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法则一:左右制衡,制定大局战略 成大事者必要看清天下局势,只有按照天下大局制定自己的作战策略才能为自己的成功多加一成胜算。真正的英雄总是会伺机而动,抓住对方的弱点,找到可以借力的源头, 终达到相互制衡、以弱制强、扭转局面、自我强大的目的。
     分分合合天下势: 顺势而动寻规律,乱世英雄成霸业 《三国演义》开篇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三国,乱世也,而乱世又是培养英雄的土壤,那些胸怀大志之人倘若生逢乱世则必定不甘寂寞,多是呼啸而起、逐鹿中原,去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份霸业。汉末,诸侯并起,天下遍是“英雄”,但是时真正配得起这个称号的,恐怕只有孙权、刘备、曹操三人。
     对于时局的掌控,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拥有战略眼光,能够统筹全局,制定合理的生存、发展策略,则企业兴; 鼠目寸光,缺乏机遇意识,或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判断有误、妄自尊大,则企业必难长久。
     所以说,作为企业 ,一定要有足够准确的大局观,在“狼多肉少”、群雄逐鹿的时局下,必须懂得“持经达变”,要随势而动,顺势而变。
    三国诸雄的成败兴亡已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一起看一下。
     汉献帝时,皇室暗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在这种大环境下,张角顺势而起,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将那些对朝廷不满的民众召集在一起,向当权者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随后,张角的势力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使汉皇室寝食难安,遂令各路人马带兵勤王。然而,这正给了那些早已蠢蠢欲动的各路诸侯以可乘之机。
    一时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齐心协力”仅用10个月的时间便将张角的“黄巾起义” 镇压下去。但此时的局势已经失去了控制,各路诸侯都想拥兵自立,于是相互倾轧,汉皇室对此亦是束手无策,只能任其发展。在那个诸侯争斗、硝烟四起的年代,给人留下印象 为深刻的,莫过于以下四人。
     一、河北袁绍 袁绍出身尊贵,袁氏一门“四世三公”。袁绍初为司隶校尉,董卓专政时,被各路诸侯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但由于其本身缺乏号令天下的才能,再加上诸侯各怀异心,联合军不久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争夺战中,袁绍先是占据了冀州,而后又夺下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消灭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势力,这是他一生中 为辉煌的时刻。
     这时的袁绍已有些志得意满、野心勃勃,攻伐各路诸侯,窥觑神器传国玉玺,在袁术势败之后几欲称帝。其野心天下尽知。这恰巧给了曹操口实,于是后者打着“匡扶汉室”的正义旗号,兴兵问罪。袁绍本身缺乏政治才能,有才而不能用,不得人心,且于理有失,又树敌太多,终究在官波一战被曹操击得溃不成军,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二、山东曹操 曹操出身不好,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其家族可以说是借宦官的势力在朝中谋得了一席之地。曹操20岁时、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任洛阳北部尉,因申明法纪得罪当朝权贵宦官蹇硕等人,被明升暗降,调任顿丘令,从此远离皇城,看上去似乎已难有作为。
     黄巾之乱给了曹操崭露头角的机会,他被拜为骑都尉,与黄巾军交战于颍川,大捷,斩首数万级,因功迁为济南相。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董卓之乱时,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知其必不久矣,于是自告奋勇刺杀董贼,虽未成事;但赚了个好名声。事后归陈留,“散家财,合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共讨董卓,于是天下诸侯纷纷应声而起。曹操虽有首倡之功,但却甘居人下,推袁绍为盟主,自任代理奋武将军。盟军解散后,曹操回归山东,组建青州兵,割据一方。
     董卓为吕布诛杀以后,因司徒王允不赦李催、郭汜等人,致其再次叛乱。曹操带兵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朝纲独断,以皇帝之名东征西讨,威震天下,各路诸侯,唯其势大。
     三、江东孙权 孙权是将门之后,据传,其祖上便是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孙权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都是当世虎将。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孙策人称小霸王,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但太过急躁,有时也过于武断。这二人皆因性情太过刚烈、急躁,死于乱战之中,令人惋惜。
     孙权的性情与其父兄大不相同,他能容忍,善谋断,接管江东以后,并不急于挥军为父兄报仇,而是首先安定自己的后方,以便对抗曹操,在稳固自己的领地以后,才等待有利时机,四处征讨。赤壁一战,孙刘两家大破曹操,孙权 终将长江 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四、西蜀刘备 刘备有皇叔之名,但亦有人认为他是以此为噱头,抬高自己的身价,令自己师出有名。而当时的皇帝急于用人,自然也便认可了这一点。
     三国中,刘备出场时只是个卖草鞋的小贩,一番慷慨陈词感动了关羽、张飞,三人歃血为盟,结义桃园。张飞变卖家产,组建了一支小小的义军,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加入了讨伐张角的行列。是时,刘备的势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各路诸侯若有心踩死他,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刘备的前半生是颠沛流离的,他先后归附过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甚至亦曾屈居吕布之下。但正是这种不与人争的做派,使他的势力在乱战中得以保全,并逐步发展壮大,后联吴抗曹,占据荆州为根据地,徐图两川,终可睥睨天下。
     企业 对于时势的把握以及策略的制定, 会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一点上述四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譬如袁绍,他其实是有一些聪明的,在混乱时期,能够乘势而起,并成为威震一方的霸主,这确实 人所能及。但他在后期的策略制定上,则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他太骄横跋扈,急功近利,在自身实力尚不完备,各路诸侯实力尚存的情况下便急于称帝,这招臭棋使他成了众矢之的。曹操以“仁义之师”兴兵讨伐,占尽人和之势,袁绍内部失和,外敌又多,焉有不败之理?可怜一代枭雄就这样成了“出头鸟”,反给曹操作了嫁衣裳。
     袁绍的教训是很值得 深思的,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处于兴建之初、根基未稳的企业, 不要过于张扬、过于急进,以免自吞苦果。其实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壮大之路,对于 而言就是一个很好的模板,我们一起学习一下。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