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章 关于人性,你该早点知道的真相 人性的底色,不是善恶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关于这个问题,几千年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我们非要地讨论出是非对错,反而掉进了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东西,是不能单纯以是非善恶评判的,我们要看见对错之外的灰色地带。 当我们喜欢用是非对错来评判某件事、某样东西、某个行为时,说明我们的认知格局还不够高。面对万千世界,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都太有限了,我们对事物的评判都受控于现有的认知……事物的存在都有不确定性,今天我们所信奉的“真理”,在未来的某一天很可能会轰然倒塌。所以真正境界高的人,都不会轻易评判一件事。 当我们想要单纯在人性的善与恶之间做一个划分时,说明我们还并未真正成熟。那在我们已有的认知下,专享可以界定的是什么呢?是人性中都有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人赖以生存的本质 如果一个小婴儿不自私,他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家里有婴儿的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他在饿的时候,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比如发烧,都会哭闹,但这时他会不会顾及大人累不累?是不是在深夜?很显然是不会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处在全能自恋阶段。 当婴儿长大些,看到大人吃东西的时候,他又会怎么做呢?他即便还没有学会说话、走路,但是已经懂得从大人的手里夺吃的。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没有经过外界环境的塑造和打磨的,但基于个体生存的本性,他会全然去考虑自己的需要如何得到满足。 人靠自私的基因来完成优胜劣汰。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假若我们的祖先不自私,不先考虑自身生存问题,那么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他们存活下来的概率会更低。我们人类能存活下来,站在自然界的很好,体内天然携带的“自私的基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人身上散发出的付出、善良、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但是,我们不能说人的自私基因就进化掉了。事实上,在文明的引导下,有着自私基因的人接近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善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大善的人。反过来,再善良无私的人,其骨子里也有着自私的一面。 自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人都会选择当下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但这种“利”,显然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包括精神需求、信仰等。哪怕你做一件事,仅仅是因为做了之后感到很快乐,这也是一种自私,因为你是为了自己去做的。所以,在情绪满足上,你是“自私的”,如果做一件事让你感到很痛苦,你大概率是不会做的。 我们不能否认父母之爱很伟大,但是亦不能否认这其中有自私基因的存在,比如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好?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一般都好过对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会有“养儿防老”的说法?抑或是你有没有经常听父母说“你要努力读书,将来光宗耀祖”这些话? 事实上,关系的背后本就是价值交换,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价值”可以是世俗层面的物质价值,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心理价值。很多父母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寄托和爱的回流,这在他们来看或许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