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第一节 知识付费的蜕变之路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知识付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出现至少经历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酝酿。从萌芽期到爆发期再到成长期,知识付费从种子到发芽,从发芽到开花,从开花到结果,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一、破土萌芽,蓄势待发 知识付费的萌芽期相对比较长,而且长期是以“知识共享”这个马甲出现的。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6》,将知识共享定义为三个时代。 知识共享1.0时代——静态知识平台纷纷上线 知识共享1.0时代的突出代表是网络百科,如百度百科、互动百科、MBA智库百科等。 百科是网络协作的产品,内容开放、自由,对于特定问题对象,有大而全的静态问答结果。网友们既可以在上面创建属于自己的词条,也可以搜索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但由于是静态知识分享和获取模式,所以网友们无法在上面进行互动讨论。 百度百科测试版于2006年4月20日上线,正式版在2008年4月21日发布,截至2021年12月,百度百科已经收录超2500万个词条,超过2亿个版本,参与词条编辑的网友超过750万人。百度百科目前已经是全球优选的中文百科全书。 2.知识共享2.0时代——动态知识社区热闹非凡 知识共享2.0时代的突出代表是知识社区,如知乎、百度知道等。知识社区以知识讨论为核心,各抒己见的参与者主导信息更迭,是一种动态知识获取模式。网友们可以通过注册社区账号,获得发布和评论权限,并通过自发跟帖的形式,对大家感兴趣的某个特定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百度知道发布于2005年6月21日。某个用户提出问题后,其他用户可以解答该问题,并且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该问答也会进一步成为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知乎于2010年12月开放,是一个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与百度知道相比,知乎更像是一个论坛:用户围绕着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同时可以关注兴趣相投的人。 知识共享3.0时代——知识变现平台初现峥嵘 据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指出,2011年至2015年,是知识分享的小范围付费时期。付费订阅和打赏是当时知识变现的主要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2011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传统的书籍报刊、PC端向移动终端转变。随后,以支付宝、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工具的不断发展,为移动端的“知识付费”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部分对优质内容有需求的网友开始为知识付费。 知识共享平台瞅准时机,开始尝试从免费到付费转型。2011年,豆丁网推出付费阅读产品;2013年,罗辑思维开始招募付费会员;2014年微博开通打赏功能,豆瓣阅读开启付费专栏;2015年,微信推出赞赏功能……知识分享从免费进入到付费时代,知识经济逐渐萌芽。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