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理解多种学习方式对于理解学习环境的多样性需求,索恩伯格的比喻是一个好的起点,但这些比喻没有具体谈及一个设计得好的学校建筑物应该如何支持学习活动。建筑师兰德尔·菲尔丁和我指出的二十种学习形式能够成为有效学习空间的设计基准(见工具栏“学习的二十种形式”)。在一个典型的学习周,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将体验许多种学习形式。但单纯体验二十种学习形式并不等同于获得21世纪的教育。想想你厨房的橱柜里有各种配料,但你需要时却取不到的情形。同理, 老师和学生都无法随时随地接触所需的每种学习形式。一旦学校被分成各种“区”,不同的学习活动就在学校不同区域进行。那么要使学生在几种学习活动之间迅速转换,类似这样的无缝衔接就做不到了。本章节末尾的附录“各种类型学习的很好空间设计方案建议”展示了教与学如何戏剧性地受益于学校空间布局的改变。教室用来给老师讲课和学生做展示是合适的,但对于其他学习形式,比如团队合作、独立学习、同伴切磋等效果都不太好。在大多数学校,你实际上能看到传统教室可以进行两种以上的学习形式,但传统教室的设计没有自觉地考虑如何容纳各种学习活动。比如,老师会让二十五个学生安静地坐在他们的书桌旁阅读,旁观者这时可能会说这些学生都正在进行独立学习。这一观察没能说明倘若让学生选择属于自己的空间、安静地阅读,很少有孩子会选择现在如此不舒适的桌椅来完成这项活动。一个设计得好的学校将提供各种区域让学生进行活动时根据喜好自己挑选。因此,我可以确定地说,传统教室只为两种学习形式做好设计——老师讲课、学生展示。现在看看当你把一堆教室和一个两边都摆满东西的过道串联起来会是怎样,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典型布局都是如此。这样根本没法转换学习形式——以传统方式建立起来的教室仅仅适合两种学习形式。换言之,当教室以这样的方式排列,没有任何额外的教育意义(这可以通过增加的学生实际能够开展的活动数量来衡量)。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吃惊;教室沿着过道聚集在一起,是出于移动效率的考虑,而不是为了学习有效性而做的安排。 将教室转变为学习工作室从20世纪学校设计转变为21世纪学校设计的旅程中,第一步而且是最简单的一步是把教室改成学习工作室。非常简单,学习工作室是指有意识地重新设计教室,从而增加可以在室内进行的学习形式。事实上,最常见的学习工作室的例子是童年初期的教室。通常可以将这些教室配备成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中心来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玩具桌、阅读区域、会面小方毯、装扮好的角落等等。下面描绘的三个建筑平面图展示了在同一物理空间能够同时进行的各种学习安排。第1张平面图是对传统教室的改造。第2张平面图是一系列适合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学习工作室。不难看到的是学习工作室比传统教室适合开展更多的教学活动。第3张平面图是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的工作站的建议模型。学习工作室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做出不同设计,因为小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待在有老师指导的教室,所以需要在这样的教室接触更多的学习形式,而年纪大一点的学生移动性更大一些,一些特殊设施工作室容纳不了而放置在学校其他区域,但他们还是能够用得上。学习工作室在这两种情形中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学习工作室的效果更好不仅是因为可以进行更多形式的学习,而且也因为对学生而言工作室是一个更舒适、愉快而且令人开心的地方。本章节附录“各种类型学习的很好空间设计方案建议”展示了学习工作室的设计能够很好地推进与开展五到七种学习形式——比只能开展两种学习形式的传统教室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