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19世纪末,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潭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前夜。当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正在酝酿和蔓延,在这风雷激荡的年代里,民主志士前仆后继,勇敢地站在了大变革时代的前列。变革的时代呼唤着伟人的出现和崛起。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他,就是在20世纪中国大变革时代改变国家历史和面貌的一代伟人。 ,字润之,1893年出身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原本家境贫寒,因他勤劳节俭、善于经营,种地之外兼做贩运谷米等生意,后来成为富裕的农民。母亲文素勤,是一个慈祥、勤俭、善良、乐于助人的农村妇女。有两个弟弟,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在的熏陶和教育下投身革命,后来都壮烈牺牲。 从6岁开始就参加田间零星劳动。上学后常利用早晚、课余和假期,从事一些农业生产劳动。因此,他从小就受了劳动锻炼,从小就同农民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时代 8岁开始读书,在韶山先后进过6所私塾就学6年。他勤勉好学,天资聪颖,熟读了《论语》《孟子》和《诗经》等四书五经。尽管这样,他却不喜欢读经书,而爱看中国民间故事和传奇小说,曾背着老师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精忠传》《隋唐演义》等。 在私塾里开始接触时事,读了些时务策论文章和进步书籍。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务农时,向亲友借了一些新书,其中有改良主义者的著作,如《盛世危言》等。这些书提倡变法,对外国侵略和清政府腐败表示不满,并提出一些富国强兵的主张。当时韶山从外地回来一位维新派教师,经常听他讲述维新救国的道理和爱国志士的事迹,同他建立了亲密的师友关系。这一时期,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并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当他“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9lO年秋,离开风气闭塞的韶山,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入学考试时,他在试题“言志”的作文中,抒发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向。校长阅卷后大加赞赏,对同事们说:“我们取了一个建国才!”这所学校实行“新法教育”,学到很多有关中外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科学等的新鲜知识。他在这里特别爱读康有为谈维新变法的文章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受到了他们关于君主立宪主张的影响,并出于救国救民的志向和热情,产生了对康、梁的崇拜。 1911年春,到长沙考取了湘乡驻省中学。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很快被革命党人的反清爱国宣传所吸引。他认真研究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变革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赞成君主立宪转变成为反对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为了表示反抗清王朝的决心,带头剪掉了辫子。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戎,在湖南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退伍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他读了半年后,感到中学课程肤浅,并对陈旧的校规不满,认为在校读书不如自学,就退了学。寄宿湘乡会馆,开始了在湖南图书馆的自学生活。他每天早出晚归,贪婪地阅读各种中外名著,尤其爱读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代表著作。他在湖南图书馆自修半年,获得了大量的新知识,使他更加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进一步克服了所受康、梁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3年春,因父亲反对他自修,只好继续报考学校,以很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第四师范学校并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师范学校是一所比较民主开明的学校,但也存在课程繁杂等弊端。根据寻求革命真理的需要,专心研读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等社会科学,对其他课程不花过多的精力。他注重自学,并制定了学习计划,读书刻苦用功,十分珍惜时间,有时通宵不眠。他博览群书,但又有阅读重点,而且善于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他爱看报章杂志,当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出版后,很快成了它的热心读者。 为了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进行多项体育锻炼,主要有体操、拳术、游泳、登山、露宿、风浴、日光浴、冷水浴、长途步行等。他当时还总结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在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常说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力求做到“周知社会”。他曾多次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游学、考察,了解农村的弊端和农民的疾苦。他担任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总务后,以学友会名义主办了工人夜学,结识了穷苦工人,了解了他们的困境和愿望。在接触工农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他救国救民的决心。 1915年,参加并组织第一师范学校进步师生开展了反日、反袁斗争。他在读了一本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袁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