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二章 犹太民族大流散的悲情历程 一、犹太民族——一个流散全球,没有祖国的民族 公元70年后,犹太人被罗马统治者驱赶出巴勒斯坦以后,虽然没有了祖国,但是,犹太人仍然信仰犹太教,遵循自己的礼节与习俗。他们流散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并顽强地保持并发扬光大犹太民族的文化。 对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说,*大的希望就是返回故土。他们每天的祈祷词中。都重复着一句话:“吹响我们自由的伟大号角。高举起召集我们流亡者的大旗,我们要从各地聚集到我们的国土上。”犹太教的拉比(拉比,在希伯来语中就是“长者”和“教师”的意思,是对犹太教长者及博学的神职人员的尊称)不断地强化圣殿在犹太人中的影响,要求犹太人记住圣殿被毁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强调巴勒斯坦在犹太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犹太人坚信:迦南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即“应许之地”。根据《圣经》 (旧约)记载,公元前18世纪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来到迦南,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我要将你现在的居住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应许之地”是犹太教*基本的教义之一,也是犹太民族几千年来矢志不移的信条。在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均始终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故土。在无依无靠的犹太人心中,只有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重建**,才是摆脱苦难出路的**办法。“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了犹太人的祈祷词,这便是犹太人复国思想的起源。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巴勒斯坦起先归属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公元614年,波斯帝国一度占领巴勒斯坦,留在这里的犹太人开始重建圣殿,但是,拜占庭帝国很快发动反攻,再次将犹太人赶出耶路撒冷。他们杀戮犹太人,强迫他们改信基督教。许多犹太人逃离巴勒斯坦。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迅速打败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5年,阿拉伯人进入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省,当地居民逐渐伊斯兰化。犹太教的圣殿的西墙(哭墙)成为伊斯兰阿克塞清真寺院墙的一段。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想方设法回到耶路撒冷,伫立在圣殿被毁后仅剩的那一堵“哭墙”下哭泣、祈祷,把给上帝的愿望写在纸条上,塞进墙缝里,憧憬着复国的那**。哭墙寄托着犹太民族的苦难,也见证着犹太民族复国的理想。 虽然名为同一个犹太民族,但实际上不同**和地区的犹太人在外貌、肤色、语言、生活习俗上并不相同。近代以来,确定犹太人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种族标准,即认为只要双亲(或是双亲之一)为犹太人的话,本人就是犹太人。另一种是宗教标准,即只要信仰犹太教的就是犹太人。以色列的《回归法》规定:“犹太母亲所生,或已经皈依犹太教而不属于另一宗教的人,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的历史,是被迫害、被歧视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9年到1948年,有案可查的大规模驱逐犹太人的事件就有80多起。到中世纪时,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形成三个分支:东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亚非地区:源于中世纪西班牙的塞法迪犹太人,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 东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阿拉伯**,除了宗教信仰和习俗外,大多数融入阿拉伯文化,使用阿拉伯语。相比西方犹太人,东方犹太人的生活比较稳定和安逸,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由于几千年来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们与当地人通婚,东方犹太人大多讲阿拉伯语,在外貌上与当地人极为相似。 源于西班牙的塞法迪犹太人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从巴勒斯坦和埃及来到西班牙。罗马人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后,有*多的犹太人流散到那里。公元412年西哥特人占领西班牙,对犹太人实行政治歧视和宗教迫害,强迫他们改信基督教。公元711年到756年,阿拉伯人和西哥特人发生长期的战争。犹太人为了自己的解放,支持穆斯林。穆斯林王朝建立后,西班牙犹太人获得信任,一些西非和北非的犹太人也来到西班牙。塞法迪犹太人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上都有所建树。西班牙犹太文化在10—12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塞法迪犹太人的“黄金时代”,西班牙在这一时期也成为欧洲*发达的**之一。 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主要分布在西欧、中欧和南欧,他们自罗马帝国时代就陆续作为奴隶和商人来到这里,很多人从事农业。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利用宗教矛盾对犹太人实行歧视与迫害,对他们的生活和就业进行种种限制,禁止犹太人占有地产。限令他们居住在特别的居民区内。虽然受到迫害和隔离,但是,犹太人恪守着犹太教信仰,保持犹太人的生活习俗,从而维系了民族的生存。 P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