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风靡台湾的工作圣经,职场生涯的良师益友。鸟、骆驼与鲸鱼的故事,8年再版18次,蔡志忠、幾米、冯仓、李多钰、许知远、刘苏里鼎力推荐。
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给职业经理人和一般职员读。它让我们的工作更充满乐趣,使我们的工作更符合生活本来的意义,也使我们在工作中看到生命的光芒,我相信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会豁然开朗的感觉。
——冯仓 万通集团董事长
这是一本有着古典的职业理想与教化情怀的著作。假如你还没有被一夜成名的成功秘笈引入事业歧途,这本用数十年的经验与坚持写就的工作宝典。将让你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体会成功并收获幸福。
——李多钰 知名媒体人
兴致盎然的故事集,朴素而敏锐的工作领悟。它理应登上每个年轻人的阅读榜单,它不一定使你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更成功,却一定可以使它更欢乐。
——许知远 青年学者
《工作DNA》,你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图书类别,它是一位男子汉对工作的宣言,是一位待工作有如生命的人的人生宪章,是一位出入江湖的“大哥”为自己“立此存照”的座右铭。
——刘苏里 万圣书园总经理
郝明义是我知道的*厉害的出版人,如果将来数字出版有所大的进展,一定会和他有关联,所以他的《工作DNA》一定对你有所助益。
——蔡志中卢 著名漫画家
如果一个人可以同时做很多事并且都做得很好,那么他的工作DNA一定比别人更强。
——幾米 著名漫画家
工作的人,是三种动物。
鸟:当我们在基层的时候
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怎样寻找一个心爱的工作,爱情与**个工作。
骆驼:进入中层干部的时候
贵人是怎么出现的。
鲸鱼:成为决策者的时候
大亨的十二个信条,下台的品位。
【作者简介】
郝明义,郝明义——轮椅上的大家。从小,他患了小儿麻痹症,被认为将来只能做一些静态的工作;大学毕业时,他和朋友办了家公司,只为为了给他喜欢的女孩子一个工作;再后来,公司倒闭了;再再后来,他的脊椎严重扭曲变形,医生告知他:好不要再上班,尽量做一些趴着工作的
【目录】
自序 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
Part1.某些看法
鸟、骆驼与鲸鱼的故事
工作比床重要
游泳和上班族的世界
不敢独享的八个字
意念与志向的不同
四种竞赛与工作
“坐三望二抢一”的谬误
Part2.如何开始个工作
怎样寻找一个心爱的工作(之一)
怎样寻找一个心爱的工作(之二)
爱情与个工作
一个排斥了三十年的工作
工作选择之一:大企业
工作选择之二:小公司
工作选择之三:政府机关
工作选择之四:自由职业
新出校门不建议的两个选择
Part3.当我们在基层的时候
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
怎样善用公司这所学校
小螺丝钉的光芒
不要让自己成一种很讨厌的人
比尔·兽盖茨和沈从文
泰坦尼克号之外
卡麦隆的另一个故事
宇宙旅行与Homepage
杰伯斯的故事
如何中开始改变工作基因
梁启超的一句话
Part4.基本功
情绪的力量
承诺的范围
纪律的作用
诚实的定义
羞耻的推动
工作伦理之一:公私之别
工作伦理之二:主从之分
工作伦理之三:不背后说话
……
Part5.某些人
Part6.进入中层干部的时候
Part7.某些训练
Part8.当我们成为决策者的时候
Part9.某些参考
Part10.某种结语
后语 个把工作概念带进我生命的人
附录 一个出版者对21世纪的一些想法
博客留言
【内容简介】
工作是什么?在我们还没弄清楚真义时,工作已经无声无息地进驻我们的生活,占据我们的生命。对于工作,有的人乐在其中,有人欲迎还拒,有人反对到底。本书作者郝明义则显然当作是一种生命的觉悟。
本书是少数从既深且广的界面来谈“工作”,又能提供极为受用的实务经验作佐证的著作。作者把工作中的人,按资历的深浅,分为三种阶段:进入社会不久的新鲜人、中层干部与高层主管。并将这三个阶段新颖地比喻为三种动物——鸟,骆驼和鲸鱼。三种动物各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不同的机会与风险。如果读者能认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就能更了解自己在不同层次的角色,也能摆脱一些接近于宿命的纠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几乎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资深人士。不论你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职位;是正在品尝和享受成功的滋味,还是刚被拔擢准备一展身手;是在为挫折和中伤感到泄气,还是正在犹豫着要不要换跑道,为下一步该怎么走而苦恼: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和指引。
