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前言
导言 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三次飞跃
 三、科学社会主义面临新的挑战
 四、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二、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三、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分析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资源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四、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创立
  二、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资本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四、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关于未来社会的大致轮廓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节 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二、国际工人协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欧洲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三、 第二国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的新阶段
  四、科学社会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新硕果
  五、 第三国际促进科学社会主义与东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新结合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扩展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开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争论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理论、社会历史根源和弊端
  四、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成就与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一、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直接动力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二、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实践表明,只有改革才能发展
 第二节 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目标
  一、社会主义本质
  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三、社会主义建设要两个文明一齐抓
  四、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
  五、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七、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章 站后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与各类社会主义思潮的变动
 节 站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和矛盾的深化
  一、站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
  二、站后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和各类社会主义思潮的动向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
  二、欧洲共产主义
  三、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他各类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
 第三节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节 社会主义在斗争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曲折的原因
  三、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曲折准备着新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历史的总趋势
  一、当代世界仍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二、苏联、东欧演变阻止不了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三、站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改变不了其灭亡的命运
 第三节 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走势
  一、走多样化民族化发展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国家“质”的提高和各国革命力量的整合
  三、社会主义革命仍将在资本统治的薄弱环节先突破
  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联合
【内容简介】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了解实践经验,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书以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为主线,包括导言和五章内容,分别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站后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变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等问题。
本书可作为各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各级党校学员和地方宣传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