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眼里,我大概是属于那种有“ 活”的老师吧,可是我的“ 活”到底是什么,好像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学生叫我吉他老师,因为我爱弹吉他,甚至直到现在都还在带学生。可是不久,又有学生叫我鼓手老师了,因为他们知道我一直在乐队担任鼓手。从1998年开始,我又给学生上音乐鉴赏课,也许因为经常不拘小节,又有人叫我艺术家老师。每到高二的时候,我又给学生上电影欣赏课,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叫我导演老师……弄来弄去,仿佛教书已经只是我的副业了,于是索性我自称是 “不务正业”的老师。
     不过我私下里认为,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业余爱好与工作联系起来固然很好,但是这并不是做好教育的基础,一个教师,如果有 活的话,这 活必然是植根于自己专业之上的真正的 活,必然是教育教学的 活。所以,我并不认同人家给我的这些评价。我想,如果我真的有什么 活的话,应该是我在近10年的时间里阅读“二十四史”吧。而提起这件事,我就会想起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教师——何瑞基老师。
     1.我看他就像唐搜看鲁迅 我刚来的时候,一位老教师给全校所有的语文老师排了一个名次,我名列倒数第二。生存的困境迫使我开始关注教学, 准确地说是关注考试。也就在这时,我有了一次重要的相遇,这直接改变了我以后的职业生涯。这个相遇就是我有幸遇到了何瑞基老师。
     何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 传奇色彩的大侠式的老师,关于他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他学历很低,只是初中毕业,但是却是我们学校 厉害的老师。
    大家说他上课从来不看课本,有些课文甚至根本不教,有时候又拿一些课外的东西甚至自己的文章当课文教学生,这在当时是匪夷所思的,可是他的课却 受学生欢迎。人们都说他上课极其精彩,有时候一周时间只讲一个字,但是所有的知识却由这个字生发开来,遍及其余,可见他功力极其深厚。大家的介绍让我对何老师充满了崇敬, 充满了好奇。我心里想,如果有 我也能像他那样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地上课该有多好!于是萌动了想向何老师请教的想法。可是别人的一句话又给了我当头一棒:“何老师这个人水平很高,但是脾气很大。从来不参加学校的任何会议}不参加教研活动,不交任何报表,不听任何人的课,也拒 任何人听自己的课。据说有一次校长想走进他的教室,居然都被他轰出来了。”我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他对校长尚且如此,何况对我这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呢?因此,尽管内心很想向何老师请教,但是却一直不敢向他提出,直到有 ,我们在学校图书馆不期而遇。
     那天图书馆一如既往地人烟稀少,除了图书管理员之外,就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主动向何老师打招呼,他很热情地回应:“嗯,小夏老师,我刚才在看你的借书目录,看来你很喜欢看书,书的品味也不低,不错啊!”得到这样的评价,我受宠若惊,于是就借此机会与何老师聊了起来,几句话下来,发觉居然我们还颇投机,我趁机提出想到他家里登门拜访求教的事情,何老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那一刻我已经无法形容自己的高兴与激动:长久以来想向何老师请教的愿望居然 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要变成现实了,这是我以前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然后又觉得奇怪:何老师似乎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脾气古怪难以接近啊。后来看《琐忆》,发觉那时候我看何老师颇像唐弢看鲁迅,从听信人言觉得他古怪傲慢到走近他知道他的平易近人与真诚,我们的经历竟然如出一辙。
     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拜访,我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准备了见面礼。我去买了一套四本庞朴主编的《中国儒学》,这套书我买过一套,看过,觉得很受启发,于是特意挑选来作为礼物送给何老师。这是我工作以来 次把书作为礼物送人,原因很简单,好书很多,但是值得用好书来送的人却很少。
     2. 的捷径就是读书 每个有我这样经历的年轻教师想必都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态。作为一个无水平、无资本、无成绩的“三无”老师, 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争取在学校站稳脚跟。 期望的是老教师能够把自己的“ 世秘籍”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打通后辈的任督二脉一样,让自己轻轻松松地变成高手,从此称雄武林。至少当时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拜访何老师的,所以我向他提出的 个问题就是:要把书教好,有什么捷径吗?而何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同时又感觉愧不可当: “有什么捷径? 的捷径就是读书!” 何老师告诉我,他的确是初中毕业,甚至在工作几十年后,临近退休,他还是二级教师。当然我也知道,全校上下从校长到学生,没有哪个不对他这个二=级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什么?因为我读书而他们不读!”老先生表现出与他的年纪似乎不相称的激动。多年之后,这种激动我在李镇西、王晓春、张文质、宋大儒等长者身上也多次见到过。“现在是校长要求教师读书,你看有几个校长在读书?教师要求学生读书,又有几个教师自己在读书?这简直是笑话!”老先生越说越激动。何老师告诉我,多年来,他从不打麻将,很少参与应酬,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阅读上。
     “作为一个教师,身上没有一点书卷气,就没有了当老师的底气,怎么能叫教师!”何老师告诉我,他经常到学校图书馆翻看老师们的借书目录,可是结果也让人遗憾。“本来借书的人就不多,但是大多数人借的不是《知音》、《家庭》这类消闲杂志,就是教辅资料。读书的品味实在太低!”老先生说着说着又激动起来了。
     “那您看我应该看什么书呢?”我终于抓住机会,提出了我 想提出的问题。何老师把我看了半天,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我觉得你应该看‘二十四史’。” 我知道“二十四史”是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书,共3249卷,4000万字。可是我一个语文老师,花这么大精力去看历史著作有用吗?我把疑惑告诉了何老师。他说:“肯定会有用,任何知识都是有根的,而文史不分家,很多文学知识其实就植根于历史中。同时,语文老师看原版史书,对自己文言文功底的提高很有帮助。”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