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沟通的路在哪里被堵
  与孩子沟通的路,在哪里被堵死,得从哪里疏通!
  男孩的语言能力发育虽然比女孩晚,但会使用语言后,也会一直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喋喋不休,不停地向父母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稚嫩的看法。作为父母,你不要不胜其烦,要知道,当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再长大一点之后,对世界的了解更深一步之后,你再想听他的心里话很难了。
  一对沙发,两个人,四只眼睛,相对无言。
  父亲和儿子时一个忙着工作,一个忙着学不容易坐在了一起,可是却没有什么话可讲。
  儿子低头看短信,眉飞色舞;抬头看父亲,冷若冰霜。
  父亲想跟儿子谈话,儿子却忙着发短信,父亲呵斥,儿子不屑。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
  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因为和儿子沟通不畅而痛苦。很多男孩,面对朋友时,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转头看到父母,冰封喉舌,沉默到底。你还不能问他为什么不和自己沟通,问了他也不会告诉你,你只能凭借直觉知道:儿子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
  这是外向一点的孩子,如果你的儿子是个内向的小男生,那么你要听到他的心里话更难了。他宁肯选择和陌生人网聊,也不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你对孩行管理和教育也更难了。
  你急于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你听不到儿子的心里话。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的层面很多,可能与亲子关系有关,可能与孩子过去的遭遇有关,还可能与孩子的格有关。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父母与儿子之间无行顺畅沟通。
  大致说来,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别差异让母亲无法了解儿子的成长。
  男大脑的结构和发育与女的有所不同,视觉角度和思维模式也与女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成年之后也不尽相同。但是教育男孩的任务大多都落在母亲的肩上,而母亲的教育方式又有着明显的女特征,很多事情几乎无法与儿子产生共鸣,交流很难顺畅。
  ,父亲会沿袭父辈对自己的“统治”教育方式。
  父亲和儿子有着相同的成长过程,是不是更容易和儿子交流呢?也不尽然。我们这一代父母,接受的大多是传统式教育: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传统教育思想中,父母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孩子设定一种成长模式,铺一条看似安稳的成长之路,当这些都做好后,才认为自己的教育了。
  1.父亲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是会严肃地告诫儿子:“你要做个男子汉,凡事要学会自己扛。”教会男孩独立重要,但是要掌握好火候,时间地点事件都必须把握好,不能把事情直接推给孩子:“自己去做吧,了享受,失败了要经受挫折。”这不是教育,而是在推卸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即使是男孩,也毕竟只是孩子,如果他感觉不到父母在背后支持他,那容易产生与父母之间的疏离感,同时对自己也会否定。孩子变得落落寡欢,在父母面前不敢随心所欲,沟通也很难顺行。
  2.父是想要掌控儿子的人生。很多父亲甚不避讳对儿子的控制行为,他们振振有词地说:“我是过来人,我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你好。”当然,很少有害孩子的父母,你的做法也许都是对的,但是你的“权力”会让男孩有一种反抗的冲动。
  第三,父母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儿子的行为。
  成人的生活方式已人一种程式化,秩序是主要基调,面对孩子的“捣乱行为”,成会有一种纠正的冲动。男孩偏偏是捣乱行为的发起者,所以,父母会呵斥和阻止孩子,小一点的男孩会不知所措,甚会否定自己。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又会走向另一个——反抗。
  当然,因为人和人格的差异,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但不管是什么,孩子不愿意和你说心里话,都是因为你无法在感受上与他达成一致,与他的内心产生共鸣。和一个不能理解自己的人,和一个不想理解自己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