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孔子的学说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要认识它,从哪里人手呢?传统文化以思想学*为深厚,思想学中又以儒学的影响*大,所以从儒学创始人孔子谈起,顺理成章。而且就个人的作用来说,孔子也称得上传统文化*有代表性的人物了。 孔子的生平,大家都有所了解。他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山东曲阜是他的家乡。孔子在一生中做过不少事,年轻的时候学习过音乐,管过财务和放牧,晚年的时候还做过官,但主要的是办学,教书育人,当了一辈子老师。另外,他还主持整理了《诗经》等古代文献,编订过《春秋》等史书,在历史学和文学等领域里,都有开创性贡献。单凭这些,孔子就称得起文化伟人了。但是孔子的价值远不止这些。使他成为世界名人、跻身于人类*杰出思想家之列的,还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 孔子并不是只知埋头教书或做学问的人。他非常关心社会的状况,关心政治,关心人生,一有机会便积极参与并热心宣传自己的主张。所谓儒学,就是在参与和宣传中形成的。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什么是*核心的内容呢?应该说是他关于“人”的学说,也就是人本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就有,孔子则把它系统化了。在他的言论集《论语》中,从头到尾都在讲“人”。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基本的出发点。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他*看重人,对有关人的一系列问题都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如何做人:要讲道德,要学习,要忠恕,要诚实,要崇尚节俭,要能为理想献身,等等。又比如人与人的关系:要尊重别人,不强加于人,要孝敬长辈,兄友弟悌,要诲人不倦,等等。孔子在和弟子们的交往中,就很好地体现了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关系。对于当时人差不多都相信的“上天”、“命”和“鬼神”,孔子没有也不大可能去公开否定,但是他自己从不谈论“怪、力、乱、神”,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他对弟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的事还管不好,怎么能管鬼的事?他病重的时候,弟子提出为他祈祷鬼神,他也不同意。可见,孔子内心对鬼神没有兴趣。重人事而轻鬼神,孔子摆脱了原始的宗教观念的束缚,创立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人学,引导人们关心人间的各种事务,积极人世,从而也就为我们民族打开了一条求实务实的独特思想之路。过去有的外国学者把儒学称为“儒教”,这是不对的。因为儒学是以人为本的学说,而不是像宗教那样,崇拜一个或一群神。 在研究人的时候,孔子特别强调“仁”。从字面上看,“仁”有慈善、宽让、行德等含义,孔子又把它上升为一种伦理道德,一种政治理想。他认为做人就要“为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人生的准则。从政治上说,统治者对百姓要有仁慈之心,以德服人,才能建立理想而稳定的**。孔子主张用“礼”管理社会,教化众人。礼表示的意思很多,既是指社会宗法等级制度,也是指人的道德规范,还包括礼节仪式的具体规定。没有礼,仁就无从体现。可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所以,礼是仁的形式,“仁”才是实质和目的。 孔子的人本思想和仁学理论,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作用,可以说奠定了古代社会的思想基础。举个例子,世界上影响*广泛的意识形态是宗教,而在我国,宗教从来没有像许多外国那样,形成**政治的势力,或者因为信仰不同引发大规模仇杀和武装冲突。尽管有些封建帝王也极力宣扬佛教或道教,不少善男信女也烧香拜佛,求神保佑这保佑那,但都没有造成宗教的狂热。不管宗教文化多么热闹神气,普通中国人总是信守“人”的准则,本分地过“人”的生活。兴家立业,男耕女织,刻苦读书,求取功名,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关心国事,报效**……这些观念根深蒂固。佛祖也好,天尊上帝安拉也罢,都动摇不了。南朝梁武帝曾大力推行佛教,还出家当和尚做示范。有一次,他看见画家张僧繇把孔子与佛画在一起,就追问起来。张僧繇指着孔子像说:今后还得靠他呀!说得不错。宗教在中国*终没有能取代孔子的学说,而只能是吸取了中国思想传统,演变成中国式的宗教了。我国古代宗教规模有限,而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和生产技术以及人文科学却长期**于世界,这不能不说与孔子倡导的人本思想、务实精神有密切关系。 孔子和所有思想家一样,受着时代的局限。但是这种局限并没有削弱他的基本主张具有的**时代的长远而普遍的意义。他的许多思想已化为全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证明。当然,孔子的学说也不是没有消极作用。这些,我们在后面要讲到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