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灾民思维的阴影
乞丐或乞食心态的流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我们文化基因中均主义倾向。
本书一直在强调一点,我们文化诞生初始的苛刻条件,导致我们文化中的灾民思维。人们在灾变中所要具备的很多特殊心态成了我们民族的原始记忆,逐代流传后嵌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均主义便是其中之一。
灾难对应的是生存资源的匮乏,这样的条件下,享乐上的观念是不可以滋生的,那将会引导群体走向毁灭,为符合灾变环境的思
维方式,必然是一刀切式的主义。也是大家都一样,面对一个蛋糕的时候,每个人都分均的一小块,不管饭量大小,都是如此,
不可以存在个体的差异。
然而,个体必然是有差异的。这时候便会产生物均但需求满足上并没有达均的现象。但群体必须要维护这种生存上的均,
因为之所以选择主义,让人自觉接受需求满足上的均,不是要打压异见者,也不是故意要让一部分个体难堪、受罪,而是群体保命的方式。它是整体物资匮乏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这时候,想要维护均,需要采用了,只有多数对少行压制,才能够使主义得以延续。
而无数史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主义和向来都是双轨的,如果没有力机器在背后支撑,主义是很难实现的,少也会导致群体的不稳定。
不过,站在我们文化背后的,支撑主义得以施行的那个力量, 却有些特殊。在开始的时候,必然是多数人的,但随即便成了文化的选择。即我们的主义化成均主义。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明白环境如此,或畏于机器的可怕不敢表露出来,而将自己的需求刻意打压。后者则是一种文化的选择,身处其中的个体,都遵循着大家都一样的信念,
这时候,人们不仅会将多占当成是一种耻辱,其中还有很多会将少拿当成是一种荣耀和尊严。在这个过程中,禁欲,慢慢成了美德,人们自发选择了服从于机器想要达到的那个效果。主义的本意不是让人们以少拿为荣多拿为耻吗?只是他们囿于人的反抗不敢直
接表露出来,而是打着大同的旗号,同时配合的而实现这一手段。
均主义的奉行,却让的机器方便了很多,无须再战战兢兢地盯着人群中的异见者了,文化已经帮它完成了任务。这个过程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体一样,本来是那种制度的受害者,但终却成了其维护者。
我们不好说中国人主动选择均主义是愚昧的,没有尊严的, 因为很大程度上,我们不是因为没有尊严意识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更多的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毕竟,在大自然面前,人依然是渺小的, 不管有多么大的豪情壮志,多么大的口气,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我们都是渺小的。
换句话即是,自主选择均主义是我们的耻辱,但也是能够生存下来的选择。
但当这种意识成了人们文化共识之后,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均主义在灾变时段能够发挥正能量。物资匮乏,人群一直无法果腹的时候均主义是有很大的合理的。但当物资丰富了,
今天的社会,虽然没有人大声喊均主义了,但却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影子。有人羡慕富人、仇恨富人便是一个好的表现。
今天这个社会依然有很多仇富者,在各类突发事件中,人们往往给底层那些穷苦的人更多道德上的关怀。
当然均主义思想的大危害,依然是乞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