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编纂说明


1866年由闽督左宗棠上奏设立的船政,是中国历个综合代化海防事务机构,融合代化舰船、机器建造代化海军、机械工程教育代化海军舰队编练等重能于一体,是中国代化运动——洋务自强运动开始起步的重要标志和突出成果,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船政的创立标志着中代化运动的开始。

船政创立的首要目的,在于培代化的海军力量,巩固中国的海防。为此,船政的制造部门,系统化地建造出了批成规模代化军舰,乃代化军舰所需的蒸汽机、锅炉等种种部件;船政的门则培育出了批具有系统的海军军官、机械工程师、技术工人;船政的舰队部门更是编练出了代化的舰队——轮船。这些时代潮流的创举,使船政对后世的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使船政在有代海军摇篮的美誉,成为研究和关心中代海军者无法略过的重要机构。

船政从清末创建后,几经变迁,其后续发展一直绵延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其中,为的是清末船政衙门编纂的《船政奏议汇编》、《船政奏议续编》,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代史研究所在世纪50年代编辑的史料集《海防档》中的《福州船厂》专册,前者收录了历代船政大臣的奏章,后者则收衙门档案中与船政相关的部分,多为往来函牍、奏稿。此外,世纪70年代,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代史教研组编成《马尾船政局史资料汇编增辑》,在收录的资料形式上更为丰富,除了节选的船政大臣奏议外,还出现了很多诸如当事人回忆、时人笔记、船政述历史代报纸选录等新鲜的材料。

除上述以外,对于了解和研究船政而言,不应忽视的是其自身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其他法规文件、内部工作报告等,相比起奏章、函牍、回忆文章等史料,通过研读规章制度,更有助于直接、地厘清和掌握船政的机构设置情况、人员编制情况、各种人员的责权分工情况、内部的工作流程模式等基础的信息,有助于获得对船政的细致而微的了解。

不过,由船政直接产生的这一类的史料,历经时光流转,其保存相对零散,收集不易,此前未见有系统的整理。笔者在创作《船政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6年版)的过程中,为了研究的需要,尽可能地对这一方面的史行了挖掘,由此形成了本书的基础。

在历,船政大致上以清末、民国交替为界限,分为此前融多能与一体的时代,以及民国时代将制造、教育各自拆分独立的时代,本书对有关船政史料的整理编排即大致按照这种先后顺序。

部分是船政时期的重要文件括中合作创建船政的基础法律文件——日意格、德克碑签署的一揽子公文,以及船政洋员监督日意格在船政创建计划告成时所编撰的《福州兵工厂》一书,从书中所收录的日意格向沈葆桢提交的述职报告,可以直观地看到船政初创时代中法合作的具体成果。

部分是一系列船政的内部制度文件,尤以名为“各项内章释要”的文件为重要,详细说明了清末时代船政各部门的设立情况、职权,各部门间的关系,以及船政的财务、收发、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的情况,是快速了解清末船政概貌的不二途经。

第三部分是清末船政机体内十分重要的一环——船政轮船舰队的基础规章制度,船政轮船舰队创立于1871年,在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失败后消亡,作为支具代化特征的海军舰队,船政轮船对此后兴起的北洋海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规章制度和训练模式,直接影响了北洋海军。

第四部分是船政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海军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收录了清末时代船政学堂的《艺局章程》等规章,更多的则是收集整理了民国之后,由船政后学堂演化而成的福州海军学校及海军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事实上也几乎代表了民国海军抗战前的海军学校制度以及海军军官的教育的学制情况。

第五部分收录的是民国南京时期,由船政制造部门演变而成的海军马尾造船所的组织制度括其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

由这五个部分,大致可以一窥船政各个时期的发展建设情况。为便于说明起见,在各部分的起始处,另相关档案有单独的简短介绍。而在正文之中,为保持相关规章、制度的原始面貌,行必要的标点外,不作注释。

希望本书能对船政历史的研究和普及有所助益和,如此,于愿足矣。由于编者个人学识所限,以及所能接触到的史学资源的局限,本书必有挂一漏万之处,希望学友、同好能不吝指教,以使关于船政历史档案的整理更步。




陈悦

17年9月29日

于山东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