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靠前章统计基础理论【学习导引】
    统计是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统计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科学管理水平。统计的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统计的含义、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统计工作的方法、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增强对统计学的整体印象。
    【知识与技能分布网络】

    1.1统计和统计学的溯源〖1*2〗\[理论知识要点\]1.1.1统计和统计学的形成统计作为搜集、整理数据资料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结绳计数,用以统计每天打到的猎物数,以及进行食品的分配。到了奴隶社会,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疆域的需要,进行征兵、征税,由此开始了人口、土地和财产统计。我国很早的统计资料是公元前2250年夏朝土地和人口数字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开始了对兵员、乘骑、车辆等反映军事实力的军备的统计。世界各国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都有过各自的统计活动历史。例如,公元前3050年,埃及为建造金字塔,举行全国人口与财产普查;罗马帝国时代,人口出生、死亡都必须到寺院登记等。到封建社会,经济依然十分落后,统计发展缓慢。统计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广泛而迅速的发展,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专门的行业。
    统计成为一门科学始于17世纪。17世纪以后,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并进一步指导统计实践,统计学应运而生。18世纪,德国政治学家阿亨瓦尔很早把“国势学”定名为统计学。1903年,我国学者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出版了日本横山雅男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统计这个词才传到我国。1907年,祖植编写的《统计学》是我国很早的一本统计学书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高度自动化和社会化,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取得了靠前的成就与发展,统计的应用渗透到政治、经济、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统计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2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统计学经历了古典统计学时期、代统计学时期和现代统计学时期。
    1. 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指的是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后期的统计学萌芽时期。当时有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两大学派。
    (1) 记述学派
    记述学派又称国势学派,产生于18世纪。所谓国势学,就是以文字来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的学说。创始人是海门尔·康令教授,主要继承人高特弗瑞德·阿亨瓦尔教授首先提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名词。康令靠前个在德国黑尔姆斯太特大学以“国势学”为题讲授政治活动家应具备的知识。阿亨瓦尔在哥廷根大学开设“国家学”课程,其主要著作是《代欧洲各国国势学纲要》,书中讲述“一国或多数国家的显著事项”,主要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解国家组织、领土、人口、资源财富和国情国力,比较了各国实力的强弱,为德国的君主政体服务。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通,后来正式命名为“统计学”。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但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事物事的计算和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该学派后来发生了分裂,分化为图表学派和比较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