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重视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早在2005年,*就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而且特别强调教材应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教材是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在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材的编写过程本身,有利于及时反映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这都是对教学与科研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教材的编写,还可以促使教师总结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培养热爱教学和关爱学生的教育情怀,实现教师、教材与学生三者的有机联结与良性互动。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高等法学教育是国家法治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引发了人们对法学教育质量的疑虑,进而促使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刻思索如何改革法学教学方式、如何完善法学课程体系等问题。法学教育必须适应法律职业对“法律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而法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又必须以法学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为基础。如果说法学核心课程的确立,是对我国法学教育历史经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对养成法治思维方式所需基本知识体系的科学总结;那么,编撰高质量的法学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就是目前高等法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西南政法大学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刘伯承元帅为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院名,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  学校先后经历了由中共中央西南局、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与重庆市共建的管理模式。“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开办法学及哲学、国际共运史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招生人数占全国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1979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及全国首批刑事侦查专业本科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全国首批试点单位。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全部3种类型。  2012年10月2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西南政法大学协议,*副部长杜玉波在共建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讲话中指出:“西南政法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推动了国家的法制昌明,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2015年4月18日,中国法学会会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强调:“久负盛名的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法战线的重要骨干,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65年的建设,学校正在努力发展成为以法学为主,法学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东盟国家等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高水平大学应当有高水平的教材。作为国内规模*的法学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南政法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及本科教材建设,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教学研究能力的中青年学者,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材风格。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的变化,学校做出积极反应,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更大的努力。学校在总结已有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内外其他法学教材的长处,与法律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这套“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以践行我校法学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充分结合的办学理念,并积极努力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套教材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为宗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新常态,准确把握现代法治精神,在吸纳国内外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树立精品意识与创新观念,按*规划教材的高标准致力于打造符合国家精品课程要求的品牌教材。为了确保编写质量,我校通过专家论证,由教材委员会遴选高水平教师主持本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任务。我们对本套教材的特色要求是:通过对基本知识点的重点阐述,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通过对学术前沿问题的介绍,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基本技能训练的指导,提高学生处理法律事务和应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逐步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本套教材主要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供报考法学各专业研究生复习备考使用。  西南政法大学教材委员会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