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 袁庚,出生时父母为他取名欧阳汝山。小学毕业那年,他自己改为欧阳珊。珊,即珊瑚。父亲是海员,他也向往大海。秘密加入以后,为了家人的,他更名改姓,母姓袁,他叫袁更。且慢,事情并没有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因公出国,护照上被人误写为袁庚,这个误写一直“误”到现在。欧阳汝山一欧阳珊一袁更一袁庚,一生三易其名,在个人标签上三次改换“马甲”。 欧阳汝山,1917年4月23日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区母圩水贝村(现深圳市大鹏新区水贝村)。承接他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是一座矮矮的砖瓦房,岭南特有的乡间民居。关于他的生日,有一说,说是1917年清明节,清明上鬼节,乡里人认为鬼节生的孩子挺鬼的。这一说,是他自己于05年5月23日对笔者讲述的,有录音与笔记可查。长大后,社会上改用公历纪年,他把农历的生日改为公历4月23日。其实,1917年清明那天,农历是闰二月十四日,公历是4月5日,并非他所说的4月23日。此处存疑。 “当时想向上爬” 欧阳汝山生于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父亲欧阳亨,自少年时期是“打工一族”,经香港到海上打工。水贝村年轻人大都去香港时,世界上有两大邮司,一是美国人统司,一是英国人的皇后司。欧阳亨在这两家公司打过工,当侍应生,后来还当了小领班。父亲曾告诉欧阳汝山一个小故事:当侍应生时,只允许打碎两只杯子,没有打碎杯子的话,公司年底会折合奖金发放给个人。这一允许犯错的招数日后被袁庚广泛应用,他是允许手下人犯错的括他自己,但犯错是有限度的。 母亲袁燕,村里人叫他袁燕姐,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是种田能手,也是克勤克俭治家能手。欧阳亨打工寄来的钱,除了家用,她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积攒下来,与伯父合资置办果园。土改中,欧阳亨家次划为上中农,复查时被评为地主,成为对象。 位于大鹏半岛中端的水贝村,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当时从水贝下海到香港大埠,再去本岛或港口,不需任何关卡手续,只要有钱搭船行,是很方便的。欧阳亨所服务的轮船每年都会停泊香港,或在港大修。他每年回家一两次,把工资带回家。汝山多次随母亲赴港,与父亲会面。这个农家的孩子虽然淘气,却懂得生活的艰辛,见过世面,思维活跃,鬼点子多。 袁燕一共生了5胎,全是男孩,前两个先后夭折,汝山遂成了老大。她没有文化,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希望孩子尤其是汝山好好读书,带个好头,成为有出息、有体面、赚大钱的人。 1923年,汝山在水贝村私塾读了一年,念《三字经》,学些“子日:学而时不亦乐乎”之类。随后在松山小学读两年,转入母圩新民小学,1930年毕业。他读书成绩很好,差不多年年考试名。有一两次得了名,他很伤心,独自躲起来悄悄流眼泪。他语文成绩好,数学稍逊。初中时,俨如文艺小青年,写过一篇“光阴如流”之类的诗,向大鹏旅美华侨赞助的《大鹏魂》民间刊物投寄,立即被采用,还领到一点点润笔费。 1931年下半年,已经更名为欧阳珊的14岁少年,在广州远东补补个月后,在广州参加初中入学考试,以全省会考第八名的成绩,顺入广东省一中(广雅中学)读书。从此,世界在这个农村孩子面前,展开更加真实的波云诡谲的一面。他刚入学便步同学影响,参加中山大学、广雅中学等广州大中学校师生联合举办的“九一八”抗日请愿活动,次受到爱国教育的洗礼。 1934年夏季,欧阳珊初中毕业。此时,父亲欧阳亨年老体弱,已经辞工回乡,再也无力为他支付每年300元左右的学活费用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家乡。 他不甘心屈居水贝村,希望有更大台让他施展拳脚。 “当时想向上爬,幻想找一个‘理想’的出路,曾四处打听张罗业。” 1968年4月17日,袁庚被关押在监狱数目后,主动向专案行书面申诉,对被诬陷为“美国特务”的罪名展开辩证。他如实交代个人,坦白在世纪30年代中叶有“向上爬”的野心。在那个不作践、丑化自己不算认罪的年代,他把农村青年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这一真实且自然的想法,概括为“想向上爬”,并不是给自己戴政治帽子,矮化自己,而是当时真实的认知。 P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