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二、学理分析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教师备课时很少去思考、挖掘教材的真正意图,只是翻阅教参,抄抄教案,这样就算是备课。其结果是目标肤浅,流程简单,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框架如出一辙:活动开始就导入名称,目的是让幼儿记住故事名称;遇到对话就提问,这样就“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遇上对话或动作就表演,以“发展孩子大胆表现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活动只是教师的“演艺剧场”,幼儿是教师手中的道具,何时学说话、何时做表演,一切听从于教师的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有效发展多半无益。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则科学童话,知识性较强。文本多次重复了小壁虎向小动物借尾巴的对话,编者的意图十分明了:一方面是介绍动物尾巴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服务。其中教师给活动预设的两条目标是这样的: 1.通过讨论,探究并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2.培养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在本案例中,我们很难见到孩子们围绕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探究、思考和表达,也很少自发地表达表演。例如,教师问:“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哪儿?”幼儿回应:“小河里。”“小鱼有尾巴吗?”“有!”“它的尾巴在水里干什么呢?”“游来游去。”“这些‘小鱼’的尾巴漂亮吗?”“漂亮。”“小壁虎会喜欢吗?”“喜欢。”师幼之间的对话简直就是无意识的脱口秀。这怎么能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怎么会激发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呢?因此,没有一定的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师制订的教学活动目标只能是“无稽之谈”! 三、对策与建议 那么,该怎样分析教材呢? 1.通览文本整体,了解文本信息 初涉教材,首先需要通览整体,以获得“ 印象”。整体阅读两遍故事以后,教师就可以获取这样一些必要的信息:故事题目是否隐含重要的价值或线索;文本总体上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有怎样的作用,是介绍背景还是表达经过、掀起高潮还是引出思考;文本涉及的主要角色、主要事件以及事件的主要冲突是什么等。搞清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文本的整体信息。
     2.把握文本主次,明确文本重点 尽管每一个文本都有一定的篇幅,但一般而言,幼儿所学习的作品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往往是比较单一的。在作品中,为了解决这单一的矛盾,作者会以一定的反复手段去凸显矛盾过程,作品其余的部分就显得比较次要了。
     例如,在本案例中,小壁虎“借尾巴”是需要解决的核心事件,文本就反复提到“壁虎向谁去借”、“对方是怎么回答的”。因此,对话部分是学习材料的重要情节,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情景:小鱼摇着尾巴拨水,不同意借;老牛甩着尾巴赶蝇子,不同意借;燕子摆着尾巴飞行,也不同意借。这样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景,是幼儿运用语言表达动物尾巴功能的重要契机,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这些特定的情景诱发幼儿自主表达的意愿,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内容的单一复述和机械表演。比如,教师可以一问“小壁虎断了尾巴很伤心,见到小鱼有尾巴 羡慕,它会怎么向小鱼借呢”;二问“可是小鱼自己的尾巴是干吗用的”。这样就能引导幼儿直接关注动物的尾巴,思考它们的作用,而不是关注小河、大树、吃草等一些附加情景中的信息。
     3.丰富外围信息,凝练文本内涵 除了文本重点信息以外,一些经典的幼儿故事总是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内容,以尽可能地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教师还需要借助各种工具和途径进一步了解文本的外围信息,确保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汲取 多的“营养”。
     例如,教师对《小壁虎借尾巴》文本提及的和教材以外的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和功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另外,教师要了解,壁虎尾巴除了有文本明确提到的“再生能力”以外,还有“吸附和平衡功能”。教师只有事先了解了这些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地与幼儿对话。但在上面的案例中,因为教师没有深入地分析学习材料,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动物尾巴作用的自主交流,有的只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和幼儿不假思索的应答,因此“目标1”显然是无效的。
     在分析学习材料时,教师一方面要“外聚营养”,另一方面 要“内集精髓”。如何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和能力在运用中被真正地内化与外显,这是一般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中 需要关注的。情感调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如果幼儿能不由自主地想说、敢说,那么文本的魅力也就在幼儿身上产生影响了。
     例如,在本案例中,教师可以诱导幼儿以小壁虎的角色想象其掉尾巴的焦虑、借尾巴的渴望以及长尾巴的欣喜之情。导人时可以问:“你见过壁虎吗?它平时住在哪儿呢?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这与壁虎尾巴的吸附功能有关。接着可设置悬念:“小壁虎断了尾巴有危险吗?为什么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 可以问:“小壁虎回过头去看到了什么?”这些对话都紧紧围绕“壁虎尾巴的功能”,基本没有“跑题”的风险。当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浸润幼儿的心田时,幼儿的学习就会自主、主动、内化了。
     那么,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可以给该活动确立如下两个合适的教学活动目标: 1.在讨论对话中,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的独特功能(重点是再生功能); 2.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词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的重心目标是 个,所有活动的内容都要围绕文本进行师幼的对话讨论,为幼儿创设一个围绕文本进行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教师的积极回应,使幼儿通过讨论获得关于动物尾巴作用的经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