《三字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和修改。虽经多次增补和修改,但《三字经》所体现的“仁义诚敬孝”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以及其“三字成句,句句叶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编排体例却是一脉相承并不断发展的。《三字经》自成书近八百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儿童识字知理的重要教材,广为流传。而且,《三字经》的影响不仅限于国内,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流传到了国外,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三字经》的影响颇广。并且《三字经》还被翻译成了拉丁文、英文等多种文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之中,把它作为道德教育教材之一。由此可见,《三字经》流传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中也属罕见,这也足见《三字经》之魅力。

《三字经》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首先,是其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三字经》取材多源于古代典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其核心思想是“仁义诚敬孝”的传统道德观。而《三字经》在整体内容上又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学习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讲礼教规范、思想信仰。第三部分介绍社会生产、生活和封建社会的文化常识。这些都是很基础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常识,如三才、三光、四时、四方等。第四部分是历史常识,上自羲皇,下至清朝,并论及治史及学史的重要性。最后一部分是介绍历史上发奋求学成才的人的故事。各个部分构成结构严谨的整体,重点突出又内容完整丰富。在诵读《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其次,《三字经》独具的魅力还在于它的独特编排体例。《三字经》全书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概括性极强;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同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充满乐观精神,读起来轻松愉快。

以上所述也是今天我们继续诵读和传承《三字经》的意义所在。虽然《三字经》成书年代距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而且其中一些体现封建伦理道德的部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要求了,但其体现的传统中华美德却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学习和传承的。例如,《三字经》先后列举多人作为勤学成才的榜样,姑且不论这些人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如何,但归结到学习方面,仍然是可以借鉴的。当然,今天我们学习《三字经》也需要将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观念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使中华儿女在继承中创造。

人之初[1],性[2]本善。性相近,习[3]相远。

苟[4]不教,性乃迁[5]。教之道,贵以专[6]。

【注释】

[1] 初:开始。这里指人刚出生的时候。

[2] 性:人的本性。

[3] 习:在成长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习惯、秉性。

[4] 苟:如果。

[5] 迁:改变,变迁。

[6] 专:专心一致。

昔孟母[1],择邻处[2]。子不学,断机杼[3]。

窦燕山[4],有义方[5]。教五子,名俱扬[6]。

【注释】

[1] 孟母:孟子的母亲。

[2] 择:选择。处:安家居住。孟母为培养孟子,曾三次搬家,最后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才受环境影响认真学习。

[3] 机杼:织机上穿引纬线的梭。孟母曾剪断快要织好的布,教育逃学的孟子学习要持之以恒。

[4]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时期燕山人。

[5] 义方:很好的教育方法。

[6] 俱:都,全部。这名话是说:窦禹钧教育有方,五个儿子都科举登第,名扬于世。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

子[2]不学,非所宜[3]。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1] 惰:懒惰。

[2] 子:小孩子。

[3] 宜:应该。

玉不琢[1],不成器[2]。人不学,不知义[3]。

为人子,方[4]少时,亲[5]师友,习礼仪。

【注释】

[1] 琢:雕琢。

[2] 器:精美的器物。

[3] 义:道理,礼仪,行为规范。

[4] 方:正当。

[5] 亲:亲近,尊重。

香九龄[1],能温席[2]。孝于亲,所当执[3]。

融[4]四岁,能让梨[5]。弟[6]于长,宜先知[7]。

【注释】

[1] 香:黄香,东汉人。九龄:九岁。

[2] 席:卧具。这句话是说九岁的黄香孝顺父母,在冬季寒冷时用身体帮父母暖卧具。

[3] 当执:应当做到。

[4] 融:孔融,东汉末鲁(今山东曲阜)人。

[5] 能让梨:年仅四岁的孔融就知道将大的梨让给兄长,把小的留给自己。

[6] 弟:同“悌”,指尊敬和友爱兄长。

[7] 宜:应当。知:明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