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866年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一个神秘而难以解释的现象,毫无疑问,人们会一直将此铭记于心。且不说各种各样的传闻搅得沿海居民心烦意乱,内陆地区为之疯狂,甚至一般航海人员也激动不已。欧美外贸商贾、普通船员、舰长和船主,还有各国的海军官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一事件予以高度关注。
     不久之前,有不少航船在海上遇见了一个“庞然大物”,躯体修长,形如纺锤,偶尔在黑暗中发出光芒,体形远大于鲸鱼,游动速度也要比它快。
     关于这个怪物的真相(在许多航海日志中都有所记载),许多方面的描述都如出一辙,比如这个东西或生物的外形,风驰电掣的移动速变,令人惊异的活动能量,以及那貌似与生俱来的特殊生命体。如果这是一种鲸鱼类生物,那么它的体形远远超过了迄今为止该学科认定拘所有种类的鲸鱼。如果把多次观察的结果综合考虑,取其平均——摒弃那些认为这个东西只有200英尺长的保守估计,同时舍弃那些认为这个东西有1海里宽,3海里长的言过其实的论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确实存在这种生物的话,这一神秘生物的体形要远远超过了当时鱼类学家们所认定的大小。这一生物存在的事实已经不可否认,而且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一超自然生物的出现给全世界所带来的骚动了。至于说将此归类为神话传说,恐怕不可能有人这样想的。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希海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在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5海里的海面上,遇见了这个游动的庞然大物。刚开始,巴克船长还以为这是一座无名的沙洲,正当他准备测定它的 位置时,这个不明物体突然喷出了两道水柱,哗的一声射向空中,高达150英尺。
    那么,除非这座沙洲上边存在着间歇性喷泉,不然的话,“希金森总督”号面前的这个东西,就可能是一种迄今不为人知的海洋哺乳类动物,它从气孔中喷出混有空气和水汽的水柱。
     同年7月23日,西印度洋——太平洋海运公司的“哥伦布”号,在太平洋海面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事情。除非这一神秘生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因为仅仅时隔3天,而“希金森总督”号与“哥伦布”号在航海图上处于两个不同的点,它们之间相距有七百多海里。
     15天之后,在距离上述地点2000海里之遥的地方, 海运公司的“赫尔维蒂”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迎风行驶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的时候,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分别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资料,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350英尺,虽然“香农”号和“赫尔维蒂”号两船首尾相连也有三百多英尺长,但还是要比它短得多。
     现如今, 的鲸鱼,比如说经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翁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鱼,就算再长也长不过60米。
     类似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雷拉”号所做的种种 新观察,茵曼海运公司的“埃特纳”号与这个怪物的一次碰撞事故,法国护卫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写的航海日志,海军准将弗兹·詹姆斯在“克莱德爵士”号上所做的精密测算,这一切都曾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在思想轻松愉悦的 里,人们都以此为笑谈,但是在严肃务实的 里,比如英国、美国和德国,人们则 加关切这件事情。
     在每处人们常去的地方,这个怪物均成了风靡一时的谈资。人们在咖啡馆里歌唱它,在报刊上讥讽它,在舞台上扮演它。各种各样与之相关的谣言四散而起。报纸上发表了有关各种巨型怪物的报道,有说是白鲸的,有说是北极海域中恐怖的“莫比·狄克”,也有说是北海巨妖——这种海怪的触须可以缠住一艘500吨重的船,并且迅速将它拖进海洋深渊。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见解,他们都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也有人引用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传说,保罗·埃纪德的记录,以及哈林顿(他的良好信念无人可以置疑)的报告,他断言他曾于1857年在“嘉斯第兰”号上看见过一条大毒蛇,从前只有在“立宪”号航行的海面上才能见到这种蛇。
