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试读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序言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作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战略新兴产业,数字出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直投等传播渠道,并以PC 机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iPad等阅读终端为接收载体的数字出版读物,已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毕升的活字印刷到选的激光照排系统问世,技术元素始终是出版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源动力入21 世纪,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使得以思想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传承、科学交流和信息发布为主能的出版业可以持续、广泛地提升其影响力,同地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滞,拓展了人类交流的空间。计算机芯片技术、XML 及相关标记语言技术、元数据技术、语义技术、语音识别和合成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排版及印刷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权利管理技术等一大批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提升了传统出版产业的技术应用,同时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出版的产业边界。
  如同传统出版业了信息、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一样,数字出版的多业态发展也为 世纪末期开始的信息爆炸转变为满足个化需求的知识文化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197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便提出了UNISIST 科学交流模型,将出版业所代表的正式交流渠道置于现代科学交流体系的中心位置入21世纪,理论界又预见到,网络出版等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出现正在模糊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界限,更可能导致非正式交流渠道地位的提升。
  随着以读者(网络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交流模式,比如博客、微博、和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型数字出版形态的不断涌现,理论构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通过不断应用新技术,数字出版具备了与传统出版不同的产品形式和组织特征。由于数字出版载体的不断丰富、信息的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及由于网络带来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空间的迅速扩展,使得数字出版正在成为出版业的方向和未来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网络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在线音乐、网络动漫、互联网广告等在内的数字出版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在06年,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仅为260 亿元,而到了12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收入已高达1935.49 亿元,其中,位居前三位的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产出达1800 亿元。而与传统出版紧密相关的其他数字出版业务收入也达到130 亿元,增长速度惊人,发展势头强劲。
  的十七届六为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并积极文化科技创新,将推动数字出版确定为国家战略,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大发展了广阔的前景。作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领军者之一,电子工业出版社依年来实施的一批数字出版项目及多年从事ICT 领域出版所积累的专家和学术资源,策划出版了这套“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集中关注和研究了数字出版的基础理论、技术条件、实践应用和政策环境,认结了我年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经验,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行了前瞻研究,为我国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该系列图书的编辑出版适逢其时,顺应了产业的发展,满足了行业的需求。
  毋庸讳言,“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系列图书的编写,在材料选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不足,出版者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组织工作亦可更加。但瑕不掩瑜,“数字出版理论、技
  术和实践”系列图书的出版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出版理论研究,为各一步关注和探索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期望新闻出版全行业以“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系列图书的出版为契机,更多地关注数字出版理论研究,加强数字出版技术推广,投身数字出版应用实践。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迈上新台阶。
  前言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的一种新兴业态,自问世以来,发展迅猛。随着全球信息程的以及数字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收入逐年大幅度递增,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日益完备,产业链趋于整合,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新的增长点。
  在转型过程中,出版业积累和产生了大量高价值的出版内容资源,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作为内容组织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元数据对出版内容资源整合及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元数据标准的要求对内容资行标识和规范化描述,能够有效内容资源的处理、交换、共享及开发利用。为了满足数字出版不同业务环节针对不同类型资源的标识与描述需求,数字出版领域已出现并应用了多种元数据标准。随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数字出版的技术人员更需要对相关的元数据标准具备完整的了解,本书的写作正是基于这一需求。
  本书第1 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出版元数据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然后在后续章节针对数字出版全流程所涉及的元数据标准的内容能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第2 章对用于出版物及内容资源标识的ISBN、ISSN、DOI 等标行了介绍与对比分析。第3~8 章分别介绍了用于出版物或内容资源属描述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中文图书标识规则、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中文机读目录格式、DC 元数据和图书ONIX 等标准,并给出这些元数据标准的应用示例及分析。第9 章针对元数据互操作问题给出了元数据转换的技术途径。第10 章对数字出版元数据的趋势和未行展望。
  本书由孙广芝统稿,邢立强、杨秀丹审校。本书的第1~3 章由孙广芝编写,第4 章由杨玲、陈立娜编写,第5 章由张保玉编写,第6 章由杨秀丹、戚菲、汤艳莉编写,第7 章由邢立强、杨建军编写,第8 章由孙广芝、孙文峰编写,第9 章由孙广芝、刘彦东编写,第10 章由邢立强编写。VIII 数字出版元数据基础
  本书对数字出版元数行了系统、的论述,通过对数字出版涉及的各项元数据标准及相关技术的分析对比和应用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数字出版元数据的全貌,并根据需求选择对某一项技术和标准继续深入了解,适合对元数据、数字出版相关标准感兴趣的技术人员阅读。本书编写中引用了大量的专著文献,读者可以此作为研究数字出版元数据的参考资料,更加深入地了解各项技术和标准。希望本书能对那些想了解、学究数字出版元数据标准和技术的人员有所启发,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数字出版及元数据的研究与应用。