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李鸿章一定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一点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李鸿章一定是十九世纪世界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既然这样,那么他在历史上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呢?把他和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在这里我将试着一一讨论。 
第一,李鸿章和霍光。历史学家评论霍光都说他不学无术,我评论李鸿章也说他不学无术,那么李鸿章和霍光是一类人吗?我说,李鸿章没有霍光的权力和地位,也没有霍光的魄力。李鸿章是谨慎、守规矩的人,不是一个能根据形势将内心的想法转化成非常举动的人。他一生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比得上霍光呢?不过,他在普通的学问上可能比霍光略强。 
第二,李鸿章和诸葛亮。李鸿章是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历史上同时具备这五大身份又为后世所钦佩的人莫过于诸葛亮。李鸿章手中的资本远远超过诸葛亮,但取得君主的信任与诸葛亮不能相比。他最初在上海起兵时,仅仅靠着三座城市的支持,就能在江南建立大功业,他们创业的艰难也是很相似的。后来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又远远超过了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治理崎岖的四川能够令官员不心怀奸险,百姓都自强自立,而李鸿章身居要职几十年,却不能率领全国人民,令他们跟随自己。诸葛亮死后,家产仅有成都的八百棵桑树,而李鸿章却以豪富闻名天下,这差距有多么大?至于他们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犬马恋主的忠诚,倒是很像。 
第三,李鸿章和郭子仪。李鸿章中兴国家、平定祸乱的功劳和郭子仪很相像,他们的福气和好运也不相上下。但郭子仪除了平定祸乱之外,就没有别的大成就了,李鸿章的军事生涯只不过是他终身事业的一部分而已。假如将他们的位置调换,郭子仪未必比李鸿章做得好。 
第四,李鸿章和王安石。王安石因为他的新法而遭到世人诟病,李鸿章因为洋务而遭到世人诟病。王安石的新法和李鸿章的洋务虽然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政策,但他们的见识都不是那些责备他们的人所能比的。那些号称贤良士大夫的人都不肯帮助他们,还一起诘难他们,拖他们的后腿,说他们的坏话,弄得他们不得不用一些小人来帮助自己。王安石和李鸿章的处境相同,然而王安石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他对于民政的认真规划,局面宏大,考虑长远,比李鸿章要优秀。 
第五,李鸿章和秦桧。中国的无聊文人骂“李鸿章是秦桧”的最多。在对法、对日这两次战争时,这一论调最为流行。倘若出自市井小民、无赖流氓的嘴里也就算了,读书人和有身份的人也这样说,我实在没什么说的了,硬要说,只能说他们像狗一样狂吠。 
第六,李鸿章与曾国藩。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关系就像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韩信和萧何的关系。不但如此,他一生的学问、见识、事业没有一样不是曾国藩提携、帮助他成功的,因此李鸿章实际上是曾国藩的门下人物。李鸿章不如曾国藩,这是已经有定论的事情。不过,曾国藩是位儒者,如果让他担当外交的重任,他的权术、智力、机警有可能都比不上李鸿章,这实在是一件未知的事情。另外,曾国藩深守着知足、知止的信条,常常记挂着急流勇退的道理,而李鸿章的血性相当强,无论面临什么大难都毅然挺身自己承担,从来没有畏惧退避的神色,这也是他的特长。 
第七,李鸿章与左宗棠。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当时齐名,然而左宗棠凭借的是张扬,李鸿章凭借的是忍耐。说他们的气量,则左宗棠远赶不上李鸿章。那些自命清高的湘军老班底曾经想要把左宗棠捧成守旧党领袖来和李鸿章对抗,其实这两个人在洋务方面的见识不相上下,左宗棠不是个能守旧的人,李鸿章也不是个能维新的人。左宗棠幸亏早去世了十多年,因此得以保全好名声,后来的那些困难和责骂都由李鸿章一个人承担了,左宗棠的福气和好运也都可以算得上是高的了。 
第八,李鸿章与李秀成。这二李都是近代人中的豪杰。李秀成忠于太平天国,李鸿章忠于清王朝,一个封了忠王,一个谥号为文忠,都称得上当之无愧。李秀成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外交才能都不下于李鸿章,他们一个失败,一个成功,都是天注定的事情。因此我翻遍近代史,想要找两个人合传而没有因不匹配而遗憾的,只有二李。然而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李鸿章却杀掉投降的八王(实为四王、四将军——编者注),在这件事上李鸿章还是应该惭愧一下的。 
第九,李鸿章和张之洞。近十年以来,和李鸿章齐名的就是张之洞了。但是,张之洞岂能望李鸿章之项背?李鸿章是个做实事的人,张之洞是个浮华的人。李鸿章最不在乎名声,张之洞最在乎名声,不在乎名声就肯任劳任怨,在乎名声就会常常投机取巧。张之洞在外交问题上常常给李鸿章找麻烦,他帮李鸿章出的主意没有一个不是能说不能做的。李鸿章曾经对人说:“想不到张之洞做官几十年,还是书生之见。”这一句话可以概括张之洞的一生了。他的自命清高、心胸狭隘、残忍苛刻与李鸿章的有见识、有大量就有天壤之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