     于是,在学术界和科学期刊中,坚信派和怀疑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无休无止的辩论。“怿物问题”让所有人兴奋激昂。科学期刊的新闻记者和信奉神怪的信徒口诛笔伐,在这场刻骨铭心的笔战中挥毫泼墨,甚至还有人为此流了几滴血,因为他们把笔锋从大海蛇转到了那些咄咄逼人的家伙身上。
     6个月以来,争论一直持续不断,未来的发展毫无定数,主流报刊刊登了巴西地理学院、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联合会、华盛顿史密森协会的 论文,探讨《印度群岛报》、摩亚诺神甫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以及法国和其他各国大报刊的科学新闻。而一些路边小报则不遗余力地加以反驳,这些聪明的记者效仿林奈。的一句话——无海怪论者也引用过这句话——说“大自然不制造愚蠢”,并且恳求世人不要与大自然作抵抗,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北海巨妖、大海蛇、“莫比·狄克”和那些头脑发热的海员们臆造出来的怪物。 ,某 讽刺报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像希波吕托斯般痛斥了这个怪物,给了它沉重的一击,在世人的哄堂大笑之中,这个怪物也就一命呜呼了。于是机智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这个怪物问题似乎已经偃旗息鼓,不再为人所提及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公众又耳闻到了一些新的事件。此时此刻,这已经不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设法避免的重大危机了。问题已经完 全改变了原貌,怪物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而且神出鬼没,飘忽不定。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摩拉维亚”号行驶到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时,船右舷撞上了一座礁石,但是,任何海图都没有标明这一海域存在这座礁石。由于风力的助航和400马力的推动,船速达到了每小时13海里。毫无疑问,若不是船身质地优良,坚若磐石,那么“摩拉维亚”号早就被礁石撞毁,连同那从加拿大载来的237名乘客一齐葬身海底了。
     这起事故发生在清晨5点左右,天刚破晓。值班的海员们立即奔向船的尾端,他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海面,在距离船只约600多米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旋涡——海面似乎遭受了猛烈冲击一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摩拉维亚”号 地记录了事故发生的地点,接着继续航行,看似没有出现什么损伤。它到底是撞上了水下的暗礁,还是失事的巨轮?船员们也无法断定,但是在对船底进行检修的时候,才发现部分龙骨已经断裂了。
     虽然这件事本身 严重,但若不是在3个星期之后,在类似的情况下又发生了同样的事件,它很可能跟许多其他的事件一样早已被人遗忘了。不过幸亏这次遇害船只的国籍及其所属公司的声望,这件事故才得以广泛地流传开来。
     1867年4月13日,海面波浪不兴,海风徐徐,肯纳德航海公司的“苏格兰”号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当时,她的航速达到了每小时13.5海里。
     下午4点17分,乘客们正集中在宽敞的大厅中就餐,这时候,“苏洛兰”号的船尾和左舷机轮稍后部匣发生了轻微的撞击。
     并不是“苏格兰”号撞上了什么,而是她被什么东西撞上了,而且似乎是被某种利器刺穿,而不是被钝器撞击的。这次的冲撞 轻微,若不是船舱值班人员跑到甲板上大喊“船要沉了,船要沉了!”船上的人谁都不会在意。刚开始,乘客们都惊恐万分,但船长安德森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危险并非迫在眉睫。“苏格兰”号由防水板隔成7个船舱,出现个别漏洞并不足以致命。安德森船长立即跑到船舱底下,发现第五个船舱涌入了海水,而海水涌入的速度 之快,说明这个漏洞相当大。不过,幸亏这个船舱里没有蒸汽锅炉,要不然,炉火就立刻被熄灭了。安德森船长下令马上停船,并且吩咐一名船员下水检查船身的受损情况。片刻之后,他们证实船底出现了一个直径2码的大洞。这样的裂口是没法堵住的,“苏格兰”号只得在机轮一半浸水的情况之下继续前进。当时,船离克利亚海峡还有300海里,等船驶进公司的码头时,已经比预期晚了3天,这让利物浦的人惶恐不安。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