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在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中,信息和教育很重要……全世界艾滋病研究者正在尽力寻求治疗HIV的药物和疫苗,但如果不改变人类的行为,我们的斗争终将失败。
——艾滋病病毒发现者、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塔尼尔教授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热有生命的人!
4年足迹遍布晋冀豫皖艾滋病高发区;7次进入“艾滋病村”××村;12次赴河南艾滋病疫区实地调查;40多天与艾滋病患者零距离接触。
截至2005年11月初,作者采用写本书的历程已被《中国青年报》、《青年时报》、《法制早报》、《生活晨报》等媒体以整版的篇幅予以重点报道,另有《南京晨报》、《深圳晚报》、《衢州日报》、《金华日报》等10多家平面媒体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北京电视台《社会透视》栏目、浙江电视电《公共关注》栏目、安徽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九洲连线》栏目、浙江文艺广播、杭州电台《新闻综合频率——新闻零距离》、《西湖之声》等多家广播电视媒体进行了报道或专访,人民工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易、搜狐、雅虎、千龙、腾讯、凤凰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金融网、健康报网、浙江在线、浙江都市网等70多家网站进行了摘编或转载、社会影响很大。

【作者简介】
杨松,山西闻喜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在京学习、工作近8年,曾从事记者、教师工作。近年来累计发表文字作品23万余字。摄影作品近400幅。参与编写专著1部,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从2000年起开始搜集资料并进入艾滋病疫区进行社会调查,足迹遍及山西、河北
【目录】

骚动篇
悲歌回响
骚动的村庄
现状篇
“艾滋病村”印象
可喜的现状
谜局篇
村里的待解之谜
治艾良方谜局
困局篇
村里的待解之困
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展望篇
初现曙光的抗艾模式
探索中的新模式
知识篇
有关艾滋病的常识
防艾抗艾大家谈
严峻的抗艾形势
小结篇
调查结束后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杨松今年23岁,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大二的学生。1999年,杨松中专毕业回到家乡。偶然得知老家发现有人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更让他震惊的是,自己的学费中就有一位亲戚卖血换来的钱!
从此,艾滋病问题引起了杨松的强烈关注。此后的几年里,他查阅了大量关于艾滋病方面的资料。
2004年,杨松放弃工作参加高考,成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的一名大学生。2004年高考结束后,杨松深入河南省一些地区对艾滋病进行实地调查。为此,他把工作5年攒下来的7万元钱,除了交学费,大部分都用在了这项调查上。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杨松完成了自己的调查报告。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把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从“极力隐瞒———逐步暴露———有效防治”的过程告诉世人,以河南模式为蓝本,给其他有艾滋疫情的地方政府一些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