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2 符号和缩略语
4 帧结构
4.1 参考模型
4.2 字节格式
4.3 帧格式
4.4 链路传输
4.5 物理层接口
5 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5.1 确认/否认(AFN=00H)
5.2 复位命令(AFN=0lH)
5.3 链路接口检测(AFN=02H)
5.4 中继站命令(AFN=03H)
5.5 设置参数(AFN=04I-I)
5.6 控制命令(AFN=05H)
5.7 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06I-I)
5.8 查询参数(AFN=0AH)
5.9 请求1类数据(AFN=0CH)
5.10 请求2类数据(AFN=0DH)
5.11 请求3类数据(AFN=0EI-I)
5.12 文件传输(AFN=0FH)
5.13 数据转发(AFN:10H)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数据格式说明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事件代码ERC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数据冻结密度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出错否认代码E砠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短信(SMS)传输接口分拆
【内容简介】
1996年原电力工业部颁发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规约(试行)》(以下简称“1996版规约”),经过八年多的实际运用,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大量应用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1996版规约”本身也在这些实际系统的应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扩展。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与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系统发展的需求变化,保证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有必要对“1996版规约”进行修订。
本规约的修订是在“1996版规约”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营销[2004]116号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功能规范》和Q/GDW 129-2005《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并结合目前实际、今后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需求进行的。在修订过程中,多次召集科研、用户和生产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
本规约遵从GB/T 18657(等同IEC 60870-5)推荐的传输规约模式,采用三层增强型结构,适用于平衡式和非平衡式等通信网络。
本规约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