【免费在线读】
自序: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
  《工作DNA》版在1998年出版之后,很快就有大陆的出版人来找我谈,希望能够出一个简体字版。
  我一直犹豫着,没有答应。
  犹豫的理由,在于当时(其后当然更是),大陆经济蓬勃发展,那么多人掌握机遇,不论在创造财富或事业规模上都有极为惊人的成绩。在那么多成功的表率之下,一本不谈如何发财,不谈如何成功,而只是一个人在谈他如何看待“工作”这件事情的书,很可能难免喃喃自语之讥。
  我很想跟大陆的读者分享我的经验与心得,但是,很希望打算出版的人能告诉我,他为什么认为在今天这个一切往钱看的社会里,这本喃喃自语的书有出版的意义,以及如何把这个意义传达给读者。
  这两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我也就把这本书的出版搁在那里了。
  所以,今天终于能有大陆版的出现,我要先谢谢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的创办人。苏里是多年老友。每次来北京,他的书店是我必去之地,一去总要逗留几个小时。那个书店,不论从平台还是书架上,总是能让我找到一些其他书店不容易找到的书。
2006年1月见面的时候,他告诉我,近他写了篇文章谈《工作DNA》这本书。这本书我多年前送给他过,一时只是好奇怎么他近会写文章谈它。读了文章后,明白了原来他束之高阁多年,近才翻出来读到,因而极为用力地推荐了一把。他文章里的溢美之词,我不敢当,但是对他后来建议我一定要出个大陆版这件事,倒引发我又搬出原来那两个问题,很认真地和他讨论了一次。
  他先回答了我个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
  苏里承认:大陆的社会环境里,大家对发财致富这件事情的关心,仍然特高。那一天,他还特别唱了一首很流行的歌给我听:
  “我赚钱啦,赚钱啦
  “我右手拿着NOKIA,左手拿着MOTOROLA
  “我买油条买两根,吃一根,耍一根
  “我买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所以,他回答我要出版这本书的个理由,就是正因为现在谈发财,谈挣钱的人太多了,所以,需要有人提提不同的观念。
他感叹地说,现在很多人不是家庭,也不是工作,都是“挣钱”。有个跑“面的”的人,因为妈妈订下每天不跑六百元,不准回家的规矩。所以他拼了四年。结果腰直不起来了。
  苏里说,正因为我这本书不是谈挣钱,谈发财,所以应该介绍给大家。
  他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比较少人关注工作本身的这件事情,所以,照他的观察,太多人不知道怎么工作。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有:搞不清楚岗位、职责、职位、工作这些概念,往往不做自己该做的事,却去想不该想的事。
  那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讲他店里一名职员的故事。
  那位职员来自农村,很年轻。苏里原以为他会非常刻苦耐劳。但事实不是,他非常松懈。纳闷了一阵之后,苏里决定去找他谈谈。
  这位年轻人果然很不快乐。对这件事不快乐,对那件事也不快乐。
  苏里听了半天,问了他一句话:“那我知道了。你一定是很羡慕一种人。我说给你听听,你看对不对。”接着,他说了:“你,是不是很想当皇帝啊?”
  那位年轻人,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天,苏里还谈了许多其他的观察,譬如许多人有的“宝马情结”啊,总是这山看那山高,吃亏在自己啊等等。但打动我的,还是那个跑“面的”的人,以及那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
  的确,我不应该顾忌这本书与社会气氛的不搭,相反地,正因为这个理由,才应该出版这本书,以便对有需要的人(即使不多),产生点儿参考作用。我这样开始了这本书大陆简体字版的出版准备工作。
  首先,我在新浪开了个博客,拿我过去的文章,来看看读者的反应。
  另外,我着手大幅增写文章,针对大陆读者可能更实际的需求,扩大一些内容。
  我自己从这两件事里收获很多。
  , 从博客的响应里,固然看到有人提出“为什么不谈赚钱而要谈工作”的质疑,但是更多响应让我感受到我所谈的主题,也是他们所关心的。有一些响应,还可以让我哈哈大笑。譬如,《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那篇文章,就有一位回应:“三十岁之前,女朋友跟人跑了,也不要太计较。”
  第二, 我有了近八年前的著作的全新修订扩增本。这也就是现在你所看到的这个版本。
  苏里还帮我介绍了一位十分有热情,又有能力的朋友尚红科。红科给我实际的内容提出十分贴切的建议。
  谢谢苏里、红科,以及在这几年时间里,一直鼓励我在大陆出版这本书的朋友们。
  谢谢。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