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2012~2013年国考、联考的申论材料设计均呈现事例与理论材料组合的规律。其中,多个事件相互独立,如2012年联考中“活熊取胆汁”事件、“虐猫事件”、“打狗事件”这3个事件之间泾渭分明,无必然联系。
     需要强调的是,事例材料以集群的方式出现,在形式上看似相对独立,毫无关联,但是从命题者角度来看,任何材料都不是事件的简单堆砌,每一个实例性材料背后所折射出的实质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例如,2013年国考省部级材料中,妈祖文化与鹤溪缸窑两个材料在形式上独立给出,而且分别对应第3题和第4题,看似缺乏关联性,实质上妈祖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例代表,鹤溪缸窑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例代表,两个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其内在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
     此外,在材料的设计中,往往不是纯粹的事例,还伴有理论观点的支撑。例如,2012年联考的材料设计中,在材料5、6中涉及各国动物保护的立法、动物福利立法的意义,甚至将动物保护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直接与政府的战略方针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理论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理论。官方理论即与政府的战略、政策、方针、发展规划等密切相关的理论。
     命题专家中会有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学术型的理论亦是材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2中以一篇学者的文章引入,提出了动物平等伦理权利概念和伦理权利悖论,随后从否定该权利的基本理论依据着手,否定了伦理悖论,学术性极强。这是学术型的观点理论。
     当前申论考试中还经常出现争议性的观点,各方各执一词,观点截然对立,如2008年国考的怒江水电站的建设问题上,到底是建设还是不建设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正是因为未有定论,才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如这次联考材料1中,针对“活熊取胆汁”事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方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所持观点,这种争议性的材料已经成为国考、省考、联考的新趋势。
     组合命制,因为是多个人或多个命题组命制,且不同人和不同的命题组之间命制相对独立,所以材料组合方式更趋向新颖的组合方式,材料由多个独立的事件和理论观点组成。
     (二)组合命制的题目之间的关系
     申论题目数量一般为3~5道题目,这些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因材料答题方向、材料组合方式、材料和题目对应关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或交叉,或提示,或独立。
     一般而言,组合命制这种方式的题目之间相对独立,关联度不大,前面题目的作答不会对后面题目的作答产生影响。尤其是在2013年国考地市级试题中,不但是材料间独立性很强,题目间的独立性也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