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作者生于前清末年,开始工作时,赶上北洋军阀的末期——张作霖大元帅统治时期,曾目击国民党的兴起到它在大陆的覆灭。又曾在新中国度过几十年不平常的岁月,经历长期的风风雨雨,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拨云雾重见青天,过了近十年的充满希望、令他愉快的时光。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六十年时日中,作者曾五次亲自创建过报馆,又曾五次亲手埋葬(被封或被迫停刊)它们。其中经过,也许只有作者一人明其前因后果,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至于所接触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难屈指数。为了对这段历史负责,作者戏言趁记忆力尚未完全衰退之际,抓紧时间,尽可能加以回忆,如实地写出来,公之于世,与便有了这本回忆录。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本书为著名报人徐铸成的“搁笔”之作,自1985年3月开始动笔,历经两年杀青。以平实流畅的笔触,加忆了作者八十年丰富而坎坷的人生历程,着重于作者的记者生涯及所参加的政治活动,涉及了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自称:“司马温公有一句名言:事无不可对人言,我凑上一句,脸有是非堪自信,作为一副对联,用以自况。所以,自己在写回忆录的时候,用不着推敲,更毫无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之处,可以信笔直书,无所隐讳。当然,因年已日近钟鸣漏尽,有些琐碎的细节,是记忆不周全了。”徐铸成曾任一、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民盟中央委员,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5
n
【目录】
前言
我为何写回忆录(代序)
楔子
第一章 负箧求知(1907-1926年)
第二章 步入报界(1927-1937年)
第三章 主持笔政(1938-1948年)
第四章 民主报人(1949-1957年)
第五章 坎坷生涯(1958-1976年)
第六章 游历著述(1977-1987年)
附录
“阳谋’亲历记
死的解放
后记
徐铸成生平简表
【书摘插画】
《徐铸成回忆录》:
  第一章 负箧求知(1907一1926年)
  1907年 出生
  1907年6月24日(岁次丁未,农历五月十四日),我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城内东珠巷狮子巷口一个大杂院中。
  这座宅子,是城内有名的破“墙门”,正厅三楹,还是明代遗留下的古建筑。同居有十余家,大半系同姓疏房,各分居一二间这祖遗产业。
  曾祖仲安公,稍通文墨,只有自置薄田二十余亩,主要靠经管族中公产维持一家生计。是年他七十八岁,经常盼望在翌年八十初度时能得一曾孙,这样,在“撒手”见阎王时,就不必下跪了。我的出生,实现了他老人家梦寐以求的想望,“其喜可知也”。
  祖石樵公,时年五十六岁,在酿酒行经管账目。我的祖母宗氏,对我最为宝爱。生有三位姑母,长次两位已适范氏、余氏,均居农村,有一叔父,早岁在酱园当伙计。
  曾祖母及我的母亲,均朱氏。
  1908年 一岁
  是年曾祖父八十初度,特请宜兴第一家照相馆——蓉镜轩来家摄“合家欢”,曾祖特在额上题有“八旬大庆,四世同堂”八个字以志庆。
  1909-1919年 两岁至十二岁
  1909年,曾祖病逝,我已能麻服匍匐在灵前,掩面做悲哀状。
  1910年,我的父亲少石公(讳家骥)十六岁即在邑东南之湖?乡设余氏家塾,教我姑婆家的几位表叔及异姓子弟。是年秋,上海革命维新空气吹来此小城,乃赴江阴入师范传习所学习半年。
  1911年,辛亥年,是年十月爆发武昌革命。是时宜兴分为宜兴、荆溪两县。我家适在宜兴县衙门的隔壁,一时谣言汹汹,说保安队将来攻打县衙门。祖母乃偕我避居西庙巷我新出嫁的三姑周家。不数日两县县太爷均被保安队护送出境,城乡宣告光复,我仍随祖母回家。
  1912年,五岁。剪去辫子,城内哄传“白狼来了”(即白朗起义),惊恐万分,傍晚即家家闭户。祖母又偕我逃至西庙巷三姑母家。
  1913年,六岁。入对门汤氏家塾,从汤次雅先生开蒙。学费每季五百文。
  1914年,岁次甲寅。祖父石樵公忽疽发于背,呻吟病床历六月,秋间逝世。从此再无为我买玩具、偕我往茶馆吃早点的